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2)2国内外文献综述 (3)2.1国外文献综述 (3)2.2国内文献综述 (4)2.2国内外文献研究评价 (7)3主要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7)3.1研究思路 (7)3.2论文框架 (8)3.3研究方法 (10)4论文预期目标 (10)5写作难点 (11)6论文计划进度表 (12)参考文献 (13)1.选题背景及意义1.1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持续的井喷行情,也为工程机械国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产品品种、规模、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销售收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国企的整体技术实力仅相当于国外企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很多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仍要受制于人;管理体系尚处于国际质量认证的初级阶段,国际化、全球化的专业管理人才紧缺;销售收入则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少量出口仅限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市场,高附加值的欧美市场和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输出仍然无法实现。
随着国际厂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大规模的企业扩建和国际化合作项目迅速启动,业内许多企业纷纷借此机会与国际巨头加强合作,迅速提升资金和技术实力,实施国际化营销管理。
在这种局面下,工程机械国企如果不思求变、固守成规,其对国内其他企业的优势将很快消耗殆尽。
工程机械国企综合竞争能力不显著,长期以往会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少,缺乏二次开发能力,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以掌握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
目前,在核心技术上,许多高新产品的技术还未掌握,如工程机械核心传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还依靠进口,我国的工程机械的设计大部分还是处于模仿和测绘阶段,并且缺乏对引进技术的充分消化和二次开发创新能力,使企业不得不再引进或是产品始终在低水平层次之间重复竞争,各企业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只能依靠成本和降价策略来维持企业的销量。
同时,由于企业的人均生产率较低、能耗较大等因素限制,我们的产品直接、间接成本居高不下,降价程度极为有限,企业的赢利在水平下降,进而形成一个赢利少——投入越小——赢利更少的恶性循环,致使一些企业的科研、技术改造举步维艰。
加上企业管理手段落后,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国际知名品牌,品牌附加值较低,一些企业仍处于尴尬境地。
北京天顺长城液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顺公司”)是在中国农机院原液压技术研究所和工程农机技术维修所的基础上创建、由国机集团所属大型科技企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控股、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
和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已从对资源的占有与配置转变为对知识、科技、高科技含量的无形资产的拥有。
为了保持和加大这种优势,高新技术必然要加大自身的研发投入。
由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资产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资产,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比重的高低,也已成为衡量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潜力的重要标准。
随着研究与开发活动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有远见的企业用于研发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
然而,天顺公司的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及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虽然我在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规定,对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相关研发活动具有技术可行性、企业具有完成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完成的无形资产具有有用性、企业具有完成研发活动的技术和资源支持以及相关支出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可以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但从公司目前状况来看,公司并没有对相关研发费用的确认进行划分,仍然将所有发生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能真实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
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部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从会计行为来讲,费用化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
因为企业管理者的收入通常是同企业当期利润直接相关的,如果采用费用化,必然会使企业利润直接下降。
1.2选题意义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何使现行的会计处理规则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财务工作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研究的意义,是希望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梳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特点、会计准则要求、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试图找出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具体的意义表现在:第一,本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材料,了解到前人对研发费用的研究的侧重点都集中在了我国2006年出台的无形资产准则在行业的应用问题,以及我国出台的无形资产准则应该在哪些方面细化的问题。
对于具体的公司在实施这项准则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缺乏相应的研究,尤其是大型设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的研究更加缺乏。
本文研究了天顺公司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机管理问题,以供其他相同类型的中小型企业借鉴和参考。
第二,天顺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加计扣除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实行150%税前扣除,两项优惠政策可同时使用。
并且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有效期是3年,资格到期后需要重新复审。
加计扣除项目申报成功,是企业组织进行研发活动非常有力的证明材料,然而加计扣除申报成功的关键是研发费用的准确归集。
可见,研发费用管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文献综述2.1国外文献综述从目前外文文献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反映出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多是分行业对研发费用(研发)会计问题进行评价,如化工行业、通信及电子行业等。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实证方法,并且比国内更多地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和宏观经济学模型,突出发展变化轨迹。
三是在研究内容上多强调研发支出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影响。
但是,较早时期的外文文献却较少使用实证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研究。
Greenhalgh、Longland(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活动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保持优势地位,推动企业生产力增长。
Loudder&Behn 在研究中表明了在采用SFAS2 前,企业选择是将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并摊销还是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会影响其股票收益与会计利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企业采用前者的会计处理方法,其股票收益与会计利润之间的相关性要比采用后者方法的相关性要高的多。
Lev&Zarowin (1999)在研究报告中表明:财务报告的价值相关性的减弱受到研发强度不断增加的影响,它们之前有很大的关系。
过时的会计准则和现行财务报告没有对无形资产信息进行充分披露是导致财务信息有用性不断恶化的主因之一,据此,他们提出了两种针对于改进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的建议:①对现行财务报告重新表述;②对无形资产采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
2.2国内文献综述2.2.1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汪仁星(2012)通过总结一般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常用的核算办法,分析大型设备制造且具备高新技术资格企业的研发活动特点,指出常用核算办法在这类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使企业研发费用账务更加清晰,顺利通过各项相关审核。
作者认为,大型设备制造高新企业的研发项目从立项开始,到安装调试完成,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最终研发结果不仅是转化成无形资产,还将产生可对外销售的大型设备。
根据收入成本配比性原则,产品销售需要结转相应的销售成本,因此这类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归集面临着前面讲述的资本化/费用化和结转到产品销售成本的两难选择,可见目前常用的账务处理方式在大型设备制造高新企业中遇到了挑战。
乔文畅(2014)认为,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其认可度的提高,企业对高新科技企业认定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在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财务要素,可以说是其中核心要素,因为它决定与影响了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决定与影响了产品的开发与转化的投入与产出;决定与影响了企业的研发人员的费用问题等。
所以在高新技术认定过程中,财务的审计与研发费用的确认问题,是最为重要的。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有,研发费用的核算与安排与实际的研发项目不相符;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实际研发活动发生的过程不统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数额与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不相同;研发费用的预算与控制制度不完善等。
陆蓓(2015)认为,自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实施了有条件资本化。
但是就现状来看,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没有提出详细的执行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披露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即使部分披露的信息也非常不规范。
本文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相关概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可行性提高理论分析和依据。
作者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财务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新技术企业研究费用与开发费用划分不明确;研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资本化的条件弹性大;确定的资本化金额与资产的真实价值存在了较大的差异等。
刘登英(2013)认为,妥善做好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报告的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在介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际操作存在一定难度;资产标准难以判定;确认计量范围不全面等。
2.2.2研发费用处理现状的原因分析孙楹琦(2014)通过研究108 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情况,发现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并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没有区分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客观原因主要从多项目研发导致项目成本归集困难、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区分困难、开发阶段资本化条件判断困难等方面进行阐述。
主观原因主要从资本化影响当期可加计扣除的金额、资本化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有足够盈余消化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张虹(2010)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检索法与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及理论基础进行梳理;而后对其研发支出现状进行总结,并从其在日常研发支出相关会计实务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分别从法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分析当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