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招商引资的几点思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城万县招商开。
随着1978年中国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并相继设立了五大经济特区,招商引资作为特定历史下的衍生物便登上了历史舞台,早期主要集中在吸收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中国早期沿海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所引起的示范效应(地方经济总量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地方就业增加,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地方官员升迁比例增加)被各地政府官员发现,随后中国各级政府成立了大量的开发区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各地的招商引资正从吸收外资为主到同时吸收内资,从吸收第二产业投资为主到同时吸收第三和第一产业。
但其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和不良现象,亟需引起警惕并加以纠正。
扩大招商引资,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确保招商引资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招商引资不仅是借力发展,激活资本市场,应对金融危机的助推器,而且是引进新鲜血液,壮大综合实力,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调整转型、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确实使当地经济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招商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的双重性经过各地政府的不懈努力,招商引资对当地经济建设的贡献有目共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获得了发展经济的资金,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局限。
招商引资,外商带来了资金,当地提供优惠的服务和合理的规划,这就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所需的资金,解决资金欠缺的问题。
同时,外商在当地建立厂房,添置设备,这些固定资产就变成当地的潜在资产。
二是促进了先进技术在当地生产中的应用,引资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被内地企业广泛采用。
外商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对其他的企业起到示范作用,其他的企业也可以吸收利用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
三是有利于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增加就业机会。
招商引资,可以带来更多的工商业进驻本地,从而能够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这些工商业的发展又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使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了人民的收入水平,而且推动了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化。
四是能够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
工业化的步伐的加快,在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收入。
这些税收收入,又能为城市建设添砖加料,加快经济的运转,实现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五是繁荣地方经济,对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有带动效应。
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的完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能够极大搞活繁荣一方经济。
而工业化的水平提高,必然要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同步的发展,带动着经济走向更加的繁荣。
六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做出了贡献。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中西部广大地区政府后来居上,利用成本低廉优势,吸引了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奏响了开创新时代的赞歌。
招商引资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流动、各类资源的配置,主要应该由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来实现,招商引资的做法,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不满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积极办法,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成本过高。
当下招商引资已成为一个十分时尚的公务活动,经常有各级党政干部组成大小不一的招商团出省、出境、出国招商,行政机关可以在工作经费里面列支专门的招商引资经费。
只要有外地老板过来考察,不管是否达成意向、是否有投资诚意,统统由政府官员全程陪同,管吃、管喝、管住、管玩,更有甚者,有时还有几个地方政府围绕一个老板搞竞争,各地在招商引资方面竞争,拼的是资源、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那些在自然资源方面没有优势的地方,就只有在优惠政策方面动脑筋,送土地、免规费、返还税收,有的还对缴税大户奖汽车、奖房子、奖现金,有的地方甚至不惜牺牲环境,引进一些发达地区迁出的重污染的企业等等。
资金的流动,最基本的流向是对利润的追逐过程。
各地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拼到最后已经成为出让政府利益的竞争,最终得利者是资金持有者。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一种破坏,同时,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是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使国家对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所下降。
首先,投资结构失衡问题非常突出。
由于外地投资者大都看好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之这些产业资金回收期短、见效快,能够保证获得稳定的投资收效,所以,外地投资者大多看好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消耗型产业,这一投资流向的不合理,制约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其次,由于外商投资者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其企业发展战略,并不以当地政府的利益为重,所以容易导致产业政策的效力减弱。
三是造成政府职能越位。
由于受到GDP增长等政绩指标的影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急功近利,引资心切,往往造成职能越位。
如某市引进一个养殖梅花鹿的骗子,向农民高价提供种鹿,承诺按保护价回收产品。
一开始很多农民将信将疑,后来一个管农业的副市长和当地农业部门领导亲自出来作宣传,一下子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结果骗子高价卖出一大批种鹿后一走了之,农民纷纷到政府上访。
后来有人了解到,这个骗子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在外地败露,并在网上被披露,如果当时有人上网查一下,这个骗子就不会得逞了。
四是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
为了在招商引资中取胜,各地在引资时拼比优惠政策,在引进之后为了留住这些老板,则竭尽全力为其搞好后续“服务”,甚至为企业护短,为企业违规运作提供方便之门。
某市一家全国知名的奶粉企业,因使用过期原料被人举报。
为了避免企业“蒙受损失”,该市多位市级领导找到中央、省里的各大媒体作工作,不让媒体曝光,完全丧失了一个党政领导干部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梅花”味精公司周围上千亩土地十几年来庄稼绝收,周围居民不敢饮用地下水,当地政府一味的保护甚至还阻扰相关单位的查处和调查。
五是给内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在获取产品高额利润的同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尤其是世界发达国家,他们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或者中西部转移,我们一方面获得投资带给经济发展的诸多好处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付出了产业结构低度化且发展失衡、环境污染严重的代价,这样的招商引资将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产业结构畸形、低级化、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成本加重等不良后果。
六是通过招商引资招来的大项目大部分是能源消耗性项目、资源占用性项目和环境污染项目,大量的开采,提前的挖掘,使我们这些当代人不断地吃着子孙后代的饭。
而高能耗和高税收企业表面看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了贡献,实质上我们在得到利益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前人不曾有过的灾害,如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甚至直接危险人民的生命安全等。
1984年12月3日凌晨,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北郊建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储存液态异氰酸甲酯的钢罐发生爆炸,40吨毒气很快泄漏,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迄今陆续致使超过55万人死于和化学中毒有关的肺癌、肾衰竭、肝病等疾病,20多万博帕尔居民永久残废,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也因为这次灾难远比印度其它城市高。
引发了20世纪最著名的一场灾难,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
从这个角度讲,招商引资的优势被动地转化成了劣势,使我们在得到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七是严重损坏了公众利益。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串通一气,将国有资源划归到了所谓的开发商手里,还恬不知耻的夸耀所谓政绩。
举例说明:将农村大片的耕地,由政府出面调和,整体承包给开发商,压缩承包费并由政府出台政策帮助分担承包费,对于不愿意将地承包出去的农民,由村里和镇党委政府做工作,工作如果做不通,就收拾基层。
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达到让农民把土地承包出去的目的,就以给安排工作或给补偿费为诱饵,用短期利益进行诱惑。
第二种套取土地的方法是,把一块好地撂荒,利用政策缺陷,转为建设用地后在开发,根本无视国家规定,想法设法赚取私利,导致大量的土地常年闲置,不少地区农民所得补偿费用又过低,影响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激发了人民内部矛盾,刚刚又发生了宁波宁海县16位农民因被政府强行征用土地而约定集体自杀,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伤害了广大人民。
二、克服招商引资的弊端,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如何克服招商引资引发的弊端呢?该如何给这股招商引资热潮降温、同时又能加速各类市场要素的自由配置,缓解因招商引资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呢?经过总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我们既不能因污染转移问题的存在而放慢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因需要加快开放步伐而忽视污染转移问题。
在经济发展初期,付出一些成本是必要的。
但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需要明确产业规划,按产业来招商。
二是强化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
一方面,要遏制目前全国各地的招商引资热潮,特别是要取消大型的招商洽谈会。
另一方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全国资金、项目的调控要制订合理规划,并积极运用税收、财政等杠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引导资金和项目的合理流动。
三是要勇于对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占用资源多、市场前景差的投资项目说不,尤其是地方官员,不要为了所谓的政绩招商引资,不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招商引资。
四是要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角度,进一步调整招商引资的领域与项目,要鼓励引导外资向具有重大影响的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领域投资,使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获得应有收益。
五是在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大对环境整治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六是科学地考核政府官员的政绩,把经济的增长和对环境的影响及造成的资源浪费进行综合评估,有效地杜绝损害环境的开放与招商引资。
七是拆除地方保护主义壁垒,促进市场自由调控。
要完善市场法规,坚决制止各地为招商引资而出台与国家大政策相悖的地方优惠政策。
要绝不手软的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因为目前由地方保护主义而纵容的假冒伪劣问题、偷税漏税问题、市场流通问题等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只有培植出规范、统一的市场,才能保证市场资源的自由流动。
八是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项目库。
由商务部牵头,建立全国统一的招商引资网站,构建招商项目库,对全国各地上报的项目经审核、论证后收集入库,形成规范的项目资源市场,以促进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