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支护冠梁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冠梁施工方案

目录1 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冠梁施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测量放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冠梁基坑开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桩基桩头截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冠梁钢筋加工及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冠梁模板及立模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冠梁混凝土浇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安全生产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依据(1)改扩建工业研发用房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改扩建工业研发用房项目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YB9258--201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16);(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5);(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6);(19)《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1.2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2)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控制手段,细化工艺标准,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实现经济、高效、安全、质量、环保水保,文明施工全面达标。

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改扩建工业研发用房项目基坑支护的冠梁施工。

2。

桩告S-GCKC-2017-002》,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土层性质描述如下:第①层素填土,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少量碎石砖块,土质不均匀,局部地面为混凝土地坪,该层层厚1.40~4.40m,层底标高3.05~0.33m。

第②1层灰黄色粉质粘土,可塑状,中压缩性,土质不均匀,夹粉性土,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在上海地区俗称“硬壳层”,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该层层厚0.50~3.00m,层底标高0.91~-0.36m。

第②3层灰色粘质粉土,稍密状,中压缩性,夹薄层粘性土,无光泽,干强度低等,韧性低等,摇振反应中等,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该层层厚 2.20~3.60m,层底标高-1.99~-3.36m。

~。

第⑤4层灰绿色粉质粘土,可塑状,中压缩性,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不均匀,夹少量粉性土,工程力学性质较稍好。

可以作为桩基持力层,该层层厚2.50~9.90m,层底标高-24.75~-34.06m。

第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可塑状,中压缩性,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工程力学性质较稍好,埋藏浅,不建议作为桩基持力层,该层层厚 1.30~5.80m,层底标高-19.65~-23.19m。

第⑦层灰色粘质粉土,稍密状,中压缩性,无光泽,干强度底,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土质不均匀,夹粘性土,工程力学性质一般,该层层厚1.30~7.00m,层底标高-23.62~-36.16m。

第⑧1-1层灰色粉质粘土,软塑状,中压缩性,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2)地下水高水位埋深为0.5m,低水位埋深为1.5m。

(3) 地下水和场地土的腐蚀性:本场地及附近无污染史,现场勘探时亦未发现污染源。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第 12.1.6条及地区勘察经验,本场地潜水在Ⅲ类环境类型中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承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

2.5主要工程数量表年94.1冠梁施工工艺图1 冠梁施工工艺流程图4.2测量放样根据支护桩中心坐标计算冠梁边线坐标,使用全站仪进行冠梁边线放样,水准仪测量原地面标高;并根据冠梁底面设计标高,确定基坑开挖深度和基坑顶面开挖线。

4.3冠梁基坑开挖开挖基坑前按冠梁底面标高控制基底标高,基坑底标高低于冠梁底标高100mm(混凝土垫层100mm,注意:桩头伸入冠梁100mm),机械开挖至距离计算基坑底标高100mm左右时,采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开挖、整平,经人工整平夯实后,浇筑100mm厚的C15混凝土垫层,垫层比冠梁尺寸边线每侧各宽20cm,避免超挖、欠挖。

根据现场地质确认为黏土,基坑开挖按1: 0.5进行放坡。

每开挖一段后在一端设置集水坑,及时抽排基坑内积水。

4.5冠梁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必须设立识别标志。

钢筋的堆置宜在棚内,露天堆放时,必须“上盖下垫”,保证钢筋不受外界影响而锈蚀。

钢筋加工严格按图纸及交底施工,在钢筋加工场内下料加工,运输到现场使用,下料长度满足设计长度。

冠梁底层钢筋为5根Φ22mm的HRB400钢筋;顶层钢筋为5根Φ22mm的HRB400钢筋;两侧各为4根Φ32mm的HRB400钢筋;箍筋采用Φ10mm的 HPB300钢筋,钢筋间距150mm;接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要求两钢筋端部扯丝数量不少于11丝。

4.6冠梁模板及立模施工冠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钢模板采用6mm钢板加工而成,模板纵横向设置刚性加劲肋,模板间用螺栓连接,横向背肋[8间距25~35cm不等,采用双拼[10槽钢钢管做横杆,表2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溜槽。

上下抽动,使混凝土均匀受振,振捣棒拔出时应缓慢。

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和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拌合物。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控制浇筑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升温、控制混凝土浇筑体的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保湿。

根据混凝土相关技术规程和验收标准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15℃。

冠梁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开雨天施工,若遇下雨,搭设防雨棚。

为满足监控量测的需要,需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冠梁上设置监测元件。

4.8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适时对其顶面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荷载。

不需要夯实(因基坑内土方要挖除外运)。

5 资源配置计划5.1设备配置(1)机具设备冠梁施工主要的机具与设备为挖掘机、起吊机械(汽车吊)、钢筋加工机械(切割机、弯曲机、电弧焊机)、混凝土拌制运输灌注机具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

表3 冠梁作业机械、设备配置表表4 现场主要测量设备表以上测量设备必须经过国家相关资质单位标定,钢筋原材料及焊接试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由试验部门和混凝土拌和站配置检测。

5.2管理人员及劳动力组织6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1施工用电安全(1)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6.2保证道路行车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遵守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手册有关要求。

(2)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明确进出市政道路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3)施工车辆驶入市政道路时要停车了望,确认安全后方可驶入道路。

(4)所有施工车辆不得在市政道路旁停留,不得随意掉头。

如运送材料或其他施工车辆需上路行驶时,必须设置专职的清洁人员,对施工区域内的路面进行经常性的清扫。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必须“三证”齐全,并确保其安全性能。

现场施工车辆严禁酒后上岗,严禁疲劳上岗。

配齐配足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确保安全防护。

施工现场设安全标志,危险作业区要悬挂警示标牌。

施工运输车辆必须严格遵守城市道路交通规则,文明行车。

电工值班操作时,必须穿绝缘鞋。

变压器周围设安全防护栏。

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6.4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开工前,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

对从事电气、起重、焊接、机动车(3)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切记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

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

(4)若伤者曾经昏迷、身体遭烧伤,或感到不适,必须打电话叫救护车,或立即送伤者到医院急救。

(5)高空出现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截断电源,把伤人抬到附近平坦的地方,立即对伤人进行急救。

(6)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迅速——争分夺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病人有意识后在就近送医院抢救。

从触电时算起,5分钟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

10分钟以内抢救,救生率 6.15%希望甚微;准确——人工呼吸发的动作必须准确;坚持——只要有百万分之一希望就要近百分之百努力抢救。

6.6.2坍塌事故应急预案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8)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9)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