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单元】
指不若人
【原文】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①,屈而不信(同“伸”),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使……伸直)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wù,指讨厌、憎恨)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此之谓②不知类③也。
”
【注释】①无名之指:即无名指,指第四个指头。
②此之谓:这就叫做。
③类:类推、【译文】孟子说:“如今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伸不直,没什么痛苦也不妨碍做事。
如果有人能使他的手指伸直,就不怕赶往像秦国楚国那样路途遥远的地方(去医治),因为(他的手指)不像别人一样。
手指不像别人,知道厌恶它;(然而)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
这就叫做不懂得类推。
”
1.石崇宴客
【原文】石崇①每要(同“邀”)客燕②集,常令美人行酒③。
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④交⑤斩美人。
王丞相⑥与大将军⑦尝共诣崇。
丞相素(一向)不能饮,辄(往往)自勉强,至于沉醉。
每至大将军,固(坚决)不饮,以观其变。
已斩三人,颜(脸)色如故,尚不肯顾。
丞相让(责备)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⑧,何预卿事?”
【注释】①石崇:西晋元帝时贵族。
②燕:同“宴”。
③行酒:依次斟酒劝客。
④黄门:此指差役。
⑤交:轮流。
⑥王丞相:指王导。
⑦大将军:指王敦。
⑧自杀伊家人:他自己杀他家的人。
【译文】石崇每次邀请客人宴集,常常让美人依次斟酒劝客。
客人不干杯,(就)叫差役轮流杀掉劝酒的美人。
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曾经一起拜访石崇。
丞相王导一向不会喝酒,往往勉强(自己喝),直到大醉。
每当轮到王敦,他坚持不喝,来观察情况的变化。
(石崇)已经连续杀了三个美人,(王敦)脸色跟原来一样,还是不肯顾念。
丞相王导责备他,大将军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的人,跟你有什么相干?”
2.宴子逐高缭
【原文】高缭仕(做官)于晏子①,晏子逐之。
左右(周围的人)谏(劝说)曰:“高缭之②事(效力)夫子三年,曾(竟)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⑤。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过错),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晏子:宴婴,齐国国相。
②之:句中助词,无义。
③仄(zè)陋:(见识)狭窄浅薄。
④四维:此指周围的人帮助。
⑤直:挺立起来。
⑥弼(bì)纠正辅佐。
【译文】高缭在齐国国相晏子属下做官,晏子驱逐了他。
周围的人劝说道:“高缭效力您三年,(您)竟没有给他爵位就赶走了他。
那在道义上可以吗?”晏子说道:“我是个(见识)狭窄浅薄的人,周围人的帮助我然后才能挺立起来。
”现在这个人效力我三年,却不曾纠正过我的过错,因此驱逐他。
”
3.胡岐兄妹
【原文】胡岐兄妹,少孤(失去父亲),母以织席为生。
及兄妹长,母病不起。
兄妹相约:兄外出营生,妹于家侍母。
邻有刘三者,欲图(打算(做坏事))胡妹,妹斥之,遂怀恨于心。
刘传言其兄①,状其诸不孝事。
兄亟反(同“返”)乡省(xǐng)之,值(适逢)母卒,乃责其妹曰:“吾与汝二人,无母则无以成人,尔(你)何为(为何)不孝?”妹涕(眼泪,此处可理解“流着眼泪”)曰:“无有是(这)事,冀(jì,希望)兄询诸邻里。
”邻里皆曰:“汝妹至(极)孝,举(全)乡皆知,其(大概)有人诬之。
”胡岐具(全部,一一地)言实情,众谴(责备)刘三。
【注释】
①兄:指胡岐。
【译文】胡岐兄妹(二人),从小失去父亲,母亲靠织席子维持生活。
等到兄妹长大,母亲一病不起。
兄妹经过商量决定:兄外出谋生,妹在家里侍候母亲。
邻居有一个叫刘三的,想打胡妹的坏主意。
胡妹斥责了他,(他)就怀恨在心。
刘三传话给胡岐,叙述她妹妹各种不孝顺母亲的事情。
兄长(得了信息后)急忙回乡探望母亲,(到了家)正好遇上母亲死了,于是斥责他的妹妹说:“我与你二人,没有母亲就无法长大成人,你为什么不孝顺(母亲)?”妹妹流着眼泪说:“没有这样的事,希望兄长去询问乡邻。
”乡邻都说:“你妹最孝顺,全乡都知道,大概有人诬赖她。
”胡岐全讲出实情,大家(都)责备刘三。
4.子贡让金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
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推辞)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行,做)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实行)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孔子的学生]拯溺者,其人拜(奉送)之以牛。
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
【注释】①臣妾:奴隶。
②府:指国库。
③子贡:名赐,孔子的学生、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译文】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有在诸侯国内做奴隶的,有人能去赎回他们,可以到国库中去领取赏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诸侯国赎回了鲁国人却推辞接受赏金。
孔子说:“子贡这件事做错了!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做事,可凭借(他们做的事)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而(他们的)教导能在百姓间实行,不只适合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贫穷的人多,取了赏金不会损害(你的)品行,不取那赏金,那么不再会(有人)赎人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溺水的人,那人把一头牛奉送给他,子路收下了牛。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必定会有多的人去拯救溺水的人了。
”
5.岑鼎
【原文】昔齐攻鲁,求其岑(cén)鼎①。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齐侯不信:“若柳季②云是,则请③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把)鼎为国④,信(诚实)者亦臣之国。
今欲破(使……破)臣之国,全(保全)君之国,臣所难(为难,难办)也。
”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①岑(cén)鼎:鲁国的名鼎。
②柳季:鲁国最诚实、讲信用的人。
③请:表敬词,无义。
④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译文】从前,齐国攻打鲁国,索要鲁国的名鼎--岑鼎。
鲁国国君献假的鼎来请求(跟齐国)订立盟约。
齐国国君不相信(是真品),(说):“如果柳季说是真的,那么便可以接受。
”鲁国国君想让柳季出使。
柳季说:“您把岑鼎看作极珍贵的宝物,诚实也是我的极珍贵的宝物。
现在您想使我的极珍贵的宝物败坏,保全您的极珍贵的宝物,(这是)我所难办到的。
”鲁国国君于是献出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