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心理学4、不同动机犯罪人心理

犯罪心理学4、不同动机犯罪人心理


二、强奸犯罪心理
(二)强奸犯罪的心理分析
强奸行为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与哪些因 素有关,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强奸犯罪 行为与下列四个因素密切相关。 – 第一,生理上的兴奋。 – 第二,认知评估。 – 第三,情感失控。 – 第四,人格问题。
二、强奸犯罪心理
(三)强奸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强奸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1) 性欲动机。 2) 攻击动机。 3) 权力欲动机。 4) 发泄怨恨。 5) 报复心理。 6) 寻求刺激。 7)满足变态心理。
三、过失犯罪发生的心理原因
(一)疏忽大意过失犯罪发生的心理原因 1.认知因素 2.性格影响 3.能力影响 4.消极的情绪 5.挫折递增的影响 6.应激不良的影响
三、过失犯罪发生的心理原因
(二)过于自信过失犯罪发生的心理原因 1.个性倾向性的影响 2.心理状态的影响 3.经验泛化的影响 4.自我意识的不完善 5.缺乏社会责任感
第四节 不同动机犯罪人心理
第一节 物欲型犯罪心理 第二节 性欲型犯罪心理 第三节 报复型犯罪心理 第四节 过失犯罪心理
第一节 物欲型犯罪心理
一、物欲型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一)概念:物欲型犯罪就是指以非法手段侵占 公私财产和牟取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 (二)主要类型: ①侵犯财产罪中所列的各项犯罪行为; ②金融诈骗罪中所列的各种犯罪行为; ③贪污贿赂罪中的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 ④其他以贪利为动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 过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而获得财产利益的行为。
二、强奸犯罪心理
(三)强奸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2.强奸犯的人格特点 (1)低自我克制力性格 ①冲动性 ③缺乏同情心 (2)人格特征 ②追求刺激
①认知能力低下。
②情感扭曲,无同情心。
③挫折耐受力低,大多有自卑感 ④人际关系不好
二、强奸犯罪心理
(四)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1.被害人的心理弱点 (1)利用女性的恐惧和软弱心理 (2)利用女性追求享乐的心理。 (3)利用女性有求于人的心理 (4)利用女性的隐私或劣迹
一、性犯罪概述
(一) 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性犯罪是指一切受法律、道德、风尚、 习惯以及其他社会行为规范所禁止、谴责和 惩罚的性行为。 类型:1.强奸罪 2.奸淫幼女罪 3.其他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罪和扰乱公共秩序罪如强制猥亵妇女、侮辱 妇女罪,侮辱尸体罪,聚众淫乱罪。
一、性犯罪概述
(二)性犯罪人的一般特点
一、物欲型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三)物欲型犯罪的一般心理及行为特征 1、一般心理特征 (1)认知特征 (2)情绪特征 (3)意志特征 (4)动机特征 (5)个性特征 2、物欲型犯罪的行为特征 (1)作案方式的多种多样 (2)作案手段的智能化 (3)犯罪习惯的顽固化
物欲型犯罪动机统计表
直接犯罪动机
(1)吃喝玩乐需要用钱 (2)穿好、戴好需要用钱 (3)买高档用品需要用钱 (4)为筹办婚礼 (5)本人失业、不愿吃家里 (6)家里生活有困难 (7)跟着别人做的 (8)其他
(5)利用女性弱智、残疾、精神病等非正当状 态
二、强奸犯罪心理
(四)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2.强奸犯罪对被害人的心理危害 有研究者把妇女在遭受强奸或强奸未遂以 后的种种不良心理反应称为“强奸创伤综合 征”。 强奸创伤综合征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急性期”。 • 第二阶段为“重组期”。
(二)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犯罪的主动性不同 2.心理状态不同 3.心理品质不同 4.对客观因素的依赖性不同 5.对犯罪表现的态度不同
二、过失犯罪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一)过失犯罪的心理特征 1.认知方面的缺陷 2.意志努力欠缺 3.社会态度消极 (二)过失犯罪的行为特征 过失犯罪的行为特征集中表现为行 为动机和行为结果及行为本身的错误性。
第四节 过失犯罪心理
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异同 (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共同特点 1.同属犯罪行为,行为的后果都具有社 会危害性 2.都是在行为人的心理支配下实施的, 同样受到个体心理特点及特定情境下心理状 态的制约 3.结果的产生与行为人有直接关系,因 而要承担必要的刑事责任
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异同
二、强奸犯罪心理
(一)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
1.时间和地点 就强奸犯罪发生的时间而言,夏季发生的 强奸案件占一半以上(55.1%),具体的时段则 以17:00—0:00为最,占44.2%,其次是8:00— 17:00,占38.9%; 就地点而论,强奸案件发生在郊区的比例 高于市区(郊区35.4%,市区24.2%),发生在 室内大大高于野外,尤其是在受害人家中(占 30.3%)和犯罪人家中(占25.3%)
二、几种主要的物欲型犯罪的心理与 行为特征
(一)盗窃犯罪的一般特征 盗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 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 1、盗窃犯罪地点的选择 2、盗窃犯罪的手段 3、盗窃犯罪的组织方式 4、盗窃犯的犯罪动机 5、盗窃犯的人格特征
二、几种主要的物欲型犯罪的心理与 行为特征
(二)、抢劫犯罪心理 1.抢劫犯罪的一般特征 (1)抢劫犯罪人的年龄 (2)抢劫犯罪的时间和地点 (3)抢劫犯罪的手段与方法 (4)抢劫犯罪中的被害人 2.抢劫犯罪的类型 第一类,职业抢劫犯 第二类,投机抢劫犯 第三类,毒瘾抢劫犯 第四类,酗酒抢劫犯
2.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诈骗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2)诈骗犯罪人的能力特点 (3)诈骗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3.诈骗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心理互动 第一阶段——试探阶段 第二阶段——引诱阶段 第三阶段——施骗阶段 第四阶段——结束阶段
第二节 性犯罪心理
一、性犯罪概述 性犯罪是一种传统的犯罪类型,不 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对被害人的 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妨碍了社 会秩序,败坏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破坏了我国社会的伦理关系,对社会造 成了严重的危害。
人数
148 74 15 35 32 139 150 64 657
百分比(%)
23 11 2 5 5 21 23 10 100
合计
一、物欲型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四)物欲型犯罪的发展趋势 1、财产犯罪暴力化趋势明显。 2、作案手段与形式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财产犯罪人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获取非法 利益。 3、白领中的财产犯罪突出,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的贪污贿赂案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4、金融犯罪危害严重。
二、几种主要的物欲型犯罪的心理与 行为特征
(三)、诈骗犯罪心理 诈骗犯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的方法,公开地以和平方式骗取数额较 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诈骗犯罪的一般特点 (1)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特点 (2)诈骗犯罪人惯用的手段
二、几种主要的物欲型犯罪的心理与 行为特征
(三)、诈骗犯罪心理
一、报复型犯罪心理特征
(二)报复型犯罪的犯罪动机的形成
1.婚姻恋爱挫折 2.尊重需要受挫 3.社会不公正现象导致的挫折 4.个人恩怨导致的挫折
二、报复型犯罪的行为表现
报复型犯罪根据其作案形式可分为暴力式 犯罪(包括伤害、爆炸等)和非暴力式犯罪(包 括诬陷、诽谤等),其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暴力式报复犯罪的行为表现 暴力式报复犯罪一般表现为激情犯罪,具有以 下几个方面特征: 1.突发性强 2.手段简单 3.当面行凶,行为外露 4.作案时间短 5.行为疯狂
第三节
报复型犯罪心理
报复型犯罪,是指由于人的某种愿望受到 阻碍,或人自身的某种利益受到损害而产生 的对阻碍者或干涉者的一种侵犯性犯罪行为。 主要形式有行凶、杀人、放火、爆炸、诬告 等。 一、报复型犯罪心理特征 (一)报复型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 1.褊狭固执的认识特征 2.强烈、冲动的情绪、情感 3.薄弱的意志特征 4.消极个性特征
1.性犯罪人的重复犯罪 2.性犯罪人的智力较低 3.性犯罪人多为未婚青少年 4.性犯罪人的心理
二、强奸犯罪心理
(一)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
– 强奸具有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双重性质, 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性犯罪。 – 强奸犯罪不仅对被害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 害,而且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践踏了人 性的尊严,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 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几种主要的物欲型犯罪的心理与 行为特征
(二)、抢劫犯罪心理
3.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犯罪意识 抢劫犯罪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观念有缺陷。 (2)犯罪动机 尽管抢劫犯罪的主要动机是满足犯罪人贪婪的物 欲,但是近年来,抢劫犯罪的动机更加复杂多样。 (3)犯罪者的人格特征 抢劫犯罪人大多胆大妄为,冲动鲁莽,性情暴躁, 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多为兴奋性高、外倾型的人。
二、报复型犯罪的行为表现
(二)非暴力式报复犯罪的行为特征 1.预谋性强 非暴力式报复犯罪一般表现为预谋犯罪, 他们往往经过长期筹划,计划周密,善于掌 握作案的时机。 2.手段隐蔽,阴险狡猾 与暴力式相反,这类犯罪人往往在暗地 里散布他人流言飞语,暗做手脚,或栽赃陷 害,或借刀杀人,表面伪装成好人甚至巧言 奉承内心阴险狠毒,暗下毒手。
二、强奸犯罪心理
(一)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
2.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存在着心理变态的色狼 在月黑风高的郊外强奸妇女的所谓“强奸神 话”,但国内外的一些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 国内近年来的调查也发现,在强奸犯罪 中,62.9%的被害人认识犯罪人,5.8%的被害 人对自己的被害负有一定责任,高达61.7%的 强奸是发生在被害人或犯罪人的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