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李煜晖)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李煜晖)
不变应万变”,它们的课程与课堂“基 本不动”,钟情于“知 识 点 情 结 ”,把“课 程 标 准 ”混 同 于“教 学 大 纲 ”。 另 一 些 学 校 则 是“乱 说 乱 动 ”, 热 衷 于 五 花 八 门 的 所 谓“校 本 课 程 ”的 开 发 ,少 则 100 多门,多则 1200 多门,颠倒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的主次关系,本末倒置。
2.何谓“专题教学”?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是围绕“专题”而不是围绕文本开展的教学,是 一种对高中生语文学科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进行 深度整合和系统设计的教学形态。 专题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 是师生探究得出的;可以是单一、具体的,也可以是复合式、套嵌式、 可分解、可选择的。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机遇与挑战》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课程碎片化 教学灌输化 课堂同质性 评价单一性
张掌然:《问题的哲学研究》 李煜晖:《问题处置与思维发展》
问题处置程序
Q:question; A:answer Exptert
Textbook
T
Q
提问式
A
S
问题处置特征
当下,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 形象不断在消解、坍塌,学
兴趣衰减
生思考的动力、投入的激情
记得新世纪之初,在启动高中
从何而来,便成为老师不得 课程改革时曾经在全国做过一个调
不面对的问题。
查,请高中学生列出最喜欢的排在
理念滞后
前四位的学科,其中没有语文。十 几年过去了,高中语文教学类似的
尴尬和无奈应该从根本性地改变了,
①教师操控:教师操控或试图操控一切。 ②效率为先:关注时间成本并避免失控。 ③视野狭隘:着眼单课时进行问题处置。 ④方法机械:长期普遍使用同样的程序。 ⑤取向功利:视问题为手段,以答案为目标;重视知识获得,忽视思 维发展;关心成绩和评价,漠视价值和意义。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课程碎片化 教学灌输化 课堂同质性 评价单一性
整体学习
以任务为驱动,通过高质量和恰当时机的任务,使学习者明 确目标和方向,维持兴趣和热情,迎接困难和挑战,获得体 验和反省,形成成果和痕迹。
任务学习
价值 取向
专题 教学
立足于学生内在的思维发展,通过典型学习内容的选取、 问题处置方式的转变,在不断探求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 律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保障学习者的民主权利:有提出自己真 实问题的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机会,选择感兴趣 的学习内容,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水平调整 学习进度,用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结果,得到教师个性化的 指导,得到不同主体、不同视角的评价。
个性学习
策略1. 做好整体设计:从课时观走向课程观
语文课上忙着做数学题、物理作业
的场面也应该减少多多了。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课程碎片化 教学灌输化 课堂同质性 评价单一性
把手段当目的 把结果当价值 把功利当信仰
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施策略
学习者是整体;学习者的官能是整体;学习对象既 信息包裹在它赖以依托的情境之中,对具体信息进 行意义建构时,须将其纳入整体情境之下。
课程规划:课程周期—课段规划—课时计划 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段目标—课时目标 教学方略:课堂教学—个性指导——自主学习 评价方案:目的+主体+形式+渠道+策略
——李煜晖《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简案》
任务纵深式设计模式
语言目标
阅读鉴赏:熟练运用工具书和网络 搜索识记鲁迅作品和相关文献中的生 僻字词。分析鉴赏鲁迅作品中常见的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 反语、反问、双关、对仗、白描、复 沓、对比、象征等,准确理解语言背 后的思想情感,评价其表达效果。在 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鉴赏鲁迅作品篇 章结构的匠心。在默读、朗读中感受 鲁迅作品忧愤深广、沉郁警拔的语言 风格。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
北师大二附中 李煜晖
内容提要
一、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兴起与概念辨析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施策略 附:展望与思考
一、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兴起与概念辨析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是一线老师依据自己的教育直 觉对现实问题的直接回应,是在困惑与迷茫的教育 场域中所展开的积极突围,也是对自我教学经验的 否定与超越。
——郑国民、李煜晖《来自实践的智慧:高中语文专题教学》
1.何谓“专题”?
专题即问题:具有语文学科研究价值的“特定的问题”。 专题即主题:在一定情境下,课内外学习资源聚合与辐射的依据。 专题即任务: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所聚焦的任务。 专题即项目:从某一视角(方面)或按照某一程序解读作家作品的教学工程。
备课 授课
师生倦怠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上了九年 语文课,到了高中阶段大多还沿袭 同样的套路学习每篇课文,依然是 反反复复的字词句篇。面对每篇课 文、每节课,还没有等老师开口, 学生大多都非常清楚老师要求学什 么、做什么,因而造成教师疲劳、 学生厌倦的状态。
在各种教学参考书、网上
资料都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
3.专题教学的操作方式?
教师本着系统思考的原则,拟定专题教学的目标,以具体文本为起点,设 计课程与教学整体方案。 学生以阅读中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围绕专题开展 研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专题学习成果。 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对学习内容、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和成果 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和完成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教师乐此不疲地进行零打碎敲、蜻蜓点水 式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而学生往往得到的 是单一而破碎的、浅层的、有确定答案的但很 难建立关联的内容。当面对复杂的、深入的、 没有确定性答案也似乎很难找到唯一路径的问 题,学生大多茫然和无奈,往往出现无从下手 或束手无策的状态。
——郑国民、李煜晖《来自实践的智慧:高中语文专题教学》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课程碎片化 教学灌输化 课堂同质性 评价单一性
这些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和教学方式大 同小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差别不 大,其主要价值似乎就是通过开设一门又一 门的课程向学生传递语文学科的不同知识。 这种状态下,花样百出的语文课程已经逐渐 丧失了其应有的育人内涵,而逐渐变成仅仅 作为某一门类知识载体的“课程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