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损伤与修复

组织损伤与修复


肝脏、心脏和肾脏功能活跃
对ATP需求多
细胞水肿:好发于肝脏,心脏和肾脏,
大体观: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色泽混浊,开水烫过切面隆 起,边缘呈外翻。
肾体积增大,切面膨出,边缘外翻,色泽混浊
镜下观:
颗粒样变性 轻度水肿 疏松样变性 程度加重
体积 变大
进一步 增大
以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水肿为主,表现为红染颗粒
胸膜玻璃样变性
好发部位:
纤维结缔组织 细小动脉 细胞内
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 上皮细胞
吸收 蛋白质 融合 溶酶体
圆形红 染小滴
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慢性炎症:
浆细胞胞质粗面内 蓄积 拉塞尔小体
质网中免疫球蛋白
(Rusell小体)
拉塞尔小体(Rusell小体)
慢性炎症
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1) 通透性↑
Na+进入↑ H2O进入↑
Na+ H2O
H2O Na+
正常细胞
缺氧 感染 中毒
NaN+a+ 、水Na↑+ Na+
H2O
Na+ H2O
H2O
(2) Na+-K+
泵功能障碍
Na+泵出↓
水肿
体积增大 钠、水增多
器官越重要 活动越旺盛
消耗的能量大 ATP消耗的多
ATP减少
器官活动 受阻
可引发水肿
片状模糊 无结构
细胞外基质→崩解液化→红染物质
片状模糊的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 “核溶,质红,间质无结构”
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 2、液化性坏死 3、纤维素样坏死 4、坏疽
1、凝固性坏死
好发部位:心脏,脾脏,肾脏等脏器。 肉 眼 观:呈灰白色或灰黄色,与健康组织分界清
楚。
肾脏凝固性坏死
镜下观: 细胞微细结构消失,但细胞外形和组织结构轮廓尚
存,坏死组织周围形成充血、出血和炎症反应带。
肾凝固性坏死
✓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
肉眼观:坏死组织呈颗粒状,略带黄色,质软,状似干酪
✓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
镜下观: 不见组织轮廓 见红染无结构颗粒物质。
2、液化性坏死
好发部位:
脑,胰腺,脊髓等脏器。
✓酒精性肝病: 肝细胞胞质 变性 丝前角蛋白
马洛里小体 (Mallory小体)
Hale Waihona Puke 肝细胞内玻璃样变马洛里小体(Mallory小体)
结蹄组织玻璃样变性
胶原蛋白交联、变性、融合的结果。
好发部位: 瘢痕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 各种坏死组织的机化
肉眼观:呈灰白色,半透明,质地较韧。
镜下观: 纤维细胞和血管明显 减少,胶原纤维增粗、 融合,形成均匀红染 的无结构的毛玻璃样 物质。
肉眼观: 可见坏死区形成 坏死腔或软化灶
脑组织梗死液化
2、液化性坏死
镜下观:原组织结构溶解消失
3、纤维素样坏死
好发部位:
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 常见的坏死形式。 常见:
风湿病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型高血压等。
无结构物质(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 呈红染 (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
4、坏疽
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 呈黑或黑褐色。
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又称细小动脉硬化) 好发部位:
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 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等的细 小动脉壁。
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管腔狭窄
管壁厚
管壁厚 管腔狭窄
细胞死亡
不可逆 性损伤
正常细胞
细胞受损
死亡细胞
死亡类型:
坏死 凋亡
坏死:
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 1.细胞核的变化 2.细胞质的变化 3.间质的变化
小肠湿性坏疽
细胞水肿:细胞因水而肿大(正常物质水和Na+↑)。
多了、少了、快了、慢了 适宜为最好
少水或无水
生物化学反应受阻或停止、 发生严重的代谢障碍
水过多
细胞体积就会增大,发 生水肿,发生水中毒。
细胞水肿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中毒。
发生缺氧、感染、中毒时: (1)通透性↑→ 细胞内Na+ 、水↑ (2)ATP生成↓ → Na+-K+泵功能障碍 → 细胞内Na+ 、水↑
脂肪蓄积
脂肪
体积增大
正常细胞
脂肪变性细胞
脂肪变性
好发部位:
肝细胞 心肌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原因及机制
1.脂肪酸的增多
高脂饮食→产生脂肪酸↑
营养不良→脂肪酸
脂肪 蓄积
脂肪变性
缺氧→糖酵解→转化脂肪酸
2.脂蛋白合成障碍
缺氧 营养不良 中毒状态
脂蛋白
脂肪
合成障碍 蓄积
3.酗酒
合成新的甘油三酯
脂肪变性
大体观: (大、黄、软、油) 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
肝脂肪变性
光镜下: 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
严重脂肪变性:细胞核而被挤到一侧(似戒指)
脂肪变性结局 轻、中度脂变性:原因消除→可恢复正常。 重度脂变性:器官功能降低。
如: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硬化
玻璃样变性:
玻璃样变性
玻璃样变性:
是指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均匀红染、半透明状的蛋白质的 蓄积。因有似毛玻璃一样的外观特点,又称透明变性。
分为三种类型
(1)干性坏疽 (2)湿性坏疽 (3)气性坏疽
(1)干性坏疽
好发部位: 四肢末端 肉 眼 观 : 界限清楚,含水量少 发生条件: 动脉受阻,静脉通畅 发病特点:感染较轻,症状较轻。
(2)湿性坏疽
好发部位:
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 也可见于四肢(伴淤血水肿)
肉眼观:
明显肿胀 污黑色或暗绿色,还有恶臭味。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细胞组织损伤与修复
细胞、组织适应、损伤的变化关系关系
机体外环境刺激因子
非损伤性应答
适应性改变
萎缩 肥大 增生 化生
重度损伤
细胞、组织
死亡改变
轻 度 损
坏死 凋亡
不可逆性损伤

变性改变
细胞水肿 脂肪性变性 玻璃样变性
可逆性损伤
变性
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 现某些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积聚过多的现象 称为变性。
1.细胞核变化:
✓核固缩:核体积缩小,嗜碱性增强,染色加深
正常细胞
核固缩
✓核碎裂:(核固缩)DNA转录合成停止→染色质崩解→核碎裂。
正常细胞
核碎裂
✓核溶解:细胞核逐渐溶解→消失
正常细胞
核溶解
2.细胞质的变化
核糖体减少丧失 胞质变性蛋白质增多 糖原颗粒减少
胞质嗜酸 性增强
胞质红染
嗜酸性小体
3.间质的变化
胞浆疏松透亮
气球样变性 水肿严重
明显 增大
胞浆淡染、清亮,就好像被 吹开的气球一样
正常细胞
颗粒样变性 疏松样变性
气球样变性
正常细胞
气球样变性细胞
细胞水肿的结局:
轻度细胞水肿时,原因消除,可恢复正常; 重度细胞水肿时,细胞坏死。
脂肪变性:
当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 中我们就称之为脂肪变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