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阻肺和肺心病ppt课件

慢阻肺和肺心病ppt课件


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致反 复肺血管栓塞
肺动脉高压
慢阻肺和肺心病
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继发性RBC 血液粘滞度
慢性缺氧
醛固酮
肾小动脉收缩
水钠潴留
肺动脉 压
慢阻肺和肺心病
血容量
发病机制
二、心脏负荷增加,心肌受损
• 肺动脉高压 • 心肌缺氧 • 酸碱平衡失调
慢阻肺和肺心病
[治疗]
缓解期治疗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防止反复发作。 避免诱因。 提高免疫功能。
慢阻肺和肺心病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定义:
阻塞性肺气肿,是气道远端部分膨胀(包 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肺弹性减退及肺容量增 大的一种疾病。
一、积极控制原发病
二、改善营养状态 三、呼吸训练 四、手术治疗
体育锻炼 呼吸肌训练 家庭氧疗
慢阻肺和肺心病
返回目录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定义
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 胸廓或肺血管的疾病引起的肺循 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 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 的一类心脏疾病。
慢阻肺和肺心病
[诊断]
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 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有明确的 客观检查依据亦可诊断。
[鉴别诊断]
肺结核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慢阻肺和肺心病
[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
控制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素 祛痰镇咳:改善症状、消除症状、掌 握镇咳指征。 解痉平喘:解除气道痉挛。 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利于排痰。
慢阻肺和肺心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空气污染 吸烟——密切相关 感染——重要因素 其他——过敏因素、机体内在因素
[病理]
柱状上皮、纤毛、粘液杯状细胞、
黏膜下平滑肌、管壁毛细血管的病理改
变。
慢阻肺和肺心病
[临床表现]
症状 咳、痰、喘、炎
体征 早期→无异常体征 急性发作期→干湿性啰音 喘息型→哮鸣音 肺气肿→肺气肿征
合并感染时肺部可有干湿啰音。 如剑突下出现心尖搏动及P2明显增强时,提示并发慢
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阻肺和肺心病
慢阻肺和肺心病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X线胸片检查
肺野扩大,透亮 度增加,肋间隙 增宽,横隔下降, 心界缩小。
慢阻肺和肺心病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
FEV1/FVC<70%; RV/TLC>40% ; MVV (最大通气量) < 80%。
血气分析
PaO2↓,PaCO2↑或正常
慢阻肺和肺心病
诊断
慢性肺脏疾病史,肺气肿体征 X线检查 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和肺心病
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胃溃疡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慢阻肺和肺心病
治疗
治疗目标:延缓病程进展、控制症状、 减少并发症及增加活动能力,延长生 命、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
定义:
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 基底层、外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 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 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病情进 展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 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肺气肿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 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间隔 旁侧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大泡性肺气肿等。
慢阻肺和肺心病
病 因 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等
感染
基因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慢阻肺和肺心病
发病机制
慢阻肺和肺心病
病理和病理生理
肺脏的变化 肺血管和心脏的变化 肺功能的变化
混有湿啰音和哮鸣 音且呼气相延长
慢阻肺和肺心病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和分期 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 分期
急性发作期 慢性迁延期 临床缓解期
慢阻肺和肺心病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 痰液的检查 X线检查 呼吸功能的检查
通气功能障碍:最大呼气-流量曲线在25%、 50%肺活量时明显降低 FEV1、FEV1/FVC 下降、MVV下降
慢阻肺和肺心病
病因
• 支气管、肺疾病:COPD最为多见 •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胸廓或脊椎畸形、
神经肌肉疾患 • 肺血管疾病及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征等
慢阻肺和肺心病
发病机制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 功能性因素 • 解剖性因素 •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慢阻肺和肺心病
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
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
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慢阻肺和肺心病
血清H+增高
白三烯、5-HT、 PAF、血管紧
张素Ⅱ等
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性因素
慢性炎症 肺小动脉血管炎
肺泡内压 肺泡毛细血管受压
呼吸性酸中毒 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
全小叶型 狭窄:呼吸性细支气管来自扩张:狭窄部分的远端慢阻肺和肺心病
病理和病理生理
二、肺血管、心脏的变化 小血管管腔变窄、闭塞。 后期发展成肺心病时有右心改变。
三、肺功能变化
通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RV↑,FEV1↓, 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 ↓。 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分布不均匀
慢阻肺和肺心病
临床表现
症状 : 逐渐加重的气短 体征 : 特异性体征
慢阻肺和肺心病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静息时呼吸困难。
分型: 气肿型(PP型) 支气管炎型(BB型)
慢阻肺和肺心病
临床表现
二、体征
肺气肿征 望: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 触:语颤减弱 叩: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心界缩小或不易叩出 听: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音遥远
慢阻肺和肺心病
正常 肺气肿
病理和病理生理
一、肺脏的变化
肉眼:肺脏过度膨大, 失去弹性,灰白色。
镜下:见肺泡壁变薄、胀 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供减 少,弹性纤维网破坏。
慢阻肺和肺心病
病理和病理生理
一、肺脏的变化
病理分型:
小叶中央型
全小叶型
间隔旁型 不规则型
小叶中央型 狭窄:终末细支气管 和1级呼吸性细支气管 狭窄 2、3级呼吸性细 支气管扩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