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③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
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
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
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
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
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
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
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
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
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
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
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
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活,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1)选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厚待人?(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至少三件事)(2)第②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请问能否删去?为什么?(3)赏析第②段划线句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4)有人说,叶圣陶先生过分拘泥于繁琐的形式,为传统礼节所束缚,这样的行为不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
对此你怎么理解。
【答案】(1)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2)不能删去。
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更能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的宽厚和严于律己。
(3)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划线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4)略【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章,叶先生修改文章(描吕叔湘先生文章标点;谦虚与“我”商酌修润文章);送客;给我回信等事体现了叶先生的待人厚。
(2)通过分析可知,第②段中写“可以算作末节的事”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体现叶老的宽厚待人,真诚谦虚,人物更真实丰满。
所以不能删去。
(3)句中的“一定”表现叶老送客的坚持,“三道门,四道台阶”表现距离之远。
表现出叶圣陶老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体现他日常交往上,待人宽厚。
(4)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无论赞同“行为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还是不适合都可,但要有理有据。
如:我认为快节奏的社会,仍然要做到尊敬、真心、宽厚待人。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意思是:能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可以算是仁了。
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会招受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交往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恩惠就能够很好地役使民众。
所以说,传统礼节不可废。
故答案为:⑴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⑵不能删去。
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更能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的宽厚和严于律己。
⑶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划线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⑷略【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概括内容,,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⑵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一般不能删去,概括句段的主要内容.再分析对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抒发感情、结构照应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归纳作答。
⑶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文章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绕过以往曾是马场的大旷野,爬上小坡傍着一棵苍老的榆树坐下小憩。
可以望见这三年多来经常走、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
一周两日去学校教书,就走这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
刚入春,这里先出现嫩绿的小蕾,沁心。
刚入夏,这里绿叶阴蓊,遮住从________空直射下来的阳光,清神。
刚入秋,这里是一片画笔画不出来的秋叶的各种层次的红颜,醒目。
刚入冬,这里是雪花织成的委婉的洁白飘带,任你的车轮为它印上两道黑边,趁心。
三年多,不知多少次,我在这条路上得到休息,得到宁静,解决生活中各种烦心的问题,或是在廿分钟的行车后,重新获得挫败后的勇气。
我感谢它,不下于我对西冷庄园的谢意。
别了,对再美好的事物都有告别的一天,它给过我的,它也必会给与别人。
(1)为本文选一个切合文意的题目是()A. 小路B. 小路的四季C. 别了,背路D. 柳暗花明的十里路(2)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为人知沁心廿分钟眷念阴蓊委婉(3)“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中的“背路”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A. 背时倒霉的路B. 背阴昏暗的路C. 偏僻幽静的路D. 学校后面的路(4)为文中的横线填一个恰当的词。
()A. 篮B. 南C. 兰D. 蓝(5)作者为什么“无限眷念”和“感谢”背路?请用两条理由回答。
(6)作者对小路四季景色的感觉,分别用了一个词概括,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应是哪四个词?()A. 眷念;鲜为人知;沁心;阴蓊B. 嫩绿;阴蓊;红颜;委婉C. 沁心;清神;红颜;委婉D. 沁心;清神;醒目;趁心(7)作者写小路的四季景色,每季都选取了代表性的事物,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应是()A. 小蕾;绿叶阳光;秋叶红颜;雪花 B. 嫩绿;阴蓊;画笔;飘带C. 小蕾;绿叶;秋叶;黑边D. 小蕾;阳光;红颜;洁白飘带【答案】(1)C(2)liū xiǎn;qìn;niàn;juàn;wěng;wǎn(3)C(4)D(5)第一得到休息、宁静,解决问题;第二获得勇气。
(6)D(7)A【解析】【分析】(1)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文眼,它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上面一段材料叙述了我以前常走的一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
作者写了这条路上的一年四季之景,写了我在这条路上得到了得到休息,得到宁静,解决生活中各种烦心的问题,或是在廿分钟的行车后,重新获得挫败后的勇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条背路的无限眷念之情。
A.小路:范围较广,显得空洞、平淡;B、D两选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C.别了,背路,与材料较吻合。
(2)注音时要注意形似字和多音字。
“鲜”是个多音字:作为形容词“少”讲时,读“xiǎn”;作为形容词“新鲜”等意思讲时,读“xiān”。
“沁”不能与“心”相混。
“廿”不能与“甘”相混。
“眷”不能与“拳”相混。
“蓊”不能与“翁”相混。
“婉”不能与“苑”相混。
(3)由材料中“这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
”这句话可知“背路”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C.偏僻幽静的路。
(4)辨析同音词填空,要理解备选词的含义,根据具体的语境去选择恰当的词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