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怎么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和同学。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管窥之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师生关系;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37-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而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率,实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的统一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1.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语言是传达思维的工具,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具有娴熟的语言使用能力。
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求不仅仅只应当是”普通话标准”一项,而是应当通过语言来表达课堂的幽默、减少说教成分,这里语言就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成分。
其次,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蹲下身子去看学生。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有着自己的思想。
因此教师不能够居高临下,以命令和权
威的口吻去要求学生,这样只会拉大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应当做到放下身段,在感情上和学生平等。
再次,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课要满怀感情。
语文是一门感性很强的学科,是需要交流沟通的课程。
最后,我们伟大的汉字本身就是具有美感的艺术品,写得一手好粉笔字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因此,教师还应当自觉地做好课堂的板书。
应注意的是,板书也要强调课文的知识性,要能够把握文章脉络,并注意结果,以便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心中留下清晰的思维,由此促进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2.巧妙导入,先声夺人
都说万事开头难,教学活动同样如此。
一堂好课就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而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在整个演出中,新课的导入就是第一幕。
演好第一幕,就为有效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媒体也故事导入、歌曲导入、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背景导入等等。
下面简单举两个例。
比如教授《雨霖铃》时可以这样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因此在有关离别的古诗文中,既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又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
那么,多情的柳永面对离别,又有怎样的一番感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领略一下婉约派大词人笔下的工夫,感受诗人独特的离别之情。
又如在上《孔雀东南飞》时,可先给学生先播放《梁祝》的曲子,让学生很快沉浸在这种爱情悲剧的动人氛围之中,再问他们听过曲子的感受,自然就在乐声中不知不觉引领学生进入了
课文。
3.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影视片断引入课堂,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形象化。
学生在欣赏精彩的场面的同时,感受了一遍文本的内容,之后,再去阅读文本,品味教师授课的内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无异对学生的再认识、再创造有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例如在讲鲁迅的《祝福》时,学生对鲁迅先生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品读不到位,尤其是对祥林嫂死前的肖像描绘”……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
”这个细节认识不清,眼睛怎样”间或一轮”?因而对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的悲哀,内心的痛苦己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这种现状也就体会不出来。
为了再现这一经典细节,教师可下载文学电影《祝福》播放反映祥林嫂生活的几个片断。
让学生先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文字,闭上眼睛仔细揣摩祥林嫂这个形象可能呈现的样子,然后再欣赏这几个临死前的生活片断,对照自己的理解。
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对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便有了更深的认识。
4.加强对课堂讨论的协调和指导
课堂讨论是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的展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恰当的创设一些教学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不过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有着一定差异,对于问题的认识有深有浅,因此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预设以外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
和调控,从而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走出误区。
例如曾经听过《林黛玉进贾府》一节公开课,课上,讨论林黛玉形象的时候,谈到她在舅舅家坐在哪里,以及回答祖母问话的时候立即站起来等内容时,一位学生提出问题:这反映了等级森严的封建思想,然后其他学生立即问:等级森严究竟是好还是坏?对于这个问题,那位教师的处理方式是解答:”从我们现在看是不好的,从当时来看或许是好的。
”这样的回答就只是想着必须有答案,没有抓住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并且也没能够准确地表述问题。
究竟什么是等级森严?礼仪性的尊卑有序是否就是等级森严呢?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回答是不过好的。
当然,有效的协调和指导对语文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思维要敏捷,知识面要广。
因此,只有备课时作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才能在课上应对学生讨论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巧妙点拨,使学生的讨论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布置作业要联系生活
现在的语文也提倡与生活接轨,避免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这点在作文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现在很多高考作文与社会现象,与我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再者,很多语文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体现形式。
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这个转变,把作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热情,以与实际生活接轨,不至于成为”与世隔绝”之人。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选择一些与
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文阅读,也可以选择平时常见的小事中所蕴含的各种道理或是大爱无私作为阅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成语、歇后语,并知道其意义和用法,还可以让学生为生活中常见的某一个标志、某一个物体、某一件事情写下几句简短、精练的宣传语。
最后,就是让学生多多关注生活,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以备写作之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