8《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咏雪》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欣然(高兴的样子)⑥未若(不如,不及)(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目标导学三:想象拓展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
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义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1)与友期.行(约定)(2)太丘舍.去(舍弃)(3)去后乃.至(才) (4)门外戏.(玩耍)(5)尊君在不.(同“否”) (6)相委.而去(舍弃)(7)则是无信.(信用) (8)下车引.之(拉,牵拉)(9)入门不顾.(回头看)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明确: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明确: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积累名言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示例: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三、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问、怒、惭、引之——暴躁易怒,知错能改元方:答、曰、入门不顾——明白事理、直言不讳(对话展示人物性格)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重点)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重点)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荡秋千、放风筝、老鹰抓小鸡、铁臂阿童木等类似于漫画的色彩鲜明的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并在45岁的时候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插叙。
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
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明确:不矛盾。
“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明确:“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4.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深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之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
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
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三、板书设计百草园——“乐园”⎩⎪⎨⎪⎧⎭⎪⎬⎪⎫赏美好景物听神奇传说捕雪地之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第2课时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