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阳方言语音探究

南阳方言语音探究

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5)第三章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情况 (10)第四章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 (19)第五章余论 (20)南阳方言语音探究中文摘要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历史上曾一度是经济、政治、文化要镇,一直以来对其周围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在豫陕鄂三省交界处,是华中与南楚相沟通之地。

由于南阳在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影响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研究南阳方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南阳方言研究的论著甚少,还留有大片空白,对南阳方言语音的特殊性进行关注探讨的研究也为数不多。

鉴于此种现状,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之上,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期对南阳方言的语音面貌加以详细论述。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介绍南阳的历史、地理沿革及语言使用情况。

简要描述南阳方言在整个方言区划中所属片区,南阳方言的内部差异,内部分区及其概貌。

然后概述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简要介绍南阳方言的声母、韵母和调值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对比。

第三章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情况南阳方言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声变、韵变和调变。

从这三方面并结合普通话语音与南阳话语音对应表,来分析南阳方言音变情况。

第四章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简要介绍尖团音在各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及研究现状,并结合语音实例详论南阳方言的尖团音特色。

第五章余论简要阐述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的重要意义。

(简述。

)关键词:南阳方言语音语流音变尖团特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南阳的历史沿革、地理区划及方言概况1.南阳的历史沿革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万~50万年前,就有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

南阳在夏朝时,地属豫州,接近夏都。

殷商时,武丁“奋伐荆楚”,把这里作为前哨阵地,遗留下来的有距南阳市东北5千米的十里庙遗址。

西周时期,宣王册封他的舅父申伯于南阳,称为申伯国。

春秋时,楚国在南方崛起,向北扩张,后楚文王灭申,在南阳设置宛邑,始称宛。

战国后期,宛为韩地。

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年),秦国伐韩拔宛。

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派遣司马错攻打楚国,并将赦罪之人迁到南阳。

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设置南阳郡,郡治于宛。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是全国的八大都会之一。

秦末,刘邦经南阳入关时,“匿旌旗,人衔枚,马束舌,鸡未鸣,衔围宛城三匝”,迫使南阳郡守投降。

汉承秦制,仍置南阳郡治于宛。

西汉时,实行盐铁专卖,在宛设有工官和铁官,以监督、经营冶铁业和其他手工业生产。

(1952年2月,在南阳市北关瓦房庄发现大规模的汉代冶铁遗址。

)西汉末年,刘玄与王莽军作战,在围攻宛城的过程中,于地皇四年(23年)二月,在宛城外的淯水(白河)沙滩中设坛场,称淮阳王,取年号“更始”。

同年六月,攻下宛城,遂定都于此。

更始三年(25年),起帝业于南阳的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把宛作为陪都。

光武帝的云台28将、365功臣,多出于南阳,故南阳皇亲国戚云集,有“南都”、“帝乡”之称。

南阳太守杜诗在此发明了水排鼓风冶铁技术,铸造农器,“用力少,见功多”,从而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古诗十九首》“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的诗韵,把宛和洛阳并提,反映了南阳东汉时经济文化的发达。

三国时期,南阳属魏,置荆州治宛,称荆州城。

曹操与张绣,曾在此城发生争夺战。

西晋分封诸侯,建立了南阳国,属荆州都宛。

东晋桓温和南朝刘裕,皆由此至洛阳。

北魏时孝文帝取南阳五郡,而南齐不能夺。

隋唐时期,郡治移穰县(今邓州南),宛改称南阳。

唐“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先后派叛将武令、兵马先锋田承嗣攻打南阳,南阳军民在节度使鲁吴的指挥下,守城一年,最后鲁吴率城中军民突围,向襄阳撤退。

宋时称宛州,金正大三年(1226年)设申州,元初升申州为南阳府。

南宋初年,宰相李纲,为了振兴宋朝,在献迁都三策中说:“夫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湘、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三都(指宋之北京大名、西京洛阳、东京汴梁),可以遣救援。

”是坚持抗金,恢复中原最理想的建都之地。

元灭金之后,向南进攻宋,元人取襄樊,下汉水,进军江南,也是以南阳为基地。

明代南阳为重藩,是朱元璋第23子唐定王朱柽的封国。

从永乐二年(1404年)封藩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南阳止,共历9世11王,统治南阳长达239年之久。

清代,驿道开辟,由北京至云贵,多取道于此,加之驿站紧靠城南关白河码头,南阳成了水陆交通的连接点,南船北马,商贾云集,手工业、商业相当昌盛,使沉寂多年的古宛城又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并成为豫西南的经济中心。

辛亥革命后,南阳设镇守使署。

1933年,南阳划为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此。

1948年11月4日南阳解放。

1949年3月起先后设南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南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专署,设立地级南阳市。

2.南阳的地理区划及其方言片属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32°17′~33°18′N、110°58′~113°48′E之间,辖1市2区11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055万人,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南阳古城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陕鄂三省交界处,是华中与南楚的沟通之地。

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此得名南阳。

(见《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

南阳三面环山,北、西、东三面分别被伏牛山、桐柏山及其余脉环绕。

地形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整体呈马蹄形,被称为南阳盆地。

全市辖区共包括10县2区以及一个县级市,分别为新野、西峡、社旗、桐柏、淅川、唐河、方城、内乡、南召、镇平、卧龙、宛城、邓州。

全市辖区总面积约为2.6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090万。

南阳方言分布在南阳辖区的各个角落,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带有华北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

目前关于南阳方言的片属问题,学界还存在一定分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年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南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

然而,根据贺巍在《中原官话分区(稿)》一文的研究成果,南阳方言则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

3.南阳方言概况3.1南阳方言的内部分区及内部差异由于地理环境、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南阳方言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丁全、田小枫在《南阳方言》中根据各辖区方言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将南阳所辖的13个县市区分为三个小的方言区:东部区、西部区和中部区。

根据丁全、田小枫在《南阳方言》中的论述,东部区主要指南阳东南部的桐柏、唐河等县,以桐柏为中心,山地多,平川少,南与湖北接壤,东与信阳毗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40万,其中有汉、蒙、回、藏、维、苗、壮、侗、瑶、白、土家等17个民族。

西部区主要包括西峡、淅川、内乡三县及镇平、邓州西部,属浅山丘陵地区,南接湖北,西接陕西,面积约8600平方公里,人口约170万,此区以内乡为中心。

中部区主要包括宛城、卧龙、方城、社旗、南召、新野、唐河西部、镇平、邓州东部等,此区以平原为主,南与湖北接壤,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此区以南阳市城区为中心。

南阳方言东、西、中三个分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语法方面的差别不大。

总的来说,就语音方面而言,西部区的口音最重,东部区次之,中部口音相对较轻。

东部、西部地区的音变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东部地区儿话音较为突出。

3.2 南阳方言语音概貌南阳方言在我国方言分区中属于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区,带有华北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

首先在声母方面,塞音和塞擦音无清浊之分,只有清音送气与清音不送气之别。

其次,在韵母方面,能够充当韵尾的辅音较少,古塞音韵尾-p、-t、-k逐渐消失,而古鼻音韵尾-m和-n,只保留-m 。

第三,在声调后面,调类数目与普通话一致,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没有入声。

古平上去入四声在南阳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情况大致如此: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上声一部分仍归上声,一部分归入去声。

第二节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现状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现状目前为止,有关南阳方言语音的研究,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对南阳方言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的典型论著有丁全、田小枫合著的《南阳方言》。

该书以方言调查为基础,力图对南阳方言做整体性的理论研究,内容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方方面面。

论述内容涵盖面宽,范围广泛。

但因为该书囊括面广,力图对南阳方言的全貌做“百科全书式”的直观展现,因此对南阳方言语言现象的一些分析描写,不够详实,在一些方面难免存在疏漏。

而且由于全书篇章结构,内容布局影响,未对方言中存在的一些特殊语言现象进行专章论述和深入探究。

微观方面,对南阳方言语音现象的研究多散见于一些论文撰写中。

这些论文大多是对南阳方言中存在的某一语音现象进行具体研究和详细论述,很少有对南阳方言语音进行整体系统性分析,因此很难对南阳方言语音全貌做详尽展现。

如《南阳话和普通话的区别》、《南阳方言的连续变调》、《镇平方言儿化研究》等。

第二章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第一节南阳方言的声母南阳方言的声母系统并不复杂,与普通话的声母系统较为一致,除具有普通话的21个声母之外,由于卷舌、清音浊化、等原因共有包括零声母在内的25个声母。

下面将其按照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分类。

南阳方言声母总表下面是南阳声母的一些常用例字:b布班半百p坡盘爬皮m摸墨馍买f福飞扶法v文闻为危d到大带堆t太铜土推n奶拿南内l拉老路雷z最尖井子c擦七倩情s伞先写酸?儿而耳二j建京就家q轻奇恰区x咸夏鞋训?娘捏捻年zh郑治张抓ch差穿出吃sh帅是顺商r人热让然ɡ古干刚个k客苦开肯h很胡换红南阳方言中与普通话相一致的的声母,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大致与普通话相对应,只在个别地方稍有差别。

南阳方言中的翘舌音发音部位较普通话靠前,这与南阳方言韵母的发音特点及声韵配合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

且南阳方言中的唇齿音在和低元音韵母相拼时,唇齿摩擦不明显,近乎擦音。

除此之外,南阳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最大差异体现在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上。

关于这一点将在下面的行文中做详细论述,在此便不作赘述。

第二节南阳方言的韵母根据丁全、田小枫《南阳方言》关于语音的描写,并结合发音合作人的口音,现将南阳方言的韵母整理如下,并配以例字。

-i字资只自i飞齐及第u绿苦竹出y雨玉驴掳-i 知志指食a 爬大咋哇i a虾家卡压ua爪花瓜刷ə社他和个iə也铁结血uə锅多桌驮yə药脚缺靴耳而百盖菜薹i?解鞋街特u?国帅怪快黑圪胳ɔ刀涛高毛iɔ条校较掉uɔ?ei水对推催u ei归灰锥吹əu沟都收愁iəu流酒休久an蛋三拌断i an烟镰减电u an关团专断yan劝怨园喧en温陈啃根i en信秦斤音u en村蹲纯屯yen群云笋逊aŋ唐夯枉桑i aŋ藏强粮犟u aŋ装床霜黄əŋ耿等疼成iŋ净情订星yŋ熊穷松窘ŋ硬南阳方言中的韵母一共有40个,较普通话多出一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