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例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例篇1
试谈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口算,即在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的前提下,单纯依靠个体思维以及个
体语言活动就能顺利计算出某道题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口算教学是目前
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并推广口算教学是新
课改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改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师应特别注重对
学生估算、口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口算、估算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
数学综合能力。
但是纵观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口算教学并不乐观,学生的
口算能力逐渐下降,故优化口算教学势在必行。
一、有意识激发小学生数学口算的兴趣
小学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兴趣来
得快,去得也快,故如何激发和保持兴趣是教师应关注的话题。
一开始小
学生可能会对口算感兴趣,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地口算,但久而久之,兴趣会逐渐减退,甚至消磨殆尽。
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多途径、有意识地
激发与保持小学生的口算兴趣。
当然,兴趣的激发离不开灵活多变的教学
方式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第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景,激
发学生口算兴趣。
第二,可以将趣味故事融入口算教学。
第三,可以通过
开展情景游戏或者进行小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
为了唤起学生口算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制小故事:小熊和妈妈踏春
旅游途中意外地被一道五彩门所困,看门精灵说如果小熊可以口算出“18
某6”便可以放行,你能帮助小熊吗这样的故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励其迎接挑战。
再如,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口算大赛,题目为
“125某4=111某8=269某3=”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挑选四
个小组成员代表在黑板上进行口算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成员可以又快又准
确地口算出答案。
二、口算教学要实现与生活实践的融合
口算可锻炼学生思维。
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通过口算可以使其充分
利用活跃的思维进行学习、思考,为日后开展高难度的数学思维活动奠定
基础。
但口算教学是一种相对枯燥的教学方法,如果单纯对学生进行反复
训练,难免会挫伤学生的口算积极性,达不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
但如
果实现口算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等的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必
然会大幅度提升。
将口算教学与日常生活进行巧妙结合,能消除口算的复杂、枯燥,使口算更加具体、形象,全面加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有利于
提升学生的口算水平。
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
生明白算法原理,在解释原理时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例如,可告诉学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其实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平
均分东西”,“两位数”是“被分的东西”,一位数是“东西被分成的份数”,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理论方法内涵。
然后,教师结合具体例子进
行训练:将5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即55÷5=()。
学生兴趣提升后,便
能很快在教师的指导下口算出答案。
三、强化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并授之以渔
口算是小学生的一种数学学习技能,要想提高这项技能,学生必须强
化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并教会学生科学的
口算方法。
首先,运用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口算训练。
可运用竞赛法、限
时口算法、学生相互出题等方式进行训练。
例如,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做难
度相似的题目,看谁口算得又快又准,竞争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其次,教会学生科学的口算方法。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有效的口
算方法。
例如,对于“几十一乘几十一”可以有这样的口算方法: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实例为:21某41=思维过程为2某4=8,2+4=6,1某
1=1,故21某41=861。
当然,针对不同题型,口算方式不同,这也需要
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口算效率。
运用恰
当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不仅能激发学生口算兴趣,提升学生质疑、析疑、探疑和解疑的能力,而且,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有利于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力。
综上所述,口算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意义。
毋庸置疑,小学生口算能力不仅关系着思维
发展,也关系着数学能力提升,故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至关重要。
作为
小学数学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口算
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争取以更多元有效的方式
提高口算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例篇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充分运用直观教具
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教师在教学当中通常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较少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而是听教师进行讲解,这样就造成
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对于知识缺乏感性的认知,这也会使学生难
以锻炼和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
生经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经过亲
自动手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获得直观形象的表象。
可提升学生的形象
思维能力,并能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
可是由于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
意力,如果在教学当中开展动手实践,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秩序产生混乱。
鉴于此,教师较少开展动手实践课程。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位置与
方向》一课当中,教学目的为指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两个点之间的位置方向,可由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开展动手实践课程,教师可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
学习小组,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张学校平面图,布置学生学习任务:实地
测量校园里的各类建筑物的实际位置,并在学校的平面图上将测量数据进
行标注。
借助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位置与方向知识,并
进一步认知平面图的重要作用。
三、有效利用数形结合
数作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而形为具体化的图形、实物、教具等。
数
与形两者具有密切关联,学生应该先从形的层面形象思维,认真细致进行
观察、实际动手操作,相互比对,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基于感性素材
抽象化,方可取得有关数的知识。
例如,课本当中的相关例题,在作为数
量关系表示时,可合理地应用各种色彩以及现实生活当中的山川河流、动
植物、各种现代的科技产品……,通过展现这些实物,既能较好地表述数
量关系,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数学应用题
的教学当中,因为应用题充分融合了文理、算理、事理三个方面的知识,
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学生看到后难以在大脑中出现直观形象的表象。
借
助线段图可以体现出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能将数转变成形,有效地促进学
生的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绘制出正确的线段图,有助于学生构
建正确的表象,使数量关系从复杂转变为明晰。
应用线段图、数与形结合
等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想象力,既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达成了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的相互补充。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