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鞍山市当涂县高铁站前广场地块可行性研判与建议报告(2011-7-28)

马鞍山市当涂县高铁站前广场地块可行性研判与建议报告(2011-7-28)

两者总规划面积约23.74万方。
城铁站前区域阶段性功能分别是:
地 块 一
主导功能:综合交通枢纽
功能扩张:综合型商业商务中心
区域整体定位为当涂重要的交通枢纽及高端商务之地。
地 块 二
5
地块区域目前为毛地,地块上有农作物附着,周边道路体系尚未完成,区域高铁 桩基工程尚未开始,高铁站点也尚未建设;
6
地块位于当涂城东新区,属高铁站前广场区域,直接受高铁利好影响,目前区 域尚未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无。
宁安城际铁路
芜湖
向北往南京约60公里,东南离杭州约350公里,东距上海最短距离350公里, 处于长三角四小时经济圈内; 长江黄金水道、皖赣铁路、205国道、314省道和宁马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距南京禄口机场40公里,距湾里军民两用机场20公里 ,航空条件较便利 ; 宁安城际铁路当涂站(当涂县城东2.7公里处),计划2012年底竣工通车,乘高 铁到南京仅为16分钟,芜湖12分钟;
0-800美元 启动期
800-4000美元 快速发展期
4000-8000美元 稳定发展期
8000-20000美元 减缓发展期

生存需求 超速发展 单纯数量型
生存、改善需求兼有 快速发展 以数量为主, 数量与质量并重
改善需求为主 平稳发展,以质量为 主,数量与质量并重
改善需求为主 缓慢发展 综合发展型
综合评估后,
项目可操作性较强,可行性较高。
2
项目分析逻辑
项目本体 整体现状 外部环境
未来发展
预期研判
最优化选择
3
目标地块位于当涂县城城东,未来宁安高铁当涂站西侧,属规划中的当涂站前 商贸区,距离当涂县中心约3公里;
205国道 振兴东路 湖东南路 江东大道
314省道
宁 安 高 铁
宁 芜 高 速
县政府
12
当涂地处皖江城市经济带内, 皖江城市经济带是首国内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
“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 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 移的主轴线; “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 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 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
63%
数据来源:当涂历年统计公报
0% 2007
2010年当涂第二产业占比63%,继续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占比24%,第一产业比重不断萎缩, 占比13%; 全县构筑了以机械制造业、冶金压延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和医药产业为主的五大产业群;
18
项目所处城市初步研判
当涂属于古城,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厚; 城市处于安徽重要经济发展带上,城市经济较强,发展迅速; 城市支柱产业为工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尚未开发; 当涂未来将成为马鞍山的一个城市副中心,将与马鞍山主城形成功能互补; 近年来当涂城市建设加快,但新城建设尚处初期;
人口总体特征
截止到2010年,当涂常住人口达到62.47万人, 占马鞍山人口比重的45.73%。
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9平方公里,人口增 加到15万人;
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
展阶段; 2010年,当涂GDP为189.4 亿元,增速达到25.9%,房
地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小于4% 萎缩
4-5% 停滞
5-8% 稳定发展

高速发展
大于8%
16
当涂老城基本饱和,新城区域面积约为老城的两倍; 新城目前建设覆盖率仅为40%,新城尚处初期建设阶段;
新城区
老城区
数据来源:当涂历年统计公报
城市化理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 到50%左右时,城市化进程将呈 2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阶段,当涂 县即将进入此发展阶段;
根据当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日,当 涂全县常住人口624771人,比”五普”人口减少4569人; ”十一五“末当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6%提高到48%,县城建 成区面积拓展到19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15万人;
合肥
当涂 市属
巢湖(二坝)园区 安庆(环石门湖)园区 池州园区 铜山(枞阳)园区
马鞍山承接产业 转移示范园区
芜湖
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以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总 揽 ,全力构建产城协调、城乡统筹的 示范区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试验区;
2010年当涂正式成为“长三角”成员;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当涂位列其核心地带, 在“一轴”(长江),靠“一核”(芜湖),连“一翼”(宣城);马芜一体化进程加速,“南京都市圈” 合作加快,马鞍山“1255”发展战略等都给当涂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8
项目本体 整体现状 外部环境
未来发展
预期研判
最优化选择
9
当涂县:安徽省东沿,长江下游东岸, 紧倚并隶属于钢城马鞍山的县城,古称姑孰;
马鞍山市辖 ----雨山区、花山区、金家庄区(3个区) ——当涂县(1个县) —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巢湖相望 ,南与芜湖市接壤,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毗连;
15
城市郊区化发展开始显著,城市向外扩张明显加速的阶段; 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城市的扩张效应;
国际通用衡量标准表明,宏观经济增长和人均GDP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
人均GDP与房地产发展关系
2010年,当涂人均GDP为
29858元,考虑国际上人民
币升值压力,按2010年末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 6.6227)计算,人均GDP为 3900美元;
威胁
目前区域内尚无建设,未来存在不确定 风险; 高铁的出现有可能将加速当涂人口流出; 地块体量较大,如全为商业,则市场难 全部吸纳;
7
项目地块本体初步研判
地块属于高铁站前广场区域,受高铁利好; 地块周边规划有马鞍山城市主干道,自驾出行便捷; 当涂城市靠近马鞍山,通过高铁和主干道,易融入马鞍山; 地块为农地,基本不需拆迁,可快速开发; 目前区域基础设施尚未完成,未来存在一定变数;
当涂县G D P 增幅情况
189.4 25.9% 30.0% 25.0%
1
2 3 4 5
肥西
肥东 无为 当涂 凤台
276
220.4 219.5 189.4 172
20.0% 15.0%
80 60 40 20 0 2007 2008 GDP(亿元) 2009 增幅 2010 0.0% 10.0% 5.0%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10
年GDP总量达189.4亿元
6
7 8 9 10
长丰
天长 霍邱 怀宁 宁国
164.76
145 142.79 133 128
2 0 0 7 - 2 0 1 0 当涂县人均G D P 增幅
30000 38.9% 22958 19226 23.7% 13837 19.4% 10000 12.5% 10.0% 5000 5.0% 0 2007 2008 人均GDP(元) 2009 增幅 2010 0.0% 25828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县城区建设框架面积2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52%;
全县常住人口62.47万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占全市人口的45.73%,下辖11镇3乡; 2003年起,当涂县连续7年进入安徽经济十强县前列;
10
当涂:皖东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
历史悠久 当涂历史悠久,秦代称丹阳,是全国最早建置县之一,隋初易称当涂,当涂县名源自大禹妻家涂 山古氏国; 人文荟萃 当涂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诗仙”李 白七游当涂,终老长眠当涂青山; 此地诞生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 见君,共饮长江水”传唱千年的经典爱情诗歌;
20
当涂人口结构中,非农业人口仅占17.4%,城市化率较低,未来城市人口将逐步增加
当涂县非农业人口和比重图 115000 110000 105000 100000 95000 90000 2006 2007 2008 占比 2009 98088 15.1% 99179 15.3% 112362 17.3% 113065 17.4% 18.0% 17.5% 17.0%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优势 机会
高铁的建设能给当涂带来较大的人流; 当涂距离马鞍山市区较近,极易融入马 鞍山市区; 当涂县目前尚无上档次成规模的商业;
高铁站前区域,直接受高铁利好影响; 地块为农地,基本无拆迁; 地块旁规划中的江东大道为马鞍山主干道;
劣势
地块区域尚未建设,基础设施无; 地块区域当涂老城区较远; 当涂人口较少,商办需求量有限;
19
随着当涂城市经济的发展,当涂城市化率加快,但当涂人口外流现象较为严重,许 多当涂本地人迁往马鞍山市区居住;
当涂人口变化趋势图
655000 650000 645000
中后期
640000 635000
前期
630000 625000 620000 615000 610000 2006 2007 2008 单位:万人 2009 2010
谨呈:永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当涂县 高铁站前广场地块 可行性研判与建议报告
2011.7
前言
本报告主要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给投资者一定的参考,助投资者作出决策;
报告通过分析项目地块自身条件,结合目前当涂县经济环境、城市产业、人口特质、住宅市场、商
业市场,以及与马鞍山的关系,预判未来市场走势; 最后得出结论如下: 项目最大的利润空间在于住宅,项目最大的风险在于自营商业;因此增加住宅的比例,尽量减少自 营商业的比重,将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
当涂对接示范区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