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集锦.doc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集锦.doc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集锦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
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性逐渐减弱
(5)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6)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两金属同时作原电池的电极,负极的金属性较强。

(7)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元
素的金属性越强。

但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如Mg(3s2为全充满状态,稳定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 的第一电离能。

(8)元素电负性越小,元素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 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例如,Cl 2+ 2KI===2KCl + I2,说明 Cl 的非金属性大于I。

(4)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5)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数值越大,表明元素失电子的能力越弱,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
的非金属性越强。

但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如I1(P)>I 1(S),但非金属性: P<S。

(6)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典例 4】具有下列特征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是()
A.对应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B.具有负化合价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
D.具有可变化合价
解析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能显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可以显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过渡
+ 2 +3
元素 (金属 )也具有可变化合价(如 Fe、 Fe); KMnO 4 对应的含氧酸中Mn 显+ 7 价,为金属元
素。

答案 B
【典例 5】1932 年美国化学家鲍林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

电负性(用χ表示 )也是元素
的一种重要性质,下表给出的是原子序数小于20 的 16 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H Li Be B C N O F
电负性 2.1 1.0 1.5 2.0 2.5 3.0 3.5 4.0
元素Na Mg Al Si P S Cl K
电负性0.9 1.2 1.5 1.8 2.1 2.5 3.0 0.8
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 ________(填元素名称 );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 ________<χ<________。

(2) 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同主族内不同元素χ的值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简述元素电负性χ的大小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 由表格的数据分析,从锂到氟是同一个周期的元素,电负性是逐渐增大的,氟和
氯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电负性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所以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为氟元素。

钙是镁同主族下一周期的元素,所以钙的电负性要比镁的小,钙是钾同周期后一主族元素,
所以钙的电负性要比钾的大。

(2)由数据分析,元素周期表右上角元素的电负性大,为非金属元素,左下角电负性小,为
金属元素。

答案 (1)氟 0.8 1.2 (2)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
属” (如锗、锑等 )的电负性则在 1.8 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