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越秀公园分析

越秀公园分析

越秀公园原生植被已破坏,现存植被是人工植被和天然次生植被的混合体。

表1列出了越秀公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重要值排序前10名的种类)。

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为阴香、粉单竹、台湾相思、假柿树、短穗鱼尾葵、青皮竹等;灌木层的优势种主要为阴香、构树、山指甲、对叶榕、龙眼、粗叶榕、朴树等,其中阴香、构树、对叶榕、朴树和短穗鱼尾葵等5种植物不但在乔木层占据绝对优势,在灌木层植物中也是绝对优势种,表明广州越秀公园在较少人为干扰或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越秀公园植物群落能较顺利完成一定时间的演替过程,且群落外貌和优势种的组成会维持一定的时期不会有大的改变。

草本层的优势种主要由白蝴蝶、弓果黍、海芋、海金沙、半边旗、蜘蛛兰等植物组成,其中白蝴蝶和海芋是广州市越秀公园大量且较为广泛种植的,弓果黍、海金沙和半边旗是广州市越秀
公园草本层的野生种,广泛分布。

表1 越秀公园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主要种群
3.2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对越秀公园38个样方用TWINSPAN进行等级分类,将越秀公园的森林群落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

群落的命名主要依据各层的优势种和TWINSPAN划分的指示种作为划分结果
的名称。

群落Ⅰ包含样方1、2、9、10、12~15、17~20、22~25,群落Ⅰ命名为粉单竹+阴香——阴香——白蝴蝶+弓果黍,简称粉单竹+阴香群落。

该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为粉单竹、阴香等,亚木层树种有构树、对叶榕和短穗鱼尾葵等;灌木层主要有阴香,伴生构树等树种;草本层以白蝴蝶、弓果黍占优势,伴生树种有南美蟛蜞菊、海芋、假蒟和半边旗等;表明林下有阴香幼树更新,草本层的白蝴蝶主要是人为栽植种类。

群落Ⅱ包含样方4~6、34、37,群落Ⅱ命名为木麻黄+假柿树——构树+棕竹——弓果黍,简称木麻黄+假柿树群落。

该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为木麻黄、假柿树等,亚木层有阴香、朴树、土密树等;灌木层主要有构树、棕竹和阴香等树种;草本层在以弓果黍为单一优势种,伴生南美蟛蜞菊、海芋和白蝴蝶等;该群落优势种为速生造林树种木麻黄,亚木层为乡土树种阴香、朴树、土密树等,表明该群落处于较早的演替阶段,林下有阴香,但还没有占主导
优势。

群落Ⅲ包含样方11、26、28、32、33,群落Ⅲ命名为蒲葵——蒲桃——蜘蛛兰+假蒟,简称蒲葵群落。

该群落以蒲葵为单一优势种,为人工种植的景观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
优势种也主要是人工栽培种。

群落Ⅳ包含样方3、7、8、16、21、27、29~31、35、36、37,群落Ⅳ命名为青皮竹+人心果——金脉爵床+金苞花——白蝴蝶+弓果黍,简称青皮竹+人心果群落。

该群落优势种为青皮竹和人心果,还有不占优势的马尾松,亚木层树种有短穗鱼尾葵、假柿树等树种;灌木层优势种的伴生种有阴香、构树等;草本主要是白蝴蝶和弓果黍。

3.3 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比较
根据植物群落优势种等的差异,将越秀公园分成4个不同的群落类型,分别计算其Si 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2)。

结果表明阴香在主林层和更新层占优势,以阴香为优势种的群落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

群落Ⅳ是唯一包含马尾松的群落,但马尾松不占主导地位,表明此群落已摆脱马尾松的影响,且本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

总体来说,灌木层多样性最高,乔木层次之,草本
层最低。

表2 越秀公园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体来说,越秀公园植物群落灌木层多样性最高,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

其中,乔木层植物87种,以阴香、构树、粉单竹、台湾相思、假柿树等为优势种;灌木层102种,优势种主要为阴香和构树;草本层96种,主要由白蝴蝶、弓果黍和海芋等组成。

大部分群落类型存在着不同的人为干扰现象,人为干扰较少的阴香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人为栽培的蒲葵观赏林的多样性较低。

为了进一步提高越秀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观赏性,笔者根据本次植物多样性的调查结果和越秀公园的特点提出如下建议:
(1)越秀公园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尚需要进一步提高,应用的种类还有增加的空间。

在所调查的样方中乔木层植物87种,灌木层102种,与世界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Center P ark)、伦敦海德公园(Hyde Park)等相比,植物多样性指数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国内优秀的公园比较,也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多样性指数也略低于白云山。

如果配合公园林相改造和群落结构的调整,增加更多的乔木、灌木品种,营造品种更为多样、结构更为丰富的植物群落,将有利于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2)增加乡土彩叶植物的应用。

越秀公园是广州闹市区的一块绿色宝地,具备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目前的植被以绿色为主,如果能配合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而适量成片加种具有叶色变化或硕果累累的植物品种,比如:山乌桕、乌桕、南天竹、铁冬青等乡土植物,冬春
变得叶色鲜艳靓丽或者挂满丰收喜悦的红果,让市民通过植物的季节性色彩变化来感受季节的变迁,这对地处南国的广州人来说,是非常有特色和视觉冲击力的植物景观。

(3)增加观花植物的应用。

越秀公园处处郁郁葱葱,呈现出生机岸然的景象,但作为花城的知名公园,如果在园路两边、向阳的山坡或者植物群落中等地方种植一定规模的观花植物,并注重一年四季开花植物的搭配,更好地体现出“花城”的特色,让游客耳目一新,将
会取得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美化效益。

(4)大力发展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生态风景林。

现在的公园建设与规划要求选择的树种在能凸现生态景观效应的同时,树种的植物学特性要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越秀公园原生林已破坏殆尽,现有植被主要是人工林和演替早期的次生林,使得整个越秀公园的群落结构简单,多样性欠缺,因此,在今后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比对现有植被进行规划、改造和优化,在着重于发展乡土阔叶树种的同时,兼顾彩色树种和耐荫等树种。

(5)尽量减少非必要的景观破碎化。

根据本文调查者实地调查,越秀公园在人为建筑景观对整个自然景观的破碎化外,更严重的是游客私自在各林间践踏出的小路径极度加大整个植物群落破碎化的程度,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推测,游客较为无序践踏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和自然更新演替的进程。

因此建议在非游览和行走的林分应树立醒目的
标志,劝诫游客不要私自践踏植被。

(6)大力间伐竹林,补种乡土阔叶树种。

相对整个越秀公园来讲,竹林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竹林整体的径级不大,且密度极高,林间郁闭度高,明显阻碍其他树种的定居、生长。

竹林大体上是极单一的林分,林下灌木、草本极少,零星的杂草生长并不能较大程度上影响林下环境,无法为其他树种的生长营造有利的小环境,致使多样性减小,生态效益降低。

因此,建议间伐竹林,增加林下光照,并补种一定量的适生树种,这将会在增加公园物种多样
性方面发挥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越秀山的植物种类繁多,高层植物有构树、朴树、南洋衫、南洋楹、凤凰木、麻楝、红千层、红花羊蹄甲、长稿树、土蜜树、垂枝无忧树、猫尾木、串钱柳、大叶桉、对叶榕、台湾相思、银边红桑等等;中层植物的棕榈科植物有鱼尾葵、华南苏铁、散尾葵、棕榈、棕竹等;中层植物的灌木有作花球的黄金榕、勒杜鹃、花叶夹竹桃、福建茶、大红花、九里香、美蕊、金边露兜、金脉爵床;低层植物有绿铁、花叶艳山姜、鸢尾、红龙草、采叶草、变叶木、水鬼蕉、绿萝、泽泻(水生)、泰国龙船花等;地被有蔓花生、吊竹梅、沿阶草、花叶冷水花、络石、金银花、霹荔、黄花膨萁菊、鹅掌柴等。

导游图
主要景点
★1. 中山纪念碑16. 儿童乐园25. 东秀湖37. 千艺陶园★2. 镇海楼17. 小鹿广场26. 南秀湖38. 以太广场★3. 明代古城墙18. 韩国庭园27. 北秀湖39. 毓秀灵瀑★4. 广州美术馆20. 金印乐园28. 观荷亭40. 成语寓言园
★5. 五羊石像21. 金印踏趣园29. 南秀大草坪41. 圆炮台(老人活动区)
★6. 四方炮台22. 鲤鱼头文体娱
乐区
30. 南秀花苑
42. 雍雅山酒家
★7. 海员亭23. 越秀山体育场31. 竹林景区★8. 光复纪念亭24. 越秀泳场32. 荫生植物区★9. 明绍武君臣冢

33. 花卉馆
王兴将军墓34. 锦园(观鱼区)
★10. 伍庭芳墓35. 湖心亭
★11. 古之楚庭牌坊

36. 电视塔
佛山牌坊★ 国家级文物保护★12. 孙中山读书治
事处
★ 省级文物保护★13. 球形水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