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美学考试内容

设计美学考试内容

1.简述对“美是什么”的理解和认识。

答:美有多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审美对象,第二层含义是审美性质,第三层含义是美的本质、美的根源。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的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联系;另一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在于适应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程度与性质。

所谓美的本质是指从根本上,根源上,从其充分而必要的最后条件上来追求美。

2.结合实例论述设计美的本质特征。

P98
答:设计美是一个有机的复合体,它与技术美有许多相似的东西,但设计美在更高的一个层面涵盖技术美,同时兼容并包含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某些因素,是社会美的基础实体。

(1)功能性特征。

好比现代家庭的室内设计,起居生活区域的布局要考虑使用,方便,去掉不必要的装饰,更多的体现简洁中的人文因素,使主人一天劳累能到家中得到调适。

(2)社会性特征。

像埃菲尔铁塔、磁悬浮列车、纳米技术的应用都是社会性的劳动成果。

(3)形象性特征。

(4)变易性特征。

变易性特征在服饰时尚和日用消费品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这种变化促进新的设计思想、思潮、风格的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 结合实例简述西方古代设计文化的美学的意蕴
1 实用与审美的探讨
2 人与自然的抗衡
Eg.西方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先写出西方文化的特征在分开讲①对建筑的(郊外古堡)2 对建筑的外形3对建筑的尺度(体量感大)4建筑的变革(中国祖宗方法不可变西方不断革新x不同)
4.结合实例简述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 p56
1 推崇宗法礼仪与“拔尔而怒”的审美追求。

Eg.商代后期的四羊方尊,它的设计适用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目的性需求,充满着丰富的观念文化内容。

2 把握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

Eg.苏州园林“艺圃”浴欧门,它的设计就考虑到了与自然协调相一致的整体关系,体现了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

3 倡导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的审美效能。

Eg.明代的黄花梨大灯挂椅及桌,它的设计兼养人的肉体和精神,将实用和审美结合起来,将形与神、肉体与精神体一起来,就极好的体现出了中国“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的美学观念。

4 强调使用功能与“文质相一”的审美价值。

Eg.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在处理功能与形式美的关系上表现更为突出。

斗拱就是典型例子。

设计师使其成为一种复杂而精巧的结构,并增添了建筑物的节奏韵律感,把功能与美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5.结合实例简述未来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

答:设计美是社会性劳动成果的结晶。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设计美的追求也随之变化。

总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民族化。

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真正的设计民族化意味着一个国家设计风格的成熟和成功。

EG.日本著名的工业设计师柳宗理,他的代表作“蝴蝶凳”,从他
的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出,其设计风格虽受包豪斯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日本本土文化的热衷。

(2)人性化。

人性化是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设计的本质上讲,任何产品设计观念的形成均以人为出发点,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

人性化设计总体概括为:产品功能的人性化、产品形式的人性化、产品的情感化和个性化。

(3)生态化。

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人类应该充分建立生态意识,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为出发点实施设计。

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地关系。

6.结合实例简述对“功能决定形式”的审美设计观的认识。

P71
答: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明确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 的观点,这是功能论者的标志性口号。

从产品设计的本质特征而论,形式服从功能是正确的、基本的。

作为为人而用的器物、建筑等人为事物其形式必然来自功能的结构,而不是功能来自于形式。

可见在对待功能和形式的关系上我国古代哲人早就给出了较合理的设计标准,即"象以载器,器以象制"。

因此,在设计中,重功能的思想并不是西方现代人所独有的,早在人类创物之初这一思想已经成为设计的基本思想了。

例如墨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这就是功能第一的观点;被英国《百科全书》称为"伟大的设计师"--孔子则主张"文质兼备",即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造物领域可以引申为功能与形式并重的思想。

而这一点是同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之后的包豪斯所强调"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之口号,其意义是不谋而合的。

7.结合实例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美学原则
1 现代主义首先考虑的是功能,而后现代主义以人情化、个性化为第一要义。

人情与个性是他的目的。

2 为了实现多样化、个性化、表情化,后现代主义设计常常借用符号学理论,以隐喻、象征的手法创造贴近大众生活习俗的审美形式。

提倡兼收并蓄、丰富多彩、矛盾与含糊而不强调统一、明晰,追求含义和象征意义。

3 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历史传统文脉的意义。

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追求人情化、个性化的三种主要涉及方法。

Eg.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

这一设计在设计中既考虑到了当地居民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这一古典风格和神奇想象集于一体的设计,成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作品。

9 结合设计史的实例分析论述“less is more”和“less is bore”体现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

“less is more”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审美设计观念。

密斯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他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立场和原则。

摆脱历史上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风格
“less is bore”体现的是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设计观
突出表现了人类进入后现代文明社会以后,设计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表情化,并以历史传统参照系中视觉审美惯性的角度,对形式、色彩、结构和对比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美学反映。

在后现代设计的强调艺术性和审美内涵的同时,文丘里更注重和生活的关系,颠覆和打破传统艺术的概念。

文丘里与人合作撰写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阐明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方法,使建筑有象征、有个性,继而形成有风格。

(后现代主义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

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