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中国古代三大梯田

简述中国古代三大梯田

BEA Confidential. | 19
BEA Confidential. | 20
BEA Confidential. | 21
BEA Confidential. | 22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 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从 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 叠叠,高低错落。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 缭绕的山巅,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 垂直高度达五六里,横向伸延五六里,那起伏 的、高耸入云的山,蜿蜓的如同一级级登上蓝 天的天梯,像天与地之间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画
简述中国古代 三大梯田
梯田
梯田是沿山体的等高线开垦耕田而形 成的一种特殊的乡村景观,广泛分布于世 界许多地区,如北非、地中海沿岸、法国、 中美洲及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菲律 宾、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其中著名的有 中国的哈尼梯田、龙脊梯田、黄土高原梯 田,菲律宾的巴纳韦水稻田和秘鲁的马丘 皮克丘梯田。由于梯田的耕作与维护十分 艰辛,许多地方的梯田已经被废弃。
BEA Confidential. | 16
历史背景
紫鹊界梯田起源于秦汉,盛于唐宋,至 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开垦最 早的梯田之一。紫鹊界梯田历史悠久,文化 底蕴深厚,是当地苗、瑶、侗、汉等多民族 历代先民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是南方稻作 文化与苗瑶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
BEA Confidential. | 17
BEA Confidential. | 26
BEA Confidential. | 18
梯 田 的 耕 作
阳春三月,人们开始在梯田劳作,首先将田 坎上的草修理干净,然后用田泥加固一道田塍, 这田塍很窄,一般不到一尺宽,仅为关水和让人 通过。梯田也很窄,大多只有一、两米宽,却很 长,呈带状。所以不大好使用耕牛和犁耙,而是 用一种很宽的板锄,一锄一锄将地翻转,然后用 一种宽而带齿的长柄木耙,将田泥整平。
收割季节,这里扮禾仍然普遍使用传统作业, 不用打谷机,而是使用一种木制的四方禾桶,这 种禾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在梯田中搬运。稻 谷晒干扬净以后,都储藏于特制的大木桶中或者 放于谷仓,这种谷仓,四面都用杉木板装修,底 层有良好的通风气孔,红薯则储于山坡上的地窖 里,黄玉米、红辣椒等都结成串挂在木屋的横梁 和廊柱上,随食随取。
BEA Confidential. | 9
——
人文因素
全县有63958.4公顷森林,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 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份在高山上形 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 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可谓“山有 多高,水有多高”。 元阳县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 高低分层而居的,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 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 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200多年 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 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
BEA Confidential. | 11
梯 田 耕 作 法
哈尼族人在找地开田时,要找不怕风吹、向阳、 平缓、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 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 放水把它变成梯田,通过挖筑沟渠来解决梯田用水。 同时,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 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公用积 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蓄于内,经年累月, 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 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平时牛马猪羊放 牧山野,畜粪堆 积在山,六七月大雨泼瓢而至,将 满山畜粪和腐殖土冲刷而下,来到山腰,被哈尼族 的大沟拦腰截入,顺水纷注入田,此时稻谷恰值扬 花孕穗,正须追肥,自然冲肥正好解决了这及时之 需。
BEA Confidential. | 2
BEA Confidential. | 3
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
BEA Confidential. | 4
湖南省紫鹊界梯田
BEA Confidential. | 5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脊梯田
BEA Confidential. | 6
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也称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 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 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 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 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 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 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 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 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 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BEA Confidential. | 12
晨曦微露
夕阳西下
BEA Confidential. | 13
丰收之时
BEA Confidential. | 14
BEA Confidential. | 15
湖南省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梯田位于中国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西部 山区,它周边的梯田达2万亩以上,其地势之高, 规模之大,形态之美,堪称世界之最。2010年5月, 由于遭受泥石流的冲击,梯田被大量破坏,有 5000余亩受灾。 紫鹊界生态环境优美,梯田密集,形态原始, 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山高水长,板屋交错,充 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文化 美。尤其是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使紫鹊界梯田 更加婀娜多姿,如临人间仙境。
BEA Confidential. | 24
BEA Confidential. | 25
古梯田里的新经济价值
古梯田里的新经济价值,首先是古梯田文化价值得到 发现。古梯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水土 保持系统工程的范例。古梯田的开发与保护,将使古梯田 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是农业文明转变发展 方式的新领域。 其次,古梯田的新经济价值体现在古代农耕经验可为 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借鉴。 古梯田积淀的厚重的生态理念和建管经验,为现代坡 耕地治理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保护古梯田,限制过 度开发,实行生态补偿,并加强古梯田恢复和配套建设。 在我国这样一个粮食自给率必须得到保障的国度里,保护 古梯田,实行坡耕地工程治理,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BEA Confidential. | 10
人文因素
同时,哈尼族等民族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 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条条沟渠如 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 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 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 哈尼族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 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 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 和丰收。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 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 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 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BEA Confidential. | 8
哀 牢 山 特 定 的 地 形 、 气 候 等 自 然 条 件
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 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 之间,壮观异常。
自 然 因 素
县内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 杂差悬殊,立体气候突出。在由河坝经下半山、 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 寒带的变化,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 天”。 河坝区蒸发量大,高山区云雾密度大、降雨 丰富。低纬度干热河谷区常年出现的高温使江河 之水大量蒸发,巨量水蒸汽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 在高山“阴湿高寒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和压迫, 形成元阳年均雾期180天和年均降雨量1397.6mm 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元阳上半山地区终年大雾 笼罩,降雨极其丰富,云海格处神奇壮丽的原因。
BEA Confidential. | 7
自然因素——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
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 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经大理、楚雄 到到滇南的思茅、版纳、红河、文山,海拔渐渐下降, 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 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 型。 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 显著,降雨量也越来越大。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红河 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雨量竟达到年均1397.6mm,相 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减少。这就 使从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长江水系到滇南江河水系 流域,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 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的 梯田稻作区的地理构成环境。
自然条件
紫鹊界梯田的形成,发源于人,得益于水。这里 的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孔隙水类型,哪里有基岩裂 隙,水就从哪里冒出来,而且,越是山高,水越多, 永不枯竭。所谓“高山有好水”,在这里完全得到了 印证。这里山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水质清纯,晶莹剔 透,冬暖夏凉,毫无污染。 由于有了这样的自然条件,紫鹊界梯田便有了天 然的灌溉系统。人们只需在田塍的任一处挖一个缺口, 或安一段竹筒、一条木枧,水便从上往下,从这一丘 流到那一丘。即便是某个地方没有泉水冒出,也只需 沿着梯田的内侧,取田里的泥巴堵成一条通道,水便 会顺着那条通道,顺着一道道山梁,流到需要的任何 地方。而且,干湿深浅,悉听尊便。
BEA Confidential. | 23
春来,水满田畴,佳禾吐翠,排排绿浪从天而泻入人间; 金秋,稻穗沉甸,座座金塔砌入天际; 隆冬,雪兆丰年,环环白玉直冲云端。
这种景象称得上是人间一大奇观。有趣的是,在 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 亩,大多数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碎田块,因此有 “蓑衣盖过田”的说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