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加法(一)
一.课程分析:
本课是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
学习10加几时,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知道:10表示一个十、也就是十个一,几表示几个一,十个一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个一,是十几;学习十几加几时,先让学生试着计算并交流,说出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点:学会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利用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的特性,自己总结出自己的算法。
三.设计思路:
1.以摆小棒的形式来为接下来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给学生一个过渡的空间。
同时帮助学生对加法算式的理解。
2.将故事导入数学,使数学不再枯燥,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巩固练习20以内的加法。
四.学习目标:
1. 经历动手操作、自主尝试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过程。
2. 学会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操作活动,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摆一摆。
1.请小朋友数出20根小棒,并按要求摆小棒,先摆出一捆(10根)再任意摆出
几根。
每个小朋友摆的都不一样,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摆了几根。
2.请小朋友根据自己所摆小棒的根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然后互相交流。
例:1个十和2个一,是12。
列式:10+2=12
3.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数,请小朋友用小棒摆出来。
(二)探究新知,攻坚克难
1.导向性信息1: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一共有多少块表?
(先说一说在盒子里面有多少块,盒外有多少块,再提出问题,请小朋友试算。
)列出算式:12+3=□。
2.导向性信息2:小朋友互相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并给予鼓励,然后教师加以总结、教授。
)
导向性信息3:同学们,今天小猴子的水果店开张了,你看,小猴子把香甜的桃子摆出来了(出示挂图或课件)。
可是小猴子遇到难题了,它上午卖出了13个,下午卖出了5个,一共卖出了多少个呀?
板书:上午下午
13 5
请小朋友来帮帮它!(学生根据题意列式,算出答案,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三)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1.练一练:1、2、3题
2.完成日作业
六.课后反思:
20以内的加法(二)
9加几(一)
一.课程分析:
本节内容要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渗透“凑十”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渗透“凑十”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渗透“凑十”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
1. 导入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进位加法有更深的理解。
3. 渗透凑10的方法。
四.学习目标:
1.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9加几计算的过程,渗透“凑十”的方法。
2. 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3. 对情景图中的事物有好奇心,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流程:
(一)口算接龙,激情引入
9+()=10 9+()=10 10+3=()
9+1+4= 9+1+5= 9+1+6=
(二)探究新知,攻坚克难
导向性信息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
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算式一一列出,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鹅?请小朋友列式。
9+3=□。
导向性信息2:提示小朋友用雪花片摆一摆,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并告诉大家是怎样算的。
师生互相交流,看看那种算法最好,重点讲解数数法和凑10法。
算一算:
1.鱼缸有金鱼9条,又买来6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
2.出示挂图,先让学生试着算,再交流,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学具辅助计算。
3. 9+1+3= 9+1+5=
9+1+8= 9+1+7 =
9+1+6= 9+1+4=
9+1+9= 9+1+0 =
9+1+2 = 9+1+1=
(三)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1.练一练1、2、3题。
2.完成日作业。
六.课后反思:
20以内的加法(三)9加几(二)
一.课程分析:
本课学习9加几,把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作为主要学习活动,在学生交流多种算法时,提出“和5凑十”的方法,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和交流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感知“凑十”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和交流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设计思路:
1.复习数的分解与组成,为学习和理解“凑十”法作了一个铺垫。
2. 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
3. 加强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四.学习目标:
1. 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凑十”的方法。
2. 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
3. 在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流程:
(一)凑十对口令游戏,激情引入
1和()凑成10 2和()凑成10 3和()凑成10
4和( )凑成10 5和()凑成10
(二)探究新知,攻坚克难
导向性信息1: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看图列式。
9+5=□,然后用花片摆一摆,自己试着计算。
导向性信息2:互相交流是怎么算的?
关注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
师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凑十”的理解,教师总结。
例:9 + 5 = 14
把5分成1和4,把9分成4和5等。
(三)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1.摆一摆,算一算。
9+6=□ 9+7=□ 9+8=□ 9+9=□
2. 出示挂图(参见教材),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交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列式(参见教材)。
□ + □ = □□ + □ = □
4.为了摘桃子,小猴爬到了梯子的最高处,现在它必须答对算式才能下来。
小猴子发愁了,你能帮帮它吗?(出示挂图或课件)
教师指导看懂题意后,请小朋友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六.课后反思:
20以内的加法(四)8加几
一、课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的方法,并能利用“凑十”的方法加几。
而体会把8凑十比较简便。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凑十”方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凑十”方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初步感知“和5凑十”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
1. 为计算8加几的“凑十”法做好准备。
2. 让学生了解“凑十”法在8加几题目中的运用。
3. 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的特点。
四.学习目标:
1. 结合情景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的合理性。
2. 能够运用“凑十”方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
3. 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不同的算法。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兴趣引入:
在□填上合适的数字。
8 8 8 8
╱╲╱╲╱╲╱╲
□□□□□□□□
(二)探究新知,攻坚克难:
1.导向性信息1:出示挂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试着计算8+4=□,然后交流算法。
2.导向性信息2:讨论:“为什么把4分成2和2呢?”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8加几的“凑十”法,使学生体会把8“凑十”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计算。
教师重点讲解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
3. 导向性信息3:摆一摆,算一算:8+5=
出示挂图,先让学生边摆边算,然后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例:8+5=□,把5分成2和3,把8分成3和5。
(三)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1.看图列式。
出示挂图,知道学生读懂题意,说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
2.连线。
8+7 15
8 + 5 14
8 + 6 13
3. 8+8=□ 8+7=□ 8+6=□
8+10=□ 4+8=□ 8+2=□
8+9=□ 8+5=□ 7+8=□
六.课后反思:
20以内的加法(五)7、6加几
一.课程分析:
本节课是在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用“凑十”的方法计算7、6加几的方法,在学生“摆一摆,算一算”的活动中熟悉运用不同的“凑十”方法计算7、6加几的加法,通过本节课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习7加几的计算,掌握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7、6加几的计算方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