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火山灾害报告
报告人:余加韦、王思会、张中选、吴蕾、王梅、王领领、杨露、
杨喜、王国江、王启华
目录
一、灾害概况(王国江、王启华)
1、地点和时间
2、受灾范围和面积
二、受灾程度(余加韦、王思会)
1、自然环境方面
2、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方面
3、社会政治方面
4、社会经济方面
三、灾害形成原因(王梅、王领领)
四、防灾减灾建议(张中选、吴蕾)
1、火山爆发前
2、火山爆发时
3、火山爆发后
五、灾害的地理分布(杨露、杨喜)
冰岛火山灾害报告
一、灾害概况(王国江、王启华)
1、地点和时间
冰岛火山指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公里的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上的艾雅法拉火山。
当地时间2010年4月14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9时),火山开始喷发。
2、受灾范围和面积
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其岩浆喷发融化冰盖引发洪水,附近城市和村庄受到直接威胁。
但是火山爆发而产生的火山烟尘还在大气层中扩散,导致冰岛、英国、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深受其害,火山灰甚至有可能扩散至全球,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受灾程度(余加韦、王思会)
1、自然环境方面
冰岛火山在释放火山灰的同时爆发冰泥流,带来巨大洪水,火山灰在天空中大量飘散,专家担心,如果火山再继续这样爆下去,有毒物质进入平流层,恐怕会影响到整个地球,让地球出现异常低温,最坏的情况,会让地球长达一两年,阳光都被阻挡。
2、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方面
(1) 火山爆发喷发的大量火山灰对一些呼吸道疾病患者有一定影响,好在此次火山灰大多细微,危害较小。
(2)火山灰对航班的影响:会使飞机引擎熄火,原因是民航飞机飞行时多飞行于云层上,那里闪电、飓风比较少,适于飞行;而这里同时也是火山灰的聚集地。
当飞机飞入云层,火山灰会吸附在引擎里并冷却,造成引擎停止运行,从而引发航空事故。
(3)火山爆发融化了冰川,引发了洪水,由于当地疏散及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3、社会政治方面
(1)挪威驻冰岛大使玛吉特·特维特恩及另外几名挪威人当天在距火山喷发地点不远处露营。
洪水阻断公路和桥梁,特维特恩等人也将面临疏散。
(2)火山喷出的火山灰还在大气层中扩散,导致冰岛、英国、德国、波兰等多国阴天。
截至16日,西部欧洲多国航线已经中断。
这使得多国领导人赴波兰悼念几天前坠机身亡的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的计划推迟。
4、社会经济方面
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发生了大喷发以后,紧接着又发生二次喷发,从火山口源源不断喷出火山灰云团,随着风向的漂移,邻近的欧洲深受其害,欧洲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纷纷停飞,导致空中运输瘫痪,大量的旅客滞留显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次序。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估算,“火山灰危机”每天将给欧洲的航空业造成近二亿欧元的损失。
全球刚经历过金融风暴的肆虐,当经济呈现复苏之势,欧洲债务危机又席卷而来。
而英、法、意多家航空公司员工的罢工无疑对欧洲的航空业产生不良影响,无疑对整个欧洲的经济产生拖累作用。
毋庸置疑,欧洲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必然累及全球经济,使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减缓。
三、灾害形成原因(王梅、王领领)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
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
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
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
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
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
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
冰岛这次喷发的火山属于大西洋的洋中脊向北伸展时,表现在陆地上的一个火山。
整个冰岛都可以说在大西洋洋中脊扩展的过程中,由于扩展速度较快,岩浆不断补充,并且补充的速度很快,形成的一个露出海平面的岛。
所以冰岛是处在一个张开性、分裂性的板块上,就是离散型板块边界。
这种分离性板块边界的火山喷发往往不会由于大量气体聚集而形成剧烈的爆破性喷发。
此次喷发的冰火交融式喷发。
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外,冰岛境内还有许多冰川。
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上不少喷发口都覆盖着冰层。
冰火交融的第一个结果是融化的冰川形成了洪水。
其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
四、防灾减灾建议(张中选、吴蕾)
1、火山爆发前
(1)确定一个外地的联系地点,以备灾害发生后家庭成员可以到达,并相互联系。
(2)任何时候都要保证家庭急救箱配备良好,尤其是治疗烫伤的药物,准备足够的防毒
面罩和护目镜。
(3)像地震和海啸一样,火山灾害通常也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巨大的灾害。
灾害发
生时,首要的就是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空中的飞石、火山碎屑流和洪水,将会使火山附近地区十分危险。
(4)携带家庭急救箱进行撤离。
(5)如果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向逆风向而不是下风向撤离。
因为下风向更易受到落下的火山灰和石屑伤害。
2、火山爆发时
(1)如果无法顺利完成撤离,在室内寻求庇护。
(2)关闭所有窗子,避免火山灰进入。
总之,采取任何可能措施把火山灰挡在户外。
(3)选择高地暂时栖身,因为突发洪水、泥石流或者有毒气体将会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汇
集。
(4)穿上长裤、长袖上衣,并戴上帽子。
否则,高温的火山灰可能造成严重烫伤。
(5)戴上防毒面罩,用水浸湿手帕,以阻挡有毒气体和火山灰。
(6)不要发动车辆,直到火山喷发结束和火山灰平息。
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曾经导致
大量车辆的发动机受损。
3、火山爆发后
(1)留在家中,从收音机或者电视机了解火山灾情进展。
(2)尽量减少活动,并且继续保持门窗关闭。
(3)穿长裤、长袖上衣,戴上帽子,从而避免受到火山灰的侵袭
(4)用水管为院落洒水,这可以有效避免火山灰升腾。
尽量使用小水量进行喷雾。
五、灾害的地理分布(杨露、杨喜)
1、环太平洋火山带,与地震带基本一致,从南、北美洲西海岸、阿拉斯加、阿留申群
岛,经堪察加、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以迄新西兰。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包括南欧、北非沿海、西亚、中亚、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印度北部、中南半岛西部和马来群岛等地。
3、大洋海岭(中脊)火山地震带,包括大西洋中脊,印度洋海岭、东太平洋中隆(海丘)等地。
4、大陆裂谷火山地震带,主要指东非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下游,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直到死海和约旦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