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期伟大思想家们的各种理论与概念,笼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
近代 历史上的 空想社会主义 源自于 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的“乌托 邦”概念,这种先进的思想影响了以后许多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Saint-Simon,1760—1826)、傅立
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等等。
• 19世纪中叶后,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在当时未 产生实际的影响,在西方各国实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他们的设想中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实体,把城市建
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以及其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是为着
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在城市规划思想史上 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的一些设想及理论也成为以后的 “田园城市 ” 、“卫星城镇 ” 等规划理论的渊源。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整体思路形成过程:
(1)调查:首先以伦敦为对象展开了综合而深入的城市问题及原因调查; (2)分析: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都有相互交织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因此可以利用两者的优点形 成一个城乡磁体—田园城市。这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既可以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 又可兼有环境的宁静、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并认为这种城乡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 活与新的文化; (3)观念:霍华德认为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应该停止增长(“安于成为更大体系中的一部分”), 而其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附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即形成多中心复合的“城镇密集区”(Urban Cluster); (4)模式: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 于此,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中心城市5-6万人,这样一组城市的 总人口规模为25万人。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 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可 以便捷地往来于它们之间。在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 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 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 馆)。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 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 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图3-4);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二、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1、空想社会主义
• 在资本主义早期极端残酷的剥削时代,很多怀有社会良知的先驱们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并用思考或实践去憧憬着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国家与城市形态。推翻、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 有制为主体、消除剥削的民主社会,被他们共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今天一般将这些早
•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 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自己的理想。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 英国人 欧文 甚至变卖自己 富裕的家产而
带着信徒们到
美洲大陆去实 践他的社会主 义社区“新协
和村”(New
Harmony)。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一、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一、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文艺复兴,资产阶级的势力和影响日益增大
• • • • 16世纪末——爆发尼德兰革命(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英国(1640年)与 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将整个西欧都推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轨 道)—— 欧洲 出现 新的城市建设 17后半叶、18世纪 英国 ——生产力的大飞跃(生产力改变) 18世纪下半叶 英国 产业革命(席卷欧洲)——城市规划结构变革——出现 城市化
生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集、供水、道路等方面应负的
责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此开始,英国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法规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对工人住
宅的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如1868 年的“贫民窟清理法”和1890 年的“工 人住房法”等,这些法律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公司城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 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力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
求,进行分区并严格地按照某种秩序运行。戈涅的 工业城市模式 对于解决
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后来L.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集中主义城市、《雅典宪章》中的城市功能分
区的思想也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希尔勃赛玛等人提出了带形
工业城市理论也是这个理论的发展。此外, 作为这种形式的变种,战后时期的一些国 家中也都出现过。
实践证明,在面临私有经济者企图在
指状或轴线式布局的中间空隙地带进 行建设的情况下,规划是很难保持住 的。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6、工业城市
工业城市的设想是法国建筑师 戈涅 于20 世纪初提出的,这一设想的目的 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戈涅认为,工业 已经成为主宰城市的力量而无法抗拒,现实的方式就是使城市结构去适应这 种机器大生产社会的需要。城市的集聚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必须遵守一定 的秩序。如果将城市中的各个要素依据城市本质要求而严格地按一定的规律 组织起来,那么城市就会象一座运转良好的“机器”那样实现高效而顺利地 进行,城市中所有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他的工业城市模式中, 模仿机器零件一样将城市的各个功能部分按照其使用的需要和不同的环境需
洲,“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图3-5)。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并可 以使原有城市中的居民回到自然中去。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带形城市 的理论:
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 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 无限。
带形城市理论对20世纪的城市规划和城市 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30、1940年代 中,前苏联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研究。
实践框架。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英国人霍华德于 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1902年再 版时,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象伦敦这样的大 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用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 市一田园城市来作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按照的霍华德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 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3、城市美化运动
• 城市美化的实践实际上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中便已开始,法国Haussmann 进 行的巴黎改建也属于美化城市的行动。但是作为一项普遍的“城市美化”运动则是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趋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
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5、带形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 索里一.伊.马塔(Arturo Soria Y Mata)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 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 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1882年 他提出了带型城市(Linear City),希望建立一个城市与自然始终可以保持 亲密的接触不受其规模影响的新型模式。在这个城市中,各种空间要素紧靠 着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轴线聚集并无限向两端延展,甚至可以横跨欧
城市新的发展现实: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
立,迫使大量破
产农民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各类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人口爆发性的增长问题。
使得原有城市中的居住设施严重不 足,旧的居住区不断沦为贫民窟,同时在市内交通设施严重短 缺,人口密度极高,服务设施的配套不全,在这样的状况下导致了传染疾病的流行。这不仅使社 会和有关当局惊恐,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 • 从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 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流行,1833 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 调查疾病形成的原因,该委员会于 1842 年 提出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 告”。1844年,成立了英国皇家工人阶级住房委员会,并于 1848 年 通过了 “公共卫
“芝加哥规划”(1909),被认为是第一份具有城市规模的总体规划。城市美化运
动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
坏性发展而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来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