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乳状液,泡沫和气溶胶
微乳与普通乳状液有二个显著不同:
(1) 微乳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2) 微乳外观均匀透明
一、 乳状液
5.乳状液的破坏 破乳:乳状液的破坏 过程:分层、转相、破乳等不同阶段 原理:破坏乳化剂的保护作用,使油、水分离 方法: (1) 电解质:破坏双电层起
(2) 改变乳化剂的类型:类型转变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使之破坏
(3) 破坏保护膜:用机械强度弱的表面活性剂取代之 (4) 破坏乳化剂:加入反应的试剂,使乳化剂破坏或沉淀 (5) 其他:加热,高压电,离心,过滤等
二、泡沫
泡沫:气体为分散相的分散系统,属粗分散系统 1. 泡沫的形成 粒径:较大 类型: 相当于O/W 稳定结构:三泡结构 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如肥皂 2.泡沫的稳定性 (1) 增加液膜的粘度 (2) 增加液膜的电荷 (3) 增加液膜的“弹性”
(2) 乳化剂的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大,易形成O/W型 油水分配系数小,易形成W/O型 (3) 乳化剂的分子构型 如非极性的双碳氢链,空间障碍大,易形成W/O型 (4) 油-水的相体积比:体积分数大的液体倾向于作外相
一、 乳状液
4.微乳状液 微乳:粒径8~80 nm,制备时乳化剂用量占20%~30%, 并需加入了一些极性有机物作辅助剂 普通乳状液:粒径0.1~10 m,制备时乳化剂用量占1%~10%
二、泡沫
2. 消泡 物理消泡法: 升温或降温,照射,机械法(气流、超声波、过滤) 化学消泡法: 消泡剂改变pH、盐析、与发泡剂反应 作用机制有: (1) 起泡剂脱附 (2) 降低液膜粘度 (3) 抑止泡沫形成
三、气溶胶
1. 分类和粒径
按分散相分: 固体气溶胶 液体气溶胶 按形成方法分: 分散气溶胶 如固体粉碎(粉尘)、液体雾化 凝聚气溶胶 如烟、雾 粒径:10-7~10-4 m 气溶胶带电性质: 捕获大气中带电粒子而荷电,雷电与此有关。
第七
1.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不相溶的液体相互分散形成的系统 内相:被分散相 外相:分散介质 类型:水包油(O/W)、油包水(W/O)
水 油
油
水
鉴别类型方法: 稀释法 :能被水相稀释,为O/W型;能被油相稀释,为W/O型 染色法 :外相被油性染料染色,为W/O型; 外相被水性染料染色,为O/W型; 电导法:电导大,为O/W型;电导小,为W/O型
2. 医药中应用 气雾剂:药物+抛射剂+附加剂 粉雾剂:药物微粒 3. 大气污染
再见!
返回
一、 乳状液
2.乳化剂的作用 ——稳定乳剂 (1) 降低界面张力:处于较低能量状态
(2) 形成界面膜:形成一定机械强度
(3) 形成双电层:电性斥力 (4) 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形成良好界面膜
一、 乳状液
3.决定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1) 乳化剂的界面张力:
膜-水 大,膜向水相弯曲,易形成W/O型 膜-油 大,膜向油相弯曲,易形成O/W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