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采矿方法学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一)
基本特征1结构参数2采切工作
3回采工作4
主要内容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基本上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相同;
⚫区别在于每分段下部设有用以出矿的底部结构;
⚫有水平深孔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垂直深孔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按照爆破方式有挤压爆破方案和自由空间爆破方案。
1-运输平巷;2-横巷;3-溜井;
4-人行天井;5-电耙平巷;
6-斗穿;7-斗颈; 8-堑沟平巷;
9-分段凿岩平巷;10-联络道;
11-切井;12-切割横巷;
13-溜井回风联络道;
14-爆破方向;15-风流方向;
Ⅰ-Ⅰ剖面-倒T型开槽法;
Ⅳ-Ⅳ剖而-V形开槽法
垂直深孔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矿块高度,以阶段为一个矿块的高度,一般取40-60m,对于不同倾角的矿体,其取值不同,缓倾斜矿体时,阶段高为30~45m;倾斜矿体时,阶段高为45~50m;急倾斜时为50~60m。
⚫矿块宽度,是出矿设备决定,电耙出矿矿块宽度由一条或几条电耙道所控制的宽度,铲运机可以有设计确定,一般宽10-15m。
⚫矿块长度:30-60m,一般与出矿设备有关,现在在铲运机的作业条件下,可以等于矿体的厚度;
◆分段高度:15-25m;
◆电耙道间距:10-15m;
◆漏斗间距,5~7米,错开布
置的。
◆矿块布置,由矿体厚度决定,
分沿走向和切两种方式。
◆底柱高度,取决于矿岩的稳固性
和使用的切割方式。
(即选用的底部结构形式,如采用漏斗电耙底部结构时,分段底柱高度为6~8米,若采用堑沟铲运机底部结构时,阶段底柱高为11~13米。
)
⚫采准包括掘进阶段运输巷道、溜井、电耙道、人行
天井、分段凿岩平巷和联
络道等;
⚫切割包括掘进切井、切割横巷、堑沟平巷、斗穿与
斗颈等
⚫阶段运输平巷:多采用环形运输系统,有穿脉装车和沿脉装车两种方式;用穿脉装车时,其穿脉间距一般为25~30米,其间距的大小道与
探矿要求有关;用
沿脉装车时,其穿
脉间距一般为
60~80米。
⚫溜井:放矿溜井的布置形式有三种
➢独立溜井,
➢矿块分支溜矿井
➢采区集中溜井
⚫人行通风天井,设备材料天井等及其相关的联络工程
➢由几个矿块组成一个采区,一个采区布置一套工程,供给各个矿块共用
⚫底部结构
➢有底柱崩落法,多使用堑沟底部结构形式,底部结构由电耙巷道、斗穿(或出矿口)、斗颈和受矿部分(漏斗或暂沟)
所组成。
⚫凿岩天井和凿岩硐室
➢凿岩天井及凿岩硐室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均取决于矿块尺寸,凿岩设备及地质条件等
⚫切采工作是扩堑沟和开槽,其中扩沟和开槽均与回采同步,有倒T形开槽和V形开槽。
➢倒T形开槽:在预定的切槽范围内
(成组切巷和切井组成倒T字形),自
切巷钻凿若干排上向垂直平行中深孔,
每排2-3孔,这些孔与崩矿孔同次装
药分段向切井爆破开槽,如图Ⅰ-Ⅰ。
➢“V”形开槽法:如图Ⅳ-Ⅳ、Ⅴ-Ⅴ剖面所示,沿预定的切槽轮廓(两组倾向相反的切井,组成“V”字形),自下盘侧切井钻凿若干排平行于上盘切井的中深孔,崩矿时同次装药超前爆破成槽。
◆落矿:一般用YG-80、YGZ-90型凿岩机
(配FJY-24型圆环雪橇台架)和YQ-100型
潜孔钻机穿凿上向垂直扇形中深孔或深孔爆破落矿;
➢按爆破时获得补偿空间的不同条件,可分
为小补偿空间挤压崩矿、向崩落矿岩挤压崩
矿及其混合的崩矿方案。
➢小补偿空间挤压崩矿,崩矿:所需的补偿空间由分段中的井巷空间提供,补偿比为15-20%。
向小补偿空间挤压崩矿
➢向崩落矿岩挤压崩矿:
分段下部(切采)是用
向小补偿空间挤压爆
破形成堑沟,中部和
上部(回采)向相邻崩
向崩落矿岩挤压崩矿
落矿岩挤压崩矿;
每次向相邻崩落矿岩挤压崩矿前,需对前次崩落的压实矿松动出矿15-20%,获得补偿空间。
➢混合崩矿方案:
分段靠崩落区外
半部向崩落矿岩挤压,
内半部向小补偿空间
挤压。
混合崩矿方案
⚫出矿
➢包括放矿、二次破碎和采场搬运(铲运机或耙矿出矿)三个环节。
➢崩落矿块的矿石70~80%是在上部复盖岩石下放出来的,需要有计划的放矿来控制上部复盖岩石和矿石的放出,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
➢二次破碎是指放矿过程中处理卡漏、悬顶以及破碎大块矿石。
➢采场运搬,指利用铲运机或电耙出矿作业。
⚫地压管理
➢崩落法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应当注意到复盖岩层的形成问题。
⚫采场通风
➢因为采空区已崩落,造成崩落法的通风条件差,因此应当正确的选择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