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价值支文广罗文,美国陆军中尉,1898年古巴独立战争期间,为了与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派罗文送信,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在哪里,罗文却毫不犹豫、没有任何推诿地接受了这项艰险的任务,他独自一人在不知道加西亚确切位置情况下,经过3个星期又4天,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在极端艰难的困境下,以绝对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把信件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其后,有关罗文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以及罗文身上所体现的忠诚、责任、敬业、勤奋、创造、自动自发精神,随着《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送信人”也成了主动性、责任心、执行力和创造力的象征。
今天集团公司倡导学习《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其意义就在于通过阅读分享,学习罗文精神。
一流的企业是由一流的员工组成的,而罗文精神是一流员工的重要特征。
罗文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员工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一生,总是以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或者是富有生气地开拓创造,或者是浑浑噩噩地碌碌无为,或者是醉生梦死地流于没落。
生活方式蕴涵着人生的意义,他既能引人通向充实与幸福的坦途,又能诱人堕如颓唐与悲凉的沟壑。
选择忠诚、责任、敬业、勤奋、创新创业催人奋进的生活方式,人生才能更加精彩,自身价值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两个同是师专毕业的学生,共同分配到同一所农村中学任教。
18年以后一个是甲成为了大学里的教授,乙则“沦落”到了另外一所条件更差的农村中学任教。
在好命与好坏命使然吗?一个成为大学教授,另一个成为“花老师”始终抬不起头来,实质的差异是什么呢?还是在那所中学里,甲教书之余一直为考研准备着,而乙教书之余就是打打麻将,或者到处晃荡找女朋友。
每次打完麻将或者玩乐回来看见甲还在看书,乙总是不屑地说:“你一个师专生也想考研,真的不知道锅是铁铸的,人家那么多本科生还考不上呢?”有好几次,甲甚至听见了乙跟别人打赌:“他要是考上了,我用手心给你们煎鸡蛋吃!”,那时候,甲每当听到乙的嘲笑,甲只是笑笑。
而乙后来由于偷看女上厕所,被发配到更偏远的学校教书。
看来好命与坏命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是:被嘲笑者总是不管天高地厚心怀梦想,嘲笑者则因为太知道天高地厚连梦也不敢做。
我们企业命名的首席大师、表彰的技术明星,还有身边的许多劳模、杰出人才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创造了人生辉煌的人。
他们的成功也是因为他们的自动自发、勤奋、忠诚、责任、敬业、心中时刻不停的创新思考,以及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每一个精彩人生的背后,一个人头脑里有什么样的理论,他才能看见什么样的事物。
有人总结出有两种人绝不会成为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决不主动做事的人。
另一种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的人。
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而且做的比别人预期的更多。
犹如罗文接受任务后,没有问这问那,而是凭着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环境和形势,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人间奇迹。
可以说,凡是创造精彩人生的人,都是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时刻准备着接受挑战,肩负责任,超越自我,创新、创业的人。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自动自发就是在没有人要求、强迫你的情况下,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对于我们,面对集团公司令人振奋的发展战略和远景目标,面对自己岗位的目标任务,在接到上级交给的工作时,就要不等不靠,勤奋、敬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发挥自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事情办好办细,圆满完成任务目标,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具备责任心和自动自发精神的好员工!成功和处世哲学成正比关系。
一般人会认为,一个人获得很好的发展,是因为他有能力,一个人取得很大的成就,也是因为他有能力。
事实上最大的前提是,你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态度。
是态度造成了能力,是态度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
对待成长的态度,决定了成功的速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了成长的高度;对待失败的态度,也决定了成功的一个高度。
很多成功企业家都认为:生活当中有几件事情对成功有利,一个是大量的阅读,一个是去见优秀的人,还有不断地上课学习。
很多企业家,都面临过挫折失败,如果对待失败的态度正确,就能从挫折和失败中重新站立起来。
心态比能力还重要,心态是最大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愿意为他所追求的目标付出的话,则帮助你的人,必将照你的要求提供帮助。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
以“保住饭碗”为最高目标的人,只能靠固定薪水勉强度日,这种人一直在原地踏步,并且保持做一成不变的工作,这都是因为他们已经在自己心里画地自限的结果。
那些忘我工作,立志投身公司大发展,在公司发展中建功立业的人;那些埋头苦干,潜心研究、设计,为企业发展储备新技术、新产品的人;那些一只眼盯着任务指标的完成,另一只眼一直盯着工作运营中的短板,时刻在思考持续完善、改进创新的人……,那些一边动用浑身解数巩固已有市场,同时开动脑筋打开新市场的人;都不用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必将成为企业的脊梁。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加强自我修炼,付出大多数人不想付出的努力。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经历的产物,与自己的经历一起长大,别人的历史不会让我们聪明。
一个人的经验不是经历过什么,而是他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反应。
一个人的经验对自己是经验,讲给别人就是知识,知识不能帮助一个人成功,经验才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
经验的来源就是要主动尝试新事物、新环境、新方法等,不断扩大范围和视野。
所以很多人说他有20年工作经验,其实不一定对,很可能是一个经验用了20年,而不是有20年经验。
试想一个人一生只在一个岗位平庸而闲散地应付度日过了20年,和另外一个人主动工作,持续创新创造,屡建功勋。
虽然同是一起参加工作、一起同学同窗,但后来的经历和修炼不同,造就了庸人与伟人的天然之别。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讲,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由于时代变迁,环境变化,停止对自己的修炼与提升,就会形如磨刀石,日渐落伍亏蚀。
一个持续积累和修炼的人,就像新东方老总俞敏洪讲的是像树一样成长的人。
只要你有一颗树的种子,哪怕你今天被人踩到了烂泥里,但你天天在吸收烂泥的营养,每天在长,总有一天你会长成参天大树,人们老远就能看见你,活着能给人带来一片绿荫,死了也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价值。
不像草一样的年复一年的复制生活,始终长不大。
每个人的成长都来源于在经历过的事情中体验困境、挫折、痛苦、反思、改变。
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包括领导人的成长,都是而且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每经历一件对一个人有挑战和考验的事,通过这个事件的考验,从中得到启示,进行深刻反思与自省、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我认知,实现自我转型,成就新的自我。
假定把这件有挑战和考验的事情叫着熔炉的话,有的人面对熔炉考验,会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更加优秀的领导者,有的人面对熔炉却会一蹶不振,丧失勇气和活力。
其原因不在于熔炉考验的严峻程度,而在于它提供的抉择机会和学习机会。
认识熔炉事件,主动接受熔炉考验,从熔炉中得到启示,并不断更新,才能应对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才能保持自己敏锐是思维、主动的习惯、谦卑虚怀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生来从来没有受到过批评,没有经历过挑战,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这个人长大肯定是个低能儿。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罗伯特.托马斯说:对个人而言,熔炉是一道分水岭,一个转折点,通过熔炉的人会觉得今是而昨非。
赫胥黎说:经验不是一个人的遭遇,而是他如何面对自己的遭遇。
有人能从熔炉中萃取智慧,从自身经历的事件中,通过反省、顿悟等过程来提高领导力。
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熔炉事件,改进提升自己。
不断修补自己的短板,强化自己的优势。
有人则是在类似的经历中受伤屈服,成功者和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此。
如果认定自己已经通过熔炉脱胎换骨,一定会更有信心,未来也一定更愿意承担风险。
应该强调的是熔炉体验的核心是学习和锻炼,通过学习人类文明中最精华的部分,通过知行合一,通过反身而诚,已达到优秀,并通过影响别人,让别人也更优秀。
所以选择积极面对熔炉事件,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吸取教训,经历考验,不断改变,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获得进步和成长。
对于事业和任务的结果是圆满完成,对于个人的成长则是实现重生和转型,逐步成熟、佳境渐至、脱胎换骨。
这也才是罗文精神的精髓所在。
学习对于个人素质熔炼始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文克服种种困难成功的把信送到加西亚将军手中,不只取决于他的忠诚和勤奋,更重要的是能力,在开展工作前的调研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困难能力、应对危机的能力等。
我们要学习罗文,就要主动选择熔炉,把握机会,肩负责任,主动修炼,时刻练习,把日常每一项工作当成学习机会。
时刻反省,不断提升。
就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抓好学习和提升,从而拥有更多的能力和知识。
如果是技术方向的人,就要在自己的技术领域向更高深的层次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价值等级,储备一些本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知识和能力。
如果是一个管理型人才,就要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管理理论与案例的研究学习和深造。
如果你是一个操作型人才,那么就把岗位技能尽力学好用好工作好,成为学习型的技术工人或技能专家。
当一个人明确了他的职业定位后,就要紧紧围绕它去做一系列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为自己即将进行的创业铺平道路。
同时要内敛,谦虚,保持半杯水心态,时刻准备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挑战。
这样我们的企业一定因有这样一支员工队伍而发展壮大,加速踏上进入国际一流强企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