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免疫学试题精选文档

植物免疫学试题精选文档

植物免疫学试题精选文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名词解释
1、单基因系:指一套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品系,每个品系仅具有一个已知抗病基因。

2、基因对基因学说:指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双方一方某个基因是否存在取决于另一方相匹配基因的存续,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特定的表现型,而由表现型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任一方是否具有相匹配的基因。

3、诱导抗病性:由多种生物因子所激发的依赖植物化学或物理防卫屏障的主动抗病过程。

4、效应蛋白:指进入寄主细胞内改变寄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的蛋白质。

5、简单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有多种排列方式,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座位仅有单个基因,称为简单基因座。

6、防卫反应基因: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在病原物激发子诱导下表达防卫反应功能的相关基因,其编码产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病原物。

二、选择题
1、基因对基因学说是由(B)提出的。

A、Nelson
B、Flor
C、Parlevliet
D、Ross
2、下列不属于商品化学诱抗剂的是(A)。

A、IAA
B、INA
C、BTH
D、过敏素
3、第一个克隆的无毒基因是(D)。

A、Pto
B、LRR
C、Avr
D、Hm1
4、下列结构域代表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是(C)。

A、TM
B、LZ
C、NBS
D、LRR
5、下列不属于病原菌毒性变异体的来源的是(A)。

A、专化型
B、突变
C、有性重组
D、准性生殖
6、下列不属于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程序的是(B)。

A、病叶标样采集
B、遗传漂变
C、菌种繁殖
D、接种鉴别寄主
7、下列不属于抗病基因的功能的是(A)。

A、鉴定小种
B、典型R基因
C、钝化病原菌毒素
D、是病原菌的靶标
8、下列抗病基因产物错误的是(C)。

A、TIR-NBS-LRR
B、LZ-NBS-LRR
C、LRR-NBS
D、Pi-ta
9、跨膜结构域的简称是(D)。

A、LRR
B、NBS
C、CC
D、TM
10、植物抗病性主要遗传特点是(A)。

A、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B、激发的非专化性
C、持效性
D、表达的广谱性和系统性
三、判断
1、单基因系指一套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品系,每个品系具有几个已知抗病基因。

(×)
2、寄主植物病原双方,一方由于某个基因是否存在取决于另一方相匹基因的存续,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特定的表现型,而由表现型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任何一方是否具有相匹配的基因。

(√)
3、结构域LRR是核苷酸结合位点。

(×)
4、病原物中凡是与致病性有关的基因都为致病基因。

(√)
5、细菌的dps基因是过敏性坏死反应和致病性基因。

(×)
6、植物的免疫系统分为两层第一层次是识别病原真菌专化性效应子;第二层次是识别微生物广谱性激发子。

(×)
7、效应蛋白指寄主细胞内改变寄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的蛋白质。

(√)
8、植物病毒病抗性基因多数是显性基因。

(×)
9、基因连锁现象中的基因多数为连锁反应的。

(×)
10、植物的免疫系统中PRR为病原菌模式分子。

(×)
四、简答题
1、简述植物定性抗病性的遗传特点。

(1) 基因数目和显隐性;
(2) 复等位性和基因链锁;
(3) 基因效能;
(4)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5) 抗病基因的残余效应。

2、什么是基因对基因学说
基因对基因学说是指: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双方,一方某个基因是否存在,取决于另一方相匹配基因的存续,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特定的表现型,而由表现型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任一方是否具有相匹配的基因。

3、抗病基因产物的共同的结构域有哪些?
(1) 富亮氨酸重复(LRR)
(2) 核苷酸结合位点(NBS)
(3) 亮氨酸拉链(LZ)
(4) 跨膜结构域(TM)
(5) 卷曲螺旋结构(CC)
(6)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
4、简述抗病基因产物的类别。

(1) NBS-LRR类R蛋白
TIR-NBS-LRR亚类;LZ-NBS-LRR亚类;NBS-LRR亚类;
TIR-NBS-LRR-NLS-WRKY亚类;水稻Pi-ta蛋白亚类
(2) eLRR-TM类R蛋白
(3) S/TK类R蛋白
(4) eLRR-TM-S/TKR蛋白
(5) 病原菌毒素降解酶
(6) G蛋白偶联受体
5、试述植物免疫性的四个过程。

(1) 病原菌模式分子被模式分子识别受体识别,启动植物的PAMP 激发免疫性(PTI)抑制病原菌的定值。

(2) 成功的病原菌克服了植物PTI,为此,病原菌进化产生卵,多种转化性效应子,增强了病原物的致病性,因此,植物产生了效应子激发感病性而感病(ETS)
(3) 病原菌的效应子被抗病基因产物识别,启动效应子激发免疫性,导致侵染点的细胞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

(4) 自然选择使病原物进一步产生有效的效应子,抑制ETI,植物产生新的抗病基因,ETI再度被启动。

6、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识别模型有哪些?
(1) 配体-受体模型
(2) 卫士模型
五、论述题
结合各种病害的定量抗病性遗传研究结果,说明定量抗病性遗传有哪些特点。

答:定量抗病性亦称数量抗病性,是一类用定量抗病性状作指标而评估的抗病性。

控制这类性状的基因称为定量抗病性基因或部分抗病性基因。

定量抗病性状在杂交子代的分离不符合简单的孟德尔分离比,需用数量遗传学方法进行研究。

综合各种病害的定量抗病性遗传研究结果,可见定量抗病性遗传有以下特点:
第一,控制定量抗病性的有效基因数目大多为2~10个,很可能实际数目更多一些。

定量抗病性虽然为多数基因所控制,但涉及的基因数目少于典型的多基因农艺性状。

第二,表型变异具有连续性。

数量抗病亲本与感病亲本杂交的F1代,往往表现双亲的中间类型,无显性或表现部分显性,F2代抗病性表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F3仍呈连续变异,各F3家系的抗病性平均值与其母株F2单株的抗病性具有相关性。

各世代均值的差异主要来自纯合体效应,杂合体效应较小。

不论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也不论病原菌是专性寄生的、兼性寄生的都是如此。

一般说来,杂交优势并不很明显。

第三,控制定量性状的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题,非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即显性效应多不重要。

第四,定量抗病性性状的遗传力相当高,这表明表现型的变异主要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