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讲教学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主讲人:使用时间:2013年12月16日【学习目标】(1)反思自己的作文,查找存在问题,学习优秀作文(2)进一步练习审题、立意,提高写作水平【课时安排】2课时一、存在问题1、审题失误2、选材角度比较陈旧,缺少新意。
3、事件叙述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
4、书写潦草,卷面凌乱,字太小。
没有标题不符合题意有错别字不符合文体要求外伤有病句内伤空发牢骚标点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字数不够结构混乱字体潦草二、材料作文的特点新材料作文是指在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形式的作文。
构成:材料﹢要求文字类:叙事类、议论类、寓言类材料分类:诗歌类、多材料类图画类:漫画类三、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一)新材料作文要注意的四种关系:1、理清对象(材料中几个对象无明显主次之分的,每个对象可提炼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几个对象之间有主次之分,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立意)3、辨清关系(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要辨明这些关系,据其关系立意)4、析清含义(蕴涵比喻或哲理的材料,要揣摩、分析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立意)(二)新材料作文的解题步骤:第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材料主要说了什么;第二:仔细分析材料,找出多个写作角度;第三:根据自己的优势,选定最容易发挥的一个角度;第四:“联想”实际立意。
最关键的是:选准角度。
【典例分析】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
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
“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1、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
(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2)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1) (2)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2、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
(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2)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
3、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基本符合题意。
(1)创新塑造成功。
(2)天生我材必有用。
(材料的主旨通常与主要人物直接关联。
选择最佳立意。
)四、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一)叙事类(主旨﹦中心论点)这类材料包括新闻事件、热点、现象,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此类材料往往通过把握所记叙的人、事表现出的主旨来立意。
1、由果溯因法即分析列举的现象或事件结果推究其产生的原因。
原因﹦中心论点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原因有:素质不高、无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监管部门、交通部门······【审题步骤】(1)仔细通读材料,明确(概括)主要内容。
(2)抓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剖析这些信息的因果联系。
(3)深入剖析这些原因的实质(内涵:追问是什么)。
例1: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问题:(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立意:(2)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立意:2、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这里的“多向”实际上指的就是材料中的若干“主要对象”:“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1)概述中心事件:(2)明确主要对象:(3)主要对象的行为:(4)行为的结果:立意:(二)寓言类材料作文这类材料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
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这类材料作文需要准确深入挖掘寓言涵义,并根据材料中的提示语确定审题重点,然后把寓言的内涵和生活的层面、社会的层面、时代的层面、心灵的层面联系起来,确定写作重点。
回返生活,是拓宽思路和素材范围;回返心灵,则是增添思考深度,加大思考力度。
如果寓言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3、领会寓意法(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2012·天津卷)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
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三)议论类材料作文议论类材料是指表明观点、说明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议论性语段等。
这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应分清材料中论点和论据,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以此内涵为主旨。
4、抓关键词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立意。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它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
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
(四)“多材料类”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中人、事、物的共同点,以此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5、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所给材料是多个时,可以在这多个材料中寻找相似点,也可以从相似的材料中寻找不同点。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多则材料类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立意。
材料一:古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立意。
五、牛刀小试(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和立意,讨论选出哪些立意符合材料主旨。
(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讨论下面哪些立意符合材料主旨:1.要学会随遇而安。
()2.善意的谎言有利于人的发展。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人才成长中,外界环境有时起着巨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5.一个人的成才,只有合适的环境还不够,成才的主体必须具有主观能动性。
()6.个人的成才,必须具备一种探索精神,要勇于拼搏,努力创新,百折不挠。
()7.你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巨大的效果。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