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火法冶炼学习材料
当石英不足时:3FeO+1/2O2=Fe3O4
处理 方法
a)控制精矿含水量 b)实时监控、精细操作 c)及时疏通
铜硫品位高低的影响
品位过高: a)吹炼炉温度不好调节 b)吹炼炉不易造渣 c)铜锍难以破碎 d)溜槽清理困难 f)吹炼粗铜容易过吹 品位过低: a)吹炼温度过高 b)吹炼时间过长 c)增加劳动强度
火法精炼基本原理
火法精炼原理:粗铜中多数杂质对O的亲和力大于Cu对O的亲和力,而且杂质氧化物在Cu中的 溶解度非常小,因此杂质以氧化物炉渣的形式出去。同时氧化过程的进行使铜中产生过量的 氧化亚铜,而精炼最终需要还原氧化亚铜得到阳极铜。即粗铜的火法精炼主要分为氧化过程 和还原过程。(全过程:加料、氧化造渣、还原、浇铸)
二价铜盐是最常见的铜化合物,常呈蓝色或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 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 铜——Cu₂(OH)₂CO₃)。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 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 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存在。
Copper
铜火法冶炼
学习内容 01 铜的简介 02
熔炼部分
03 吹炼部分
04 精炼部分
铜的简介: 铜——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 原子量63.546 ,铜是淡红色金属,质地
坚韧、有延展性;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熔点1083.4°C,沸点2567°C,密度8.92 克/厘米³。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 延展性好,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 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 (铜锡合金)和黄铜(铜锌合金)。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 其机械性能。
上述离解反应激烈进行,产生的低价硫化物(Cu2S,FeS)构成初期冰铜的基础。所得硫
蒸气在炉气中燃烧成SO2,并放出大量热:
S2+2O2=2SO2
-593KJ
在造锍熔炼控制的氧化性气氛下,未进入冰铜的FeS被氧化发生如下反应:
2FeS+3O2=2FeO+2SO2
-1103KJ
铜精矿中的黄铜矿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冰铜、氧化亚铁、二氧化硫和热量。反应
冰铜
炉渣 烟气
02 生产典型问题描述及解决
11
泡沫渣事故
铜硫品位高低 的影响
典型 问题
下料口堵塞
渣温过高、过低
03 问题解决办法
泡沫渣事故
泡沫渣是由于FeO进一步氧化成Fe3O4
3FeO+1/2O2=Fe3O4
Fe3O4的危害: a)Fe3O4的熔点高(1597 ℃ )和密度大(5.0g/cm3),
5
典型 问题
问题阐 述及解
决
熔炼
理论 概述
部分
对比
01 工艺理论简述
造锍熔炼 造锍熔炼的目的:
将精矿中的铜以Cu2S的形态富集到铜锍中,一部分硫被氧化 以SO2烟气而分离,使一部分FeS氧化为FeO,并与炉料中的全部脉 石造渣,产出的炉渣含铜应低于0.5%,从而弃去或作其他用途。 造锍熔炼的原理:
处理 方法
b)向炉内加铁、加炭,加铁、加炭的目的都是将氧化亚铜进行还原的过程 Fe+Cu2O=2Cu+FeO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铁的过程中要调整石英石的量,不然多余的FeO会进 一步氧化形成泡沫渣
c)放铜期间勤取样观察,以避免下次所放粗铜不过吹
粗铜含硫高低影响 粗铜含硫高,可导致阳极炉氧化作业时间长,提高阳极板加工成本。粗铜含硫低,可引发之前阐述 的过吹系列问题
。
适应过量、不足
石英过量 石英过量危害:渣带铜、渣粘、渣流动性差,渣放困难。 解决措施:加大风量,停冷料和残极、下次进料时及时调整铁硅比。 石英不足 石英不足危害:渣粘、流动性差、放渣困难,渣铜不分、容易过吹,发生喷炉 解决措施:停冷料和残极、及时调整铁硅比。
从渣样判定石英量大小的方法:石英过量,渣样较之石英量小的发亮,表面起褶子。 图为石英过量与石英不足的对比
处理 设炉料中的铜全部变成铜锍。从理论上讲,这样的简化处理是不准确的,但事实上引起的误差不 方法 大,对宏观控制一个大 工业熔炼炉的需要而言,其精度已足够。
例:某精矿及熔炼该精矿所产铜锍及炉渣成分如表
氧气量计算方法
设加人100t精矿,则铜锍的产量(含渣中夹带的铜锍)为:
铜锍产量=精矿量x精矿中Cu含量(% )/铜锍中Cu含量(%)= 100x21%/70% =30 (t)
吹炼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使铁氧化造渣,故称为造渣期。主要 化学反应为:
2FeS+3O2+SiO2=2FeO·SiO2+2SO2 -1030.09(kJ)
第二阶段是使上一个阶段获得的Cu2S(称白铜锍)氧化成粗铜,故称造铜期,主 要化学反应为: 2Cu2S+3O2=2Cu2 O+2SO2 Cu2S+2Cu2 O=6Cu+SO2
处理 方法
d)控制较高的冰铜温度 e)加大下料量、勤放渣 f)合适的石英量(铁硅比1.8—2.0)
下料口堵塞
液面过高、渣粘度过小,容易喷溅,从而造成下料口粘结,进而在下料过程中导致 下料口堵塞;原料比较潮湿,导致下料口粘结、堵塞。 危害:
由于石英熔剂无法及时供给,可导致渣发生过吹现象,从而导致喷炉。 正常情况下: 2FeO+SiO2=2FeO·SiO2
c)调整氧气量(以下介绍氧气量计算方法)
氧气量计算方法
铜锍品位是由调节吹炼所需氧量来控制的。吹炼过程所需氧量可以通过精矿氧化反应耗氧量 来计算。
精矿需氧量定义是:将单位质量的该精矿冶炼成某特定品位的铜锍所需氧量的体积。有时也以 质量来表示。炉料需氧量的计算只考虑铁和硫的氧化,这里不计铅、锌、镍等杂质的氧化。并假
a)及时测量液位,确保铜锍层的量。因为只要有Cu2S、FeS存在,Cu2O 将会被转换成Cu和Cu2S,即: Cu2S+2Cu2O=6Cu+SO2 FeS+Cu2O=Cu2S+FeO FeS还可将Fe3O4 进行还原,并与石英造渣 FeS+ 3Fe3O4=10FeO+SO2 因此,在整个吹炼过程中确保冰铜层对防止粗铜过吹具有重要意义
它会增加炉渣的粘度和密度,使冰铜与炉渣不易澄清分 离,增加铜在渣中的损失; b)冰铜和炉渣的密度较小,磁性氧化铁易于沉降和堆积在
炉床上,造成结炉,降低生产能力。 c)Fe3O4可将原料与反应层隔离开来,是熔池反应层内压力升高,进而造成喷炉
处理 方法
14
a)适当控制冰铜品位 ; 3Fe3O4+FeS=10FeO+ SO2
渣温过高、过低
渣温过高: a)渣粘度过小,易喷溅 b)炉衬损蚀严重 c)渣口堵口困难 渣温过低: a)流动性不好,炉渣粘度大 b)容易将反应层与原料隔绝,反应不充分 c)渣铜不易分离 d)渣口开口困难,增加劳动强度
处理 方法
a)减少下料量,提高氧料比 b)减小含铁硫低的物料 c)控制合理渣型
25
方法 氧化Fe3O4,按反应式
3Fe +
202 =
3x56
2x22.4
Fe3O4 计
23.08x40%
z
计算出需氧量:z=2461. 8m³/100t精矿。
精矿发生氧化反应的总需氧量V=x+y+z=12684+2769.6+2461.8=17915.4m³/100t精矿=179.15m³/t精矿
(即氧料比)
右上图为过吹时候的粗铜样。可以看出其表面近乎平整,无 气泡、无气孔,说明含硫较低。如右下图含硫较高表面会有 气孔、气泡及黑斑,气孔、气泡是冷却过程中会析出SO2所致, 而黑斑是Cu2S所致(也就是所谓的帯硫)。通常情况下黑斑及 气孔部分不小于试样表面积的1/3,这样才能保证不过吹,防 止喷炉。
处理 方法
粗铜过吹现象
所谓过吹就是熔体中的白锍( Cu 2S )层不足,且大部分粗铜进一步氧化成Cu2O,从而造成过吹现象。 危害: 当Cu 2O的量增加之后极易与Cu 2S进行剧烈反应释放 大量的SO2和热量从而导致喷炉。因此在过吹后热态
铜锍进料非常危险。
4Cu+O2=2Cu2O Cu2S+2Cu2O=6Cu+SO2
典型 问题
问题阐 述及解
决
吹炼
理论 概述
部分
对比
01 工艺理论简述
铜锍吹炼
吹炼的目的是除去其中的铁和硫及部分其他有害杂质,获得富集金和银的粗
铜 铜锍吹炼过程是火法冶炼生产粗铜的最后一道工序。除了脱铁脱硫外,还通过造渣 和挥发,进一步降低铜锍中的其他有害杂质,以防止减少这些杂质进入粗铜。再就 是使贵金属(金、银及铂族元素)和镍等有价金属尽量富集于粗铜之中,以便在后 来阳极精炼中予以回收。
造锍熔炼属于氧化熔炼,精矿中的FeS被部分氧化,产生SO2 烟气,氧化得到的FeO则与SiO2等脉石成分造渣。没有被氧化的 FeS则与高温下稳定的Cu2S结合形成铜锍。
在1200℃-1300℃的熔炼温度下,黄铜矿不稳定,发生离解反应:
2CuFeS2 ==== Cu2S + 2FeS + 1/2 S2
渣带铜判断
因为连吹炉所加冰铜品位高,所以连吹炉渣中含铜高,渣含铜控制铜控制在合适范 围内可以有效提高直收率,减少能耗。
当人眼可以观察到渣带冰铜说明渣层已变薄,冰铜层与渣层分界变的不明显,此时 早该堵渣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