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北宋山水画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
和画家的胸襟气质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基础上,
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2
郭熙与《林泉高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水训、画意、
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
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代绘画与社会个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 以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美术
的繁荣,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以及
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巧上有不少新创造。
工画人物,用笔圆
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 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 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 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
韩熙载夜宴图
1
五代山水四家
一、荆浩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
《笔法记》。所作《匡庐图》巨副中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1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概况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一方面,绘画自身的形式意义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另一方面,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书法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与唐代相比,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变化表现在: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 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 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课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 文人士大夫绘画以及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的展现主体,集中 地体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异。 至此,中国美术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格局体系。
三、马远 字遥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
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 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副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 “边景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重要传世作品有《华灯侍宴图》、《山径春行
图》、《西园雅集图》等。
2
米点山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米点山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等传世。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 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为人忠厚、正真, 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 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 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主要作品 《宋蔡忠 惠文集》、《荔枝谱》、《茶录》、《脚气帖》等。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
宋四 家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1037——1101年),为“宋四家”之首 ,是宋“尚意”
书风的倡导者。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
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 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
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
2
宋代院体花鸟画 崔白 双喜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宋代院体花鸟画 宋徽宗赵佶 芙蓉锦鸡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宋代人物画 李公麟 人马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宋代人物画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宋代风俗画
第二节
范宽
字中立。初学李成、荆浩,后主要师法造化,深入自然山水间,“常危
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溪山行旅图》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
2
北宋山水画 李成 《读碑窠石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北宋山水画 李成 《晴峦萧寺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北宋山水画 范宽 《溪山行旅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五代两宋
时期的美术
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2
3 4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小 结
1
时 代 简 介
五代十国 (907-979) 唐末,籓镇之 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 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 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起于朱温代唐,终于赵匡胤陈桥 兵变,建立宋朝。这一时期是唐 代与宋代的过渡阶段,既是唐末 军阀混战的延续,又是北宋统一 的前奏。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荆浩 匡庐图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关仝 山鼷待渡图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董源 潇湘图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巨然 万壑松风图
1 1 1 1
徐黄体异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迈向鼎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花鸟画总的趋势 是从简朴稚拙向着精工写实方向发展,其表现形式日趋完善,而且逐步 摆脱了实线勾框、色彩平填工艺图案似的描绘方式,出现了花鸟画发展
2
米点山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 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 山水亦“点滴云烟,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
(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
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 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
入成熟阶段。
2
米点山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 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 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 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 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等传世。
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长11 83厘米,大青绿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着色,染天染水,
富丽细腻,画中山 川江河交流展现, 点缀以飞流瀑布、
丛林嘉树、庄园茅
舍,令人目接不暇, 代表了画院青绿一 体精密不苟,严格 尊依格法的画风。 是青绿山水的一次 复兴。
2
南宋山水四家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
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 赋》、《中山松醪赋 》等。
3
宋四 家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
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1
时 代 简 介
宋朝 是中国历代朝代中,经济最 发达的,国民文化最兴旺的,科 技创新成果最多的,人口基数增 长最健康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 量最高的, 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 繁荣鼎盛朝代 。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 历史上继五代十国后的朝代。分 为北宋 (960年—1127年,首都 开封)与南宋 (1127年—1279年, 首都杭州),合称兩宋。
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 院,绘画上呈现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了唐代中原绘 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2
宋代绘画概况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宋代绘画在确立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中国绘画独特的符号体
后升为待诏。所画花鸟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中花鸟的情态神致,尤精于败荷、 芦雁等的描绘,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崔白的花鸟画打 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筌父子工致富丽的黄家富贵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开北宋宫
廷绘画之新风。
宋徽宗赵佶 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 《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 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
一、李唐 字晞 古。他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以及
笔墨上均明显地趋向简括,开创南宋山水画的新风。传世:《万壑松风图》、《清
溪渔隐图》等) 二、刘松年 刘工山水人物。其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密不苟, 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1
五代绘画-人物画 周文矩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