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点滴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点滴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点滴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点,把思想品德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并落到实处。

以下就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尝试。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德育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注意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

如我在《平均数》教学中介绍一则“爱心捐款,’故事;《四则运算》教学中,向学生讲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呈现珍稀动物的音像资料等,把数学知识和德育巧妙结合起来,在合作学习等数学活动中,既要注重知识的获得,也应关注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的培养。

二、充分挖掘素材
教师应善于从教材牛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怕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观数学的育功能。

例如,我在应用题教学中:“啄木鸟吃害虫”、“植树”、“南京长江大桥”、“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出示我县城镇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和习题,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努力学习。

这样,既力口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德育教学的渗透,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如:我在教学“比例尺”时,课前向学生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札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

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家乡建设联系在一起,明确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树立学好知识
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契机。

又如:我在教学《面积的计算》中,在学生认识图形,会计算面积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坡地、球场、教室等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让学生计算出面积。

使学生在亲自体验
的过程中,加强了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

四、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要求中年级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

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
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五、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们谈谈我们该怎么办。

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又如,学完小数的力口减法后,我让学生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当天的开支情况,用一个表把每天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

记完一个星期后,让大家计算—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照这样算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方法还很多。

但无论什么方式方法,都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深挖教材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