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二章 国际法概述

第一、二章 国际法概述

●一、国际法的概念●(一)国内学者的定义王铁崖;周鲠生;邵津;陈致中等●(二)国外学者的定义詹宁斯、瓦茨《奥本海国际法》;凯尔森《国际法原理》;斯塔克《国际法导论》;阿库斯特《现代国际法概论》;沃尔夫刚¡¤格拉夫¡¤魏智通《国际法》●(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国际法是不是¡°法(律)¡±2.¡°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3.¡°国家之间¡±和¡°国际社会¡±4.国际法对国家的¡°拘束力¡±5.¡°统治阶级¡±的意志6.国际社会的¡°规则(行为规范)¡±●二、国际法的名称●(一)国外L a w o f N a t i o n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w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u b l i c L a w或P u b l i c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w●(二)国内万国公法国际公法或国●一、国际法与几个概念的●(一)国际法与国际关系●1.国际关系●2.国际法律关系●(二)国际法与道德国际礼让¡ª¡ª奥斯丁:实在道德国际法与国际道德的区别●(三)国际法与法(法律)●1.国际法与法(法律)●(1)法的概念●国家制定、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权利义务√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期望的社会关系或价值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所指事物要完全符合概念===》国际法不是法律o r法的定义不合理●(2)法理学中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法●2.国际法与国内法●(1)理论方面●最早的学说出现在英国,1737英国首相塔尔博●①二元论(多元论、平行论)(d u a l i s m/p l u r a l i s m)德国学者特里派尔首先提出,1899《国际法与国内法》意大利安齐洛蒂《国际法教程》;奥本海●②一元论(m o n i s m):国内法优于国际法兴起于十九世纪,源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佐恩;温策尔;杰利内克;伯格霍姆●③一元论:国际法优于国内法一战后兴起,来源于康德的理论凯尔森,1919《主权问题和国际法理论》●④协调论菲茨莫里斯;王铁崖●(2)实践方面●①两者的相互影响●A.国内法对国际法罗马法●B.国际法对国内法条约法、国家责任法●②适用问题●A.国内法在国际法中的适用事实●B.国际法在国内法中的适用●a.方法采纳(a d o p t i o n)转化(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b.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冲突国际法¡ª¡ª宪法习惯¡ª¡ª条约●③一些国家的实践●二、国际法的效力●(一)国际法效力的依据●1.自然法学派●早期代表学者有普芬道夫、惠顿●①社会连带学说●②国家基本权利学说●③原始假设学说●2.实在法学派●早期的代表学者有苏支、宾刻舒克●①¡°自我限制¡±说●②¡°各国共同意志¡±说●③¡°约定必须遵守¡±说●④政策定向说●3.折衷学派(格老秀斯派)●4.我们的观点●(二)国际法效力的范围●1.法律规范的效力及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2.法律(法律体系)的效力范围●3.国际法的效力范围●(1)国际法的属地范围●(2)国际法的属人范围●(3)国际法的属时范围●(4)国际法●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一)概念●(二)特征(构成要件)●1.它们是各国公认的●2.它们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是超越国际法各个领域的全局性规则●3.它们是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效力范围的●4.它们是国际法的基础●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七项基本原则●(二)《国际法原则宣言》七项原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制法(j u s c o g e n s)●一、国际法渊源的含义●二、国际法渊源的内容●1945年《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1920年《国际常设法院规约》第38条有同样的规定)如下:¡°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卯)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第五十九条规定:¡°法院之裁判除对于当事国及本案外,无拘束力。

¡±)●一、条约的含义●(一)条约的概念●1.条约的概念●条约是至少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意在原则上按照国际法产生、改变或者废止相互间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的一致。

●2.条约的含义●(1)主体是国际法主体●(2)数量上要至少两个●(3)一致的意思表示●(4)目的●(5)以国际法为准●(6)书面形式●1955年9月12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莫斯科缔结了一个口头条约●1974年1月,埃及、以色列签定了《西奈协定》●二、条约的名称●1.公约(c o n v e n t i o n)●通常是多个国家就某一重大问题举行国际会议而缔结的多边条约。

内容多为造法性条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条约(t r e a t y)●适用于重大政治、经济法律等问题的协议,而且有效期较长。

●边界条约、通商航海条约等●3.协定(a g r e e m e n t)●多是解决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国际协议。

●4.议定书(p r o t o c o l)●多是补充性法律文件,内容一般比协定还具体。

但有的议定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问件,本身就是一个条约。

●5.宪章、盟约、规约(c h a r t e r、c o v e n a n t、s t a t u t e)●通常用于建立国际组织的协议。

●6.换文(e x c h a n g e o f n o t e s)●当事国交换外交照会等,就有关事项达成协议。

程序简易,一般不用批准。

●1955.6.3中国和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实施办法的换文》●7.宣言(d e c l a r a t i o n)●两国或数国会谈后就某一重大问题召开国际会议发表的含有具体权利和义务的声明。

对有关国家有法律拘束力。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发表《开罗宣言》。

●8.谅解备忘录(m e m o r a n d u m o f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一般是处理较小事项的条约●9.联合声明、联合公报(j o i n t d e c l a r a t i o n,j o i n t c o m m a n i q u e)●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际法主体就同一事项发表的声明,彼此承认有关的权利和义务。

●10.文件(a c t)●通常为总文件(g e n e r a l a c t)或者最后文件(f i n a l a c t)●三、条约的分类●1.按照缔约国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双方条约(b i p a r t i t e t r e a t i e s)、复方条约(p l u p a r t i e s t r e a t i e s)和多方条约(m u l t i p a r t i t e t r e a t i e s)●2.按照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分为单边条约(u n i l a t e r a l t r e a t i e s)、双边条约(b i l a t e r a l t r e a t i e s)、复边条约(p l u r i l a t e r a l t r e a t i e s)和多边条约(m u l t i l a t e r a l t r e a t i e s)●3.按照条约的目的和性质,可以分为契约性条约(c o n t r a c t u a l t r e a t i e s)和造法性条约(l a w-m a k i n g t r e a t i e s)●四、条约的地位●在一般意义上说,作为国际法的渊源,条约与国际习惯相比较是处于次要地位的。

●这不仅因为条约不具有普遍性,而且因为:●①条约的效力是来自国际习惯,即¡°约定必须遵守¡±这项原则的,同时条约的形式基本也是以国际习惯为依据的。

即使现在有了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使条约的各种问题都有条约的规定,但是,该公约的效力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国际习惯法的¡°约定必须遵守¡±原则,而且,该公约仅对缔约国有拘束力,而对于非缔约国,非经他们同意是没有拘束力的。

●②条约是要以国际习惯法为背景加以解释和适用的。

尽管有些所谓条约的¡°解释规则¡±,这些规则也是由国际习惯形成的;如果在条约中对这些规则有所规定,这样的规定又是对国际●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u s t o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u s a g e不具法律拘束力●一、成立要素●(一)通例(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惯例)●1.时间性●2.连续性●3.一般性●(二)法律确信(法律确念)●主观因素、心理学因素,即国家承认惯例所形成的规则有法律拘束力使国家受其拘束。

●一、一般法律原则●二、判例●(一)国际司法判例●(二)国内司法判例●三、国际组织决议●四、公法家学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