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一、选择题(15×2=30分,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澳门回归 D.改革开放2.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

他亲历的活动是( D)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作者看来,“最可爱的人”是( B)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八路军、新四军5.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D)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6.如图反映当时中国正处于( B)A.土地改革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7.下列各项,与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关的是( D)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C.急于求成 D.苏联撕毁合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如图的宣传画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C)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西部大开发9.我国之所以能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B)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0.被视为改革开放开端的事件是( B)A.粉碎“四人帮”,结束国内的动乱局面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C.在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D.党中央部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1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A)A.农村 B.沿海地区 C.内地 D.城市12.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他所讲的一些话,后来统称为“南巡讲话”。

这次南巡讲话主要是解决了( A)A.特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问题C.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南方的落实问题D.如何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使用问题13.2017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90周年的纪念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只有陆军,如今海、陆、空和第二炮兵各兵种齐备。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D)A.南海舰队 B.东海舰队C.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14.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

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B)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15.下面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D)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B.色彩和样式很单调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材料解析题(3×15=4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别行政区区旗行注目礼。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材料二澳门是1999年12月20日回归的。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

在“________”政策的指引下,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而澳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1)请在材料二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2分)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材料二中这个伟大构想是谁首先提出来的?请解释它的具体含义。

(5分)答:邓小平。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分别绘有一朵花。

请写出花的名称。

(4分)答:香港:紫荆花;澳门:荷花。

(4)请说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4分)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

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历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5分),图1 1949年开国大典,图2 1956年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图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图4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1)阅读图1,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分)答: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分)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3)图3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上各做出了怎样的重要决定?(3分)答: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简述图4中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背景。

在这以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从我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成就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分)答: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下列材料来自小明爷爷的日记,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12月×日阴天这几天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这时流行的口号,唉,我怎么看着有些不对劲呢?(1)这篇日记反映出当时我国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分)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即可)。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材料二1969年12月×日小雪这个年代怎么了,一切都颠倒了?我的儿子要上大学了,大学却停止招生了;刘少奇主席怎么成了叛徒和内奸了?奇怪!(2)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时期?要避免当年的悲剧重演,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分)答:文化大革命时期。

要反对个人崇拜、个人专断,建设民主法制国家。

材料三1979年12月×日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听了小平同志的这几句话,真叫人热血沸腾,看来我们村也要大干一场了!(3)从日记中看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出自哪一重要会议?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6分)答:解放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汕头、珠海。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分)答: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改革开放等。

(5)上述材料说明日记可以作为历史学习的资源,找找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历史学习资源。

(3分) 答:家中长辈老人、历史老师、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网络资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