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流程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流程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锁骨骨折多发生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外,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
者多为儿童和青状年。

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直接外力,如从前方打击、撞击锁骨,或摔倒时肩部直接着地,均可造成锁骨骨折。

摔倒时手掌着地,外力通过前臂、上臂传导至肩,再传至锁骨,遭受间接外力和剪切应力也可造成骨折。

二、一般护理
(一)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
重程度;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

(三)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含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

(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五)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专科护理
(一)体位护理
局部制动固定后,取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

卧位休息时应去枕仰
平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间垫一窄枕以使两肩后伸、外展,维持良好的复位位置。

复位后,站立
时保持挺胸提肩;坐或行走时,用前臂吊带悬吊患侧上肢屈肘成90度直角,有利于静脉回流,减
轻疼痛,减轻肿胀。

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其不可随便更换卧位。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渗血情况。

2、注意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白或青紫,有麻木感,是否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果有以上症状,表示有腋部神经血管受压,应指导患者双手叉腰,使双肩尽量外展,后伸,如症状没有缓解,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

(三)功能锻炼
1、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气血运行,防止患肢肿胀,避免肩关节僵凝,以取得病人配合。

2、正确适时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①骨折早期整复固定1-2周。

可以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

女口:“抓空增力”
“左右侧屈”、“掌屈背伸”、“托手屈肘”、“肘部伸曲”
②骨折中期整复固定2-3周。

左肩部后伸活动(左字绷带固定或三角巾固定下),
如“屈肘耸肩”、“外展指路”、后伸探背“、”弯腰划圈“等
③骨折后期整复固定3-4周。

可逐渐做肩关节的各种活动。

重点是外展和旋转活动。

“外展指路“、”弯腰划圈“、”上肢回旋“等。

四、健康教育
(一)锁骨骨折复位固定后,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即使复位稍差,骨折畸形愈合,也不影响
上肢功能,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情况。

(二)复位固定后即出院的病人,应告诉其保持正确姿势,早期禁止做肩前屈动作,防止骨折
移位,解除外固定出院的病人,应告诉其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的要求。

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
每个方向的动作,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动方位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
各方面动作的综合练习,如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做“箭步云手“等。

不可过于急躁,活动幅度不可过大,力量不可过猛,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三)按时用药。

病人出院时可带药的名称、剂量、时间、用法、注意事项,向病人介绍清楚。

(四)饮食调养。

骨折早期宜进清淡可口,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

骨折中后期,饮食宜富有营养,增加钙质胶质食品。

(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勿急躁。

锁骨骨折护理流程
二、肱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肱骨干骨折多为暴力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肱骨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

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三分之一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骨折局部肿胀,可有
缩短,成角畸形,局部压痛剧烈,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上肢活动受限,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出现腕下垂等症状。

造成肱骨骨折的原因有直接暴力,常发生于交通事故;间接暴力是因为手掌或肘部着地所致;旋转暴力常发生于投掷动作时用力过猛。

二、一般护理
(一)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
重程度;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

(三)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含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

(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五)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专科护理
(一)体位护理
使用“ U”形石膏必须在肢体肿胀消退后更换1次石膏,悬垂石膏应采取半卧位,以继续维持
其下垂牵引作用。

下垂位或过度牵引,易引起骨折端分离,特别是中、下1/3处横骨折,其远端
骨折端血供差,可致骨折延迟愈合,需予以注意。

内固定术后,以半卧位,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渗血情况。

2、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运动情况,若发现患肢远端肿胀甚,发凉、剧痛、感觉麻木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3、严密观察患肢是否有桡神经损伤症状,如发现有垂腕、指掌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
或手背桡侧皮肤有大小不等感觉麻木区,要及时查找原因,尽快解除压迫或行神经探查术。

(三)功能锻炼
1、整复固定后开始练习耸肩活动、指、掌腕关节活动并做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练习,以加强
、“掌屈背伸”、“左右侧屈”、“肘部伸屈”等、禁止
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

如“抓空增力”
做上臂旋转活动。

2、中期除继续初期的练功活动外,应逐渐进行肩、肘关节活动。

做双臂上举锻炼;两手置于
胸前,十指相扣,屈肘45°,用健肢带动患肢,先使肘屈曲120°,双上臂同时上举,再慢慢放
回原处。

还可做箭步云手锻炼。

3、解除固定后,应加大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如作肩关节外展、内收、抬举活动及肘关节屈
伸活动等,并配合药物熏洗、按摩、使肩、肘关节活动功能早日恢复。

四、健康教育
(一)外固定后即出院的患者,应告诉其保持正确姿势,密切观察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处理。

(二)注意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即可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并做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活动,骨折的中期注意加强肩关节、肘关节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各方向大综合练习,且不可操之过急。

(三)出院带药时,应将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按时用药。

(四)加强饮食调护,遵医嘱定时复查。

肱骨干骨折护理流程
三、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前臂有尺骨和桡骨组成,二者对前臂的旋转及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尺桡骨双骨骨折为
前臂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幼儿和青少年。

常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机器绞伤等引起。

成人
无移位的前臂双骨骨折较少见,患者伤后前臂肿胀、疼痛、畸形,前臂和手的活动受限,可有缩短和成角畸形。

局部压痛,骨擦感和异常活动。

二、一般护理
(一)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
重程度;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

(三)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含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

(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五)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专科护理
(一)体位护理
患肢维持在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卧床时以垫枕抬高患肢,以利于肿胀消退。

(二)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肢的远端血循、肿胀程度、手的温度、颜色和感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注意事项。

随即注意调节夹板的松紧度,以免因肿胀消退,夹板松动而引起骨折再移位或
因肿胀严重而固定过紧,发生前臂骨筋膜间区综合症。

若手部肿胀严重,皮肤温度低下,手指发绀、感觉麻木、疼痛明显,应立即检查病人,适当放松夹板布带。

(三)功能锻炼
1、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意义,以取得合作。

2、骨折复位固定后,即鼓励病人作手指屈伸、握拳活动及上肢肌肉舒缩活动,握拳时要尽
量用力,充分伸屈手指,以促进气血运行,使肿胀消退。

2周后局部肿胀消退,开始行肩、肘
腕关节活动,活动范围,频率逐渐增大,但不宜作前臂旋转活动。

做小云手时,患侧下肢向前跨半步,前臂中立位,健手托患腕松患肢向健侧的前外方伸出,此时患侧膝伸直,健侧膝由屈变伸,两臂由伸变屈,回至胸前。

如此反复练习,逐步增大肩、肘关节的活动范围。

后期解除外固定后,可作前臂旋转活动,如“箭步云手”、“屈肘旋臂”、以恢复前臂旋转活动功
四、健康教育
(一)向病人宣传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使病人真正认识其重要性,订出锻炼计划。

功能锻炼要比骨折愈合的时间长,应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持之以恒。

(二)嘱病人切忌盲目地进行粗暴活动,急躁情绪,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三)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按时用药。

对病人详细讲明复查时间,定期复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