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药物制剂分析
无菌试验:① 直接接种法;② 薄膜过 滤法(样品有抗菌作用时采用)
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控制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热原:家兔法
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法
不溶性微粒
装量≥100ml静脉滴注用注射液要检查
≥10μm微粒≤20粒/ml
≥25μm微粒≤2粒/ml
方法:显微计数法;光阻法
EDTA 2 Na
排除方法:
1)掩蔽法:加草酸、硼酸和酒石酸等作掩蔽
剂,其中尤以酒石酸最佳。
2)改变pH或指示剂
金属离子 适宜pH 指示剂
Al 3+ Bi 3+ Mg2+
pH<9 pH>12
5~6 2~3 9.7~12
二甲酚橙 儿茶酚紫 络黑T
Mg2+不与EDTA反应 Mg2+ Mg(OH)2
(2) 干扰非水溶液滴定法
HClO g.HAc Mg HClO Mg
排除方法:
1)掩蔽法:(酒石酸、草酸、硼酸等)
CHOHCOO Mg 硬脂酸镁 酒石酸 CHOHCOO
g.HAc
硬脂酸镁 草酸 MgC O
g.HAc
散至≤2mm的碎粒(或溶化、软化)所
需时间的限度。
(1) 规定 素片 ≤15′ 薄膜衣片 ≤30′ 37℃ 糖衣片 ≤60′ 肠溶衣片 =120′完整(盐酸液) ≤60′ 崩解(缓冲液) 泡腾片 (2) 方法 ≤5′ (15~25℃)
片 同时测定
不合格时另取6片复试
3. 含量均匀度检查
(1) 定义 检查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
×100%
每片含量 标示量的 ×100% = 百分含量 标示量
=
m测得量 ×平均片重 m取样量
标示量
×100%
含量表示方法及合格范围不同 片剂 原料% 标示量的% 阿司匹林≥99.0 95.0~105.0 VitB1 ≥99.0(干燥品) 90.0~110.0 VitC ≥99.0 93.0~107.0 肌苷 98.0~102.0(干) 93.0~107.0 红霉素 ≥920单位/g 90.0~110.0
RSO H
CH CHOHCOONa
CH CHOHCOOH HCl
CH CHOHCOOH HCl
NaOH
CH CHOHCOONa NaCl
NaCl AgCl
AgNO
3、溶剂油
干扰 油中杂质甾醇、三萜类有UV吸收
排除 (1)主药量大,取样量少 稀释后直接测定(以空白溶 剂油作空白对照) (2)柱色谱或TLC法分离后测定 (3)提取后HPLC法测定 (4)容量法测定
规定时间内测定药物的溶出量。
(3) 计算
每片(个)溶出量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溶出量(%)=
溶出质量 标示量
×100%
(4) 判断标准
1) 6片的溶出量均≥Q 2) Q > 仅1片>Q -10% 平均溶出量≥Q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3) 仅1片<Q -10% 另取6片复试:12片中 仅2片<Q -10% 平均溶出量≥Q
(三) 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各种附加成份
pH值调节剂 增溶剂
抗氧剂
酸,碱 钙盐,苯甲酸苄酯
亚硫酸钠等
渗透压调节剂 氯化钠
止痛剂
抑菌剂
苯甲醇(防腐剂)
三氯叔丁醇,苯酚
1、抗氧剂
Na2SO3 Na2S2O5 NaHSO3 VitC Na2S2O3
干扰 1: UV法
例 盐酸异丙嗪 盐酸氯丙嗪 VitC
2) A + S>15.0
3) A + 1.80 S>15.0, 且 A+ S≤15.0 另取20片复试, 按30片计 A + 1.45 S≤15.0 符合规定
(若改变限度,则改15.0为相应值)
重量差异试验
适用范 普通片剂(混 围 合均匀) 检查指 标 片重差异
含量均匀度
小剂量片剂或教难混 合均匀者 每片含量偏离标示量 的程度
1、外观性状观察:包括外观色泽、臭、味等 物理性状 2、鉴别:鉴别药品的真伪 3、检查:检查片剂在生产过程和贮藏过程中 的杂质、常规片剂剂型检查(如硬度等)、 微生物检查(如细菌、霉菌数及活螨检查)。 4、含量测定:判断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 5、微生物限度检查
(二) 片剂的常规检查
1.重量差异
定义
A.加入丙酮作掩蔽剂
B.加入甲酸作掩蔽剂 C.加入甲醛作掩蔽剂 D.加盐酸酸化,加热使分解 E.加入氢氧化纳,加热使分解
例10. 当注射剂中加有抗氧剂亚硫酸钠时,
可被干扰的方法是
A、络合滴定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铈量法 D、碘量法
H2O2、HNO3
排除 4 提取分离法
药物 抗氧剂
排除 5
有机溶剂
溶解 测定
弃去
如UV法
蒸干
改用其他方法测定 重酒石酸间羟胺
例
原料 溴量法 注射液 UV法(含焦亚硫酸钠)
2、等渗溶液
Na+
Cl例
对离子交换法有干扰
对银量法有干扰
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NaCl
制剂含量测定:强调选择性、要求灵敏度高
原料含量测定:强调准确度、精密度
第二节 常见制剂的分析
一、片剂分析
片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
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
片状制剂。
要求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并具有 适度的硬度。
素片
色泽 光洁度 片形完整性 硬度
包衣片
光亮度 色泽均匀度 包衣完整性
(一) 分析步骤
max 243nm
1 247nm 2 299nm
1 254nm 2 306nm
干扰 2:氧化还原反应
SO HSO S O SO [O ] HSO S O
碘量法 溴量法 铈量法 亚硝酸钠法
排除 1 加掩蔽剂
第六章
药物制剂的检查
第一节 概述
一、药物制成制剂的目的
1. 为了防治和诊断疾病的需要; 2. 为了保证药物用法和用量的准确; 3. 为了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4. 为了药物使用、贮存和运输的方便; 5. 为了延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 为了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二、制剂分析
(一) 定义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测定方法对
浊度法测定片剂的主药含量。
(2)排除方法 1) 过滤法:水溶性药物 2 )提取分离法
二、 注射剂分析
(一) 分析步骤
首先观察注射剂的色泽和澄明度,
然后进行鉴别试验、pH值检查、注射 剂常规检查,最后进行含量测定。
(二)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
注射剂的装量限度检查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澄明度检查:检查不溶性异物
势稍低的试剂作滴定剂。
例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片
氧化剂 KMnO4 Ce(SO4)2 HNO3 FeCl3 I2
高锰酸钾滴定法 硫酸铈滴定法
氧化电位 + 1.51 V + 1.44 V + 0.94 V + 0.77 V + 0.54 V
2、硬脂酸镁
(1)干扰配位滴定法
Mg
2
EDTA Mg 2 Na OH
2)提取分离法
样品
USP
有机 溶剂
药物溶解 蒸干 硬脂酸镁 分离
溶液 CHCl3 盐酸哌替啶片粉 提取 弃去
3)UV法 4)蒸馏法 BP
硬脂酸镁无UV吸收
盐酸麻黄碱片粉 麻黄碱 △ HCl 吸收
NaOH
3、滑石粉等
滑石粉、淀粉、磷酸氢钙、硫酸钙等 (1)干扰 干扰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比旋法及比
注射用无菌粉末剂中单剂含量偏离标示
量的程度 凡检查此项的制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2) 方法与计算
计量型方案,二次抽检法 ,以标示量为参照值
用规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10片
(个)药物,计算每片(个)的含量Xi,然 后计算 A + 1.8 S =?
A X
S = 标准差
(3)判断标准
1) A + 1.80 S≤15.0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H O
排除 2 加酸分解法
NaSO 3 Na 2 S2 O5
NaHSO3 Na 2 S2 O3
使抗氧剂分解
HCl
△
H
SO2
△
+ H 2O
NaCl + H 2 SO3 NaCl + H 2 S2 O3
△
H 2 SO3 + S
△
SO2
+ H 2O
排除 3
加弱氧化剂法
SO HSO S O SO 弱[O ] HSO S O
例6. 药物制剂的检查中 A、杂质检查项目应与原料药的检查项相同 B、杂质检查项目应与辅料的检查项相同 C、杂质检查主要是检查制剂生产、贮存过 程中引入或产生的杂质 D、不再进行杂质检查
E、除杂质检查外还应进行制剂学方面的有 关检查
例7. 片剂中含有硬脂酸镁(润滑剂)干扰配位滴定 法和非水滴定法测定其含量,消除的方法为 A.加入Na2CO3溶液 B.加无水草酸的醋酐溶液 C.提取分离 D.加掩蔽剂
符合规定
5.微生物限度
微生物检定法 规定:
细菌 霉菌 大肠杆菌 ≤1000个/g ≤100个/g 不得检出 药典附录
(三) 片剂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1、糖类
(C HO) C HO C HO x
[O ]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