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任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地总结,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综合运用,以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运算和绘图的工程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丰富学生的生产实际知识。
在毕业设计中,通过对某一理论或生产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
二、毕业设计资格学生必须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所有的课程设计、教学实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才准许做毕业设计。
三、完成毕业设计遵循的原则毕业设计分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
一般部分是按实习矿井的地质条件,完成一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毕业计一般部分必须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工作量。
设计中必须贯彻党和政府的指示,遵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其他有关的规范、规定和决议。
毕业设计中必须注意生产安全和改善矿工的劳动条件;要因地制宜地采用现代采矿新技术;尽可能地简化生产系统、缩短建井工期和减少初期工程量,提高采掘工作面单产和单进;尽可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尽可能地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
毕业设计的专题部分是针对理论上或生产实际中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设计和研究。
完成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应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内容、方法或结论的某一方面应尽可能的有创新。
四、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进行方式毕业设计一般部分的题目,原则上以毕业实习矿井的自然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为依据,必要时可对具体条件作某些修改,但对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不能简化太多,修改的部分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
专题部分的题目,可以是一般部分的某个具体问题,也可以是煤炭工业在发展中或煤炭生产中需要解决或探讨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协商,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
为了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设计和研究,专题部分的题目不宜太大,内容应围绕题目尽量丰富。
专题的要求另行说明。
毕业设计题目确定后,一般不得轻易改变。
必需修改题目时,须取得指导教师的同意,如系特殊情况,还须经教研室批准。
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应由每个学生独立进行和完成。
当实习矿井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时,可以对原则问题相互讨论,如开拓、开采方案之类的原则问题。
每个学生必须按毕业设计大纲要求,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设计图纸一份。
毕业设计大纲中规定的章节顺序,只是规定了说明书编写的顺序,并不表示设计顺序,由于设计中有许多章节是相互交错的,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有时后面的章节要先行设计,有时只能按选定的数值进行计算,待其他部分完成后,再修改原来选定的数值重新计算。
在安排设计顺序时,应充分考虑这种特点,尽量减少这种返工修改的过程,同时,应当把这种性质的修改看成是设计过程的深入,是使设计更接近正确和合理的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为保证设计进度,同时应当注意避免由于疏忽或决定错误而造成较大工作量的返工修改,以免影响设计进度五、毕业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规定(一)毕业设计图纸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说明书配套的毕业设计图纸(不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的插图)3张。
3张大图的技术标准和具体要求是:1、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1)比例为1:2000,小型矿井可用1:1000的比例。
(2)要按实际采(盘)区或带区的尺寸由开拓图放大,但经纬网座标的间距仍为100mm。
(3)图中要求有采(盘)区或带区范围内的煤层底板等高线,经纬网座标,指北方向,采(盘)区或带区边界,地质构造,采(盘)区或带区内主要准备巷道和硐室,正在生产的工作面回采巷道,为接替工作面掘进的巷道,工作面停采线,区段或分带的划分线,与采(盘)区或带区准备巷道相连接的一部分开拓巷道,相应地点配备的采掘及通风设备,采(盘)区或带区生产系统,图题栏,采(盘)区或带区内井巷标号及名称等。
(4)必须形成完整的采(盘)区或带区生产系统,不能缺少主要硐室及通风构筑物。
(5)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盘区车场或带区车场不能简化,尺寸要大致接近实际的图上尺寸。
(6)采(盘)区或带区的主要设备不仅要按标准图例画出,而且要放置在适当的地点。
(7)平面图上要标出剖面图所在的剖面位置。
(8)在平面图上要按比例画出采(盘)区的走向长度、上山间距、煤柱尺寸和倾斜投影长度,在剖面图上要按比例画出采(盘)区的倾斜长度、煤层间距、上山到煤层底板垂距等参数,但不需标出。
带区的参数要求参照采(盘)区的参数。
(9)必须画出接替的工作面正在掘进的巷道。
(10)如采(盘)区或带区尺寸过大,大于零号图纸很多时,可用断开线省略一部分,径纬网和煤层底扳等高线也要相应断开。
也可缩小比例画出采(盘)区或带区全貌。
(11)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平面图与剖面图中的巷道标号应统一,并以巷道名称表的形式标明在平面图或剖面图上。
2、采煤方法图(1)采煤方法图的比例为1:50。
(2)图中要求有工作面层面图,最大与最小控顶距剖面图,工作面上、下平巷超前支护段的巷道剖面图,正规作业循环图,劳动组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工作面设备标号及名称,图题栏等。
(3)在工作面布置层面图或相关剖面图上,应标明或明确超前工作面加强支护段距离、支护形式,回采巷道在煤层中的相对位置,人工切口尺寸、最大、最小控顶距、煤层厚度、单体支柱的柱距、排距。
如为倾斜长壁工作面,在相关剖面图上还应标出煤层倾角。
(4)在工作面布置层面图上,回采巷道的宽度应按巷道底板宽度为准绘制。
(5)应以设备明细表标明工作面的主要设备。
毕业设计图纸应满足以下要求:1)正确反映设计的内容和意图;2)设计符合《采矿制图标准》的各项要求;3)图面布置整齐、均匀、清洁、美观;4)线条清楚,尺寸准确,比例标准;5)字体工整。
鼓励用计算机绘图,但采煤方法图必须用铅笔手工或上墨手工绘制。
也可采用铅笔或上墨绘图,但5张图中至少要有一张由计算机绘制的图。
毕业设计图纸采用铅笔或计算机绘制,设计者应先用硬铅笔画好,而后再用软铅笔涂黑,也可以上墨;或对底图(已有要求的内容)扫描后由计算机绘制,采煤方法图不得由计算机绘制。
对不合质量要求的图纸,必须进行修改或重新绘制。
(二)毕业设计说明书插图说明书中的插图一般可大致按比例绘制,要求其尺寸大体与实际情况相似,不应在同一图上出现实际较长的巷道反而比实际较短的巷道短的现象。
说明书中的插图可直接绘在说明书的纸上,亦可单独绘制附在说明书中,说明书应留出插图的位置。
所有插图均应按章编号,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图的名称。
说明书中的插图不得复印和用透明纸图。
(三)毕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的任务是把各章节中的计算、分析、比较以及最后确定的内容简单而有系统地加以说明,说明书的编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对说明书的编写提出以下要求:1)叙述要简明扼要。
对所采用的决定和主要依据要结合实习矿井的条件叙述得确切,说明书正文以不超过150页为原则。
2)文理通顺,字体工整清楚,要求由用钢笔书写或由计算机打印。
由计算机打印说明书时,打印前打印的原稿应由指导教师审查批准。
3)文字说明应与所绘制的图表密切配合,不得出现矛盾。
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说明书,指导教师应使其重新编写或抄清。
此外,对设计说明书还作如下规定:1)说明书用纸一律用16开,在每页的左侧留出25mm,右侧留出10mm,上方留出20mm,下方留出10mm的空白,每页应编页次,页次编号一律在右下角,各行间距按按标准格纸书写。
2)说明书必须由设计人编写,每章应重新开页,各章节标题均应用较大字体正楷书写。
说明书内容一律由左向右横写。
3)对于所引用的公式和主要原理,以及引证的依据,均应在文字说明的右上方加注编号,该编号应与说明书正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编号相符。
4)说明书中引用的公式,均应将所有符号及单位加以说明,计算时将数字代入后,可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将计算过程详细列出。
5)说明书中所出现的计量单位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参照《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附录)。
6)说明书中所有的表格,均应注明名称,并按章编号。
7)说明书正文之前应编写章节目录,并一一注明页次。
8)说明书的章节,一般应按大纲规定编写,如果次序及内容需要变动时,应经指导教师同意。
9)说明书应按统一的格式装订。
10)在说明书后要注明主要参考文献,其写法顺序是先作者姓名、参考资料或文章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名,最后是出版年月日。
11)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必须附有6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摘要内容要准确,表达清楚。
附:大纲内容第一章矿区概述矿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交通条件,居民点分布情况。
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故区内煤矿分布及其他工业和农业生产情况,可供矿井建设和生产用的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矿区的电力供应来源。
矿区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结冻期和冻土深度,年平均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
矿区的水文情况:河流、湖、泊、沟渠的分布,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
历年最高洪水位,工业及居民用水的水源、水质及供应情况。
第二章准备方式——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第一节设计采区的位置及地质特征详细说明设计采(盘)区或带区内可采煤层(特别是主要可采层)的厚度、倾角、煤层结构;煤的牌号、硬度、容重以及它们的变化情况;说明顶底板岩层的组成,物理力学特性;煤层的瓦斯和水文地质情况,煤尘的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危险性;煤层的主要地质构造,与邻近煤层的开采关系其他与开采有关的特征(如与采(盘)区或带区对应的地面有无村庄、湖泊、河流、铁路及高压线等)。
第二节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要求对首采(盘)区或带区或指定设计采(盘)区或带区进行详细设计,并按首采(盘)区或带区(带区)或指定设计采(盘)区或带区(带区)煤层的实际赋存情况绘制图纸。
确定采(盘)区或带区的走向长度,采(盘)区或带区内各种煤柱尺寸,采(盘)区或带区内的区段斜长和数目或带区内的分带斜长和数目。
确定采区上(下)山,区段平巷、区段集中巷和它们之间的联络巷道的形式、位置和布置方式。
盘区开采时,确定盘区内各种巷道的位置和布置方式。
倾斜长壁开采时,要布置出至少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分带。
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煤层开采顺序,同时生产的煤层和回采工作面数目,若布置上、下分层,上、下煤层,上、下区段间或相邻分带间同采时,应绘出工作面的超前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