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安全知识知识

药品安全知识知识

什么是药物滥用(drug abuse)药物滥用(物质滥用) 指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或物质),使用者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瘾癖),强迫和无止境地追求药物的特殊精神效应,由此带来严重的个人健康与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这种用药行为称为药物滥用(吸毒);药物使用到药物使用不当(使用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最终演变成药物滥用。

什么是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身体依赖性是指机体对药物产生的适应性改变,一旦停药则产生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呕吐、腹泻、甚至虚脱和意识丧失等,称为停药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包括耐受性增加和停药后的戒断症状,反复的药物滥用导致机体的稳态机制重新调整,并对药物产生适应(耐受)。

有些药物不存在身体依赖或依赖轻微,而主要以精神依赖为主。

简单地说,麻醉药品会产生身体依赖性,停药后会产生戒断综合征;而精神药品一般只产生精神依赖性,停药后不会产生戒断综合征。

什么是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是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心满意足的愉快感觉,因而需要定期地或连续地使用它以保持那种舒适感或者为了避免不舒服。

凡能引起令人愉快意识状态的任何药物即可引起精神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是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激动感、舒适感、超脱感、稳态感),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的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精神依赖性与成瘾同义。

药物的精神依赖性内在的含义是对欣快感的强烈渴求, 外表显现是获得药物的行为。

什么是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指机体对药物反应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和结果。

当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时,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性减弱,药学效价降低;为达到与原来相等的反应和药效,就必须逐步增加用药剂量,这种叠加和递增剂量以维持药效作用的现象,称药物耐受性。

产生耐受性的药物常见于阿片类、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另有一些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也极易产生耐药性;而可卡因类较少产生耐受性。

药物的耐受性是可逆的,在停止用药后,耐受性会逐步消失,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又会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什么是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的连续或定期的用药行为和其他反应。

为的是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药物耐药性。

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什么是药物滥用监测?开展药物滥用监测的意义?药物滥用监测作为疾病监测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它公共卫生监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特点是对人群中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滥用情况进行长期连续、系统的观察、调查并收集资料,及时发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非法流弊和滥用问题,及时掌握药物滥用现状、动态分布、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滥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种类、滥用方式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分析、确定各地区乃至全国药物滥用基本情况,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禁毒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同一般意义上的疾病监测比较,药物滥用监测在观察对象、调查和收集资料方式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

药物滥用监测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研究范围,它涉及医学、药品管理、社会和法律等多领域。

从药物滥用监测性质看,它对禁毒工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以及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从组织形式看,药物滥用监测分为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两种形式。

前者指各级监测网站按上级单位要求和规定收集资料,定期汇总上报;后者是根据某特定问题,由上级部门部署或计划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调查或系统收集资料。

主动监测在降低漏报率方面明显优于被动监测,所调查掌握的数据更接近于药物滥用实际发生情况。

从监测所针对的对象看,可分为以普通人群为基础的一般人群监测,以戒毒康复机构为基础的药物滥用人员监测和以青少年等人群为基础的高危人群监测。

什么是多药滥用?多药滥用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多药滥用常见药物有哪些?多药滥用(polydrugabuse)是非医疗目的的,同时或先后在较短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成瘾药物,一般有三种情况:使用同一类型中的若干种药物;同时使用两类或两类以上药物;滥用一类药物之后交替地使用其他类药物。

多药滥用的原因包括:为增强快感,追求更为强烈的剌激;为减少毒副反应,将中枢神经兴奋剂与抑制剂兼用;原来的药物不能得到或供应不足时,用其它药物或毒品替代或补充。

多药滥用的危害: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或叠加),多药滥用对人体的伤害加重,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难以预见的毒副作用。

多药滥用常见的药物有:海洛因、哌替啶(度冷丁)、二氢埃托啡、吗啡、大麻、致幻剂、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冰毒”“摇头丸”等)、氯胺酮、苯二氮卓类药物(三唑仑、地西泮等)、巴比妥类药物、曲马多、咖啡因、头痛粉等。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指人体在使用后对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产生影响的物质。

主要根据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特性,可以分为以下种类: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酒精等。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stimulants):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等。

3.大麻(cannabis,marijuana):大麻是世界上最古老、滥用最广泛的致幻剂,滥用后可使人欣快,增加剂量可使人进入梦幻,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四氢大麻酚(THC)。

4.致幻剂(hallucinogen):能改变意识状态或感知觉,如麦角酸二乙酰胺(LSD)、仙人掌毒素(mescaline)等。

5.阿片类(opiates):包括天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吗啡、阿片、美沙酮、二氢唉托啡、哌替啶、丁丙诺啡等。

6.挥发性溶剂(solvents):如汽油、乙醚、丙酮、苯环己哌啶(PCP)等。

7.烟草(tobacco)。

具有依赖性特性的药物有几类?按照国际公约(《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可以将具有依赖性的药物(或物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麻醉药品,如海洛因、大麻和大麻脂、阿片和吗啡制剂、可待因等;另一类是精神药物,如各种致幻剂和四氢大麻酚、中枢兴奋剂、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此外,还有一些物质如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等,也具有依赖性特性,但未列入国际公约管制。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什么是药品不良事件?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

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

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什么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目前,药品不良反应分类有很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药理学分类。

这种分类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三类:A型反应、B型反应和C型反应。

A型反应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B型反应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包括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等。

C型反应是指A型和B型反应之外的异常反应。

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

发病机理有些与致癌、致畸以及长期用药后心血管疾患、纤溶系统变化等有关,有些机理不清,尚在探讨之中。

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从总体上来说,药品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如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泌尿系统损害(血尿、肾功能异常等)、全身损害(过敏性休克、发热等)等。

什么是药品的副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有区别吗?怎样预防?俗称的“副作用”就是指药品不良反应。

在学术上,药品的副作用只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种,也叫副反应,是指药品按正常剂量服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出现这类反应的药品具有两种以上的药理学作用,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肠道肌肉组织痉挛作用,同时也具有扩大瞳孔的作用。

当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疼痛时,容易产生视物不清的副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除副作用(副反应),还包括药品的毒性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等。

一般情况下,药品的副作用程度较轻,如果有的人副作用程度很重,就要考虑改用别的药。

患者初次服用某种药品,一般要从较低剂量开始,服用后注意疗效怎样,有没有副作用;如疗效、副作用不明显,遵医嘱可适当增加剂量,但不能超过最大治疗剂量。

增加剂量后更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什么是药品的毒性反应?毒性反应也叫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严重功能紊乱和组织病理变化。

药理作用较强,治疗剂量与中毒量较为接近的药物容易引起毒性反应。

此外,肝、肾功能不全者,老人、儿童易发生毒性反应。

少数人对药物的作用过于敏感,或者自身的肝、肾功能等不正常,在常规治疗剂量范围就能出现别人过量用药时才出现的症状。

什么是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又称之为变态反应,是致敏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

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与机体特异抗体反应或激发致敏淋巴细胞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