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发表时间:2019-07-23T16:14:41.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林绍煜[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最耗时,也是工程造价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是施工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最耗时,也是工程造价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是施工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特别是施工阶段,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是施工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经验,谈谈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一些体会。
1. 提高合同管理
1.1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的主要合同之一,是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必须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合同类型。
签订严密的施工合同,确保双方的权利义务,减少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2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
补充合同、重要的工地会议纪要、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签证单等作为合同内容的一种延伸和解释,必须完整保存,同时建立技术档案,重视并加强资料管理。
1. 3工程施工前,应组织施工合同交底会议。
相关管理人员,须将本工程中标方式、清单组价的依据、工程变更、奖罚条款等有关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
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施工合同文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前提。
如某小区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有两种施工合同方式: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
然而在造价管理中的造价管理模式截然不同:一家尽量节约成本一家却尽量增加成本来获取更多利润等。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2. 1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收到中标通知后,施工单位应着手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开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不论在技术方面或者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方案供施工人员选择。
不同的施工方案,其经济效果是不同的。
工程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工期、劳动力数量、机械装备程度、材料供应情况、运输条件、地质条件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提出改进意见,使方案更趋合理。
2. 2遵循均衡原则安排施工进度。
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施工程序排列施工的先后顺序,根据施工情况划分施工阶段,安排流水作业,避免工作过分集中,有目的地削减高峰期工作量,减少临时设施的搭设,避免劳动力、材料、机械耗用量大进大出,保证施工过程按计划、有节奏、合理地进行。
2. 3力求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
在工程施工中,主要施工机械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施工进度。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在不影响工程总进度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以便提高主要施工机械的利用率,从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 4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的采用以简化工序、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采用简化工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施工技术。
因为成熟的施工方法只要提出要求,施工人员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它。
简化工序的施工技术既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控制材料质量和价格
建筑工程的材料费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整个工程的主要成本。
这就决定了对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控制成为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施工单位首先应该建立起企业自身的材料价格信息网,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价格,半成品的价格信息,控制材料的采购单价,做到货比三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采保费、运输费等费用在内。
第二按工程进度提前计划采购材料,以保证工程正常的施工进度为原则。
第三控制材料的用量,对于材料的使用数量要严格加以控制,控制在定额损耗之内,控制工长的任务单数量,这些工作需要核算人员同项目负责人密切配合。
材料的浪费还有一个方面是周转材料使用不当造成的。
针对这些现象,项目部可实行材料定额消耗奖罚制度,使材料费得以有效控制,节约成本。
4加强工程变更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方面的原因。
常常会出现工程量、材料、施工进度等变化。
导致工程费用发生改变,因此,应该合理控制这些工程变更。
4.1工程变更的原因。
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提出新的要求。
例如,取消了合同中任何一项工作,改变了合同中任何一项工程的质量或其他特性,改变合同工程的基线标高、位置、尺寸;改变了已批准的施工工艺;为完成工程需要追加额外工作等。
4.2工程变更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工程变更不能超过合同规定的工程范围。
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施工单位有权不执行变更或坚持先商定变更造价后再进行工程施工。
第二,工程师的认可权应合理限制。
业主常常通过工程师对材料的认可权,提高材料的质量标准;对设计的认可权,提高设计质量标准:对施工认可权提高施工质量标准。
施工单位对超出合同规定的要求应争取建设单位或工程师的书面确认,然后提出工期和变更费用的索赔。
第三,施工单位不能擅作主张进行工程变更。
对任何工程问题,施工单位不能自作主张,进行工程变更。
特别是在国际承包工程中更不能这样做。
如果施工中发现图纸错误或其他问题需要进行变更,应首先通知工程师,经同意或通过变更程序后再进行变更。
否则,不仅得不到应得补偿,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四,施工单位应该在收到变更指示或变更意向书后14天,向监理单位提出变更报价书,变更影响工期及调整工期的具体细节;监理单位收到施工单位变更报价书后14天内,根据变更估价原则,商定或确定变更价格,否则视为认可施工单位报价。
5重视索赔管理
索赔是双向的,但在工程实践中建设单位索赔数量较少,而且处理方便。
可以通过冲帐、扣发工程款、没收履约保函、扣保留金等实现对施工单位的索赔;而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索赔则比较困难。
通常情况下索赔是指施工单位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对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延期、费用增加而要求建设单位给予补偿的一种权利要求。
5.1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
5.1.1当事人违约
当时人违约是指合同双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建设单位违约表现在未给施工单位提供合同约定的施工条件、未按期付款或付款金额不足;监理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发出工程图纸和指令等。
施工单位表现为未能按合同约定质量、期限完成工程,或者施工单位的行为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害。
5.1.2不可抗力和不利的物质条件
不可抗力分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按规定由合同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
不利物质条件通常是指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遇到的不可预见的自然物质条件、非自然物质障碍和污染物。
一般由建设单位承担。
5.1.3合同缺陷和合同变更
合同缺陷表现为合同文件规定不严谨甚至矛盾、合同中的遗漏或错误等。
合同变更表现为设计变更、施工方法变更、追加或取消某些工作、合同规定的其他变更等。
在上述情况下,工程师应该给予合理的解释,由此导致成本增加或工期延长,建设单位应该给予补偿。
5.1.4监理人指令和其他第三方原因
5.2增强索赔意识。
索赔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意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
索赔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合理合法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手段。
通过索赔可以提高合同价格,增加收益。
不讲索赔,放弃索赔机会,是不讲经济效益的表现。
第二,法律意识。
索赔是法律赋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正当权利,是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手段。
第三,工程管理意识。
索赔工作涉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取得索赔成功,必须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工作,将索赔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
所以搞好索赔工作能带动施工企业管理,使工程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5.3注意索赔的处理原则。
第一,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
第二,及时、合理的处理索赔。
处理不及时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施工单位的索赔长期得不到合理处理,就会导致资金紧张,影响工程进度,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第三,加强主动控制,减少工程索赔。
在工程管理中应当尽量将工作做在前面,减少索赔的发生,使工程顺利进行,降低工程成本,减少施工工期。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自终贯穿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它需要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实现工程成本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李刚.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析———以 SK 城项目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03).
[4]胡电生. 浅论施工管理与工程造价的关系[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