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省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国学经典进大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改革,搞好省级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建设,完善教学各个环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制了这套综合练习题,以供同学们在全面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一、背诵、默写(含名句填充)以下篇目,并将其翻译为白话文:(一)《论语》1.学而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政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里仁篇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雍也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述而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罕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2.颜渊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子路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宪问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卫灵公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9.子张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二)《孟子》2.梁惠王上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梁惠王下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公孙丑上3·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5.《滕文公上》5·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滕文公下6·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七、离娄上7·1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5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离娄下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2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告子上11·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告子下12·1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尽心上13·13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4,尽心下》14·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老子》第1章: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4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8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12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19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22章:曲则全,枉则直。
第22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36章: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45章: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76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80章: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二、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________。
A.孟母三迁 B.断织劝学 C.杀猪取信 D.孟子去妻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______。
A.宋国 B.魏国 C.滕国 D.齐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________。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庄子》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_______。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______。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______。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章太炎8.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________:A.陆贾B.司马迁C.董仲舒D.司马相如9.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________: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0.表达对苛政、暴政痛恨,感叹“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家是________: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11.朱熹是________ 的集大成者。
A.文学B.史学C.哲学D.理学12.在中国历史上是朱熹首次把《四书》编辑在一起,并予以集中注释。
《四书》是指________: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诗经》、《礼记》、《春秋》、《大学》C.《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老子》、《庄子》、《墨子》、《孙子》13.《道德经》一书总共有________。
A.80章B.81章C.82章D.83章14.被唐玄宗追封为“南华真人”的是________。
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15.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庄子应以________为主。
A.内篇B.外篇C.上篇D.下篇16.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________。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7.《道德经》一书,是一部________体系。
A.自由主义B.存在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18.美洲《纽约时报》曾将________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9.鲁迅曾说:“不读________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
”A.《论语》B.《孟子》C.《老子》D.《庄子》20.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还是________。
A.有为而治B.无为而治C.有为有治D.无为无治21.老子主张“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因此强调________。
A.以柔克刚B.以刚克柔C.阴阳调和D.阴阳对立22.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________。
A. 孟子B. 孔子C.庄子D.老子23.《庄子》一书的首篇文章是________。
A.齐物论B.逍遥游C.秋水D.人间世24.《庄子·至乐》篇里,记载的“鼓盆而歌”,所反映的是庄子的________。
A.道德观B.价值观C.生死观 D祸福观25.佛教的起源地是________A.古希腊B、古印度C、古中国D、古埃及26.比丘的含义是________。
A、爱心B、施舍C、慈悲D、乞士27.大乘佛教的“乘”代表的意义是________。
A、相乘B、罗汉C、运载D、修行28.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所形成的派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A、汉传佛教B、藏传佛教C、上座部佛教D、苯教29.因佛教而形成的中国石窟艺术不包括以下的________。
A、敦煌B、云岗C、龙门D、嵩山30.中国禅宗的六祖是________。
A、慧能B、道信C、神秀D、弘忍31.清朝皇室基本信仰的是________。
A、汉传佛教B、南传佛教C、藏传佛教D、基督教32.巴蜀文化首次辉煌于________。
A.战国B.汉代C.唐代D.宋代33.汉武帝时蜀郡太守________创办了“石室精舍”,这是全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
A.李冰B.班固C.文翁D.司马相如34.“汉赋四大家”中,不是蜀人的是________。
A.王褒B.杨雄C.司马相如D.枚乘35.严君平的哲学思想系统地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____中。
A.《易经》B.《老子指归》C.《潜书》D.《鹤山集》36.狭义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宗师是________。
A、梁漱溟、马一浮B、张君劢、熊十力C、冯友兰、贺麟D、梁漱溟、熊十力37.现代儒学三圣是指________。
A、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B、马一浮、冯友兰、贺麟C、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D、熊十力、马一浮、冯友兰三、多项选择。
1.国学的主要文献分类有____________。
A.经B.史C.子D.集E.书2. 国学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 。
A儒 B道 C墨 D法 E释3. 孔子政治思想的的核心是_______ 。
A仁 B义 C礼 D智 E信4.孟子的理想人格主要包括_______ 。
A大丈夫精神 B杀身成仁 C舍生取义D浩然正气 E安贫乐道5.根据佛教向外传播的路线,佛教形成了_______ 。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D南传佛教 E北传佛教6.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
A.《公冶长》 B.《公孙丑》 C.《告子》D.《尽心》 E.《为政》7.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___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
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_______。
A.梁启超 B.陈寅恪 C.鲁迅 D.季羡林 E.冯友兰10.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______。
A.五十步笑百步 B.始作俑者 C.出类拔萃 D.率兽食人E.尽信书不如无书11.董仲舒先后担任过两个国王的相,一个贵盛,一个骄横,但他们都很尊敬董仲舒。
他们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