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公司内部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某公司内部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热处理 喷砂、喷码
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灼烫 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噪声伤害、粉尘伤害
电子束焊、对焊 电磁辐射
消防安全知识简介
1、厂区内禁止烟火(车间内有指定区域抽烟) 2、 任何人员禁止携带香烟、火机、火柴等火种进入油库。
消防安全—灭火器种类
1、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栓、防毒面具、安全标识等等。 2、灭火器的种类: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枪式;按所充
❖ 第一次工作前,必须进行负荷试吊,即将额定负荷的重物提升离地面0.5m的 高度,然后下降以检查起升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
❖ 在起吊负荷时,必须逐步推转控制器手柄,不得猛烈扳转、直接快速提升吊 物。
❖ 起重机在由起吊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前的运行中,吊物应高出其越过地面最高 设备0.5m为宜。严禁从人的上方运行。
❖ 下班前,操作员应将起重机停到安全位置,吊钩必须上升到接近上极限位置 的高度,不准吊挂吊具、吊物等并切断电源。
三不伤害原则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别人 3、不被别人伤害
四不放过原则
❖ 四不放过原则:
问题不查清不放过 没有制定有效对策不放过 责任人不处分不放过 没有宣传教育不放过
❖ 有可能就会有必然: 凡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必然会出现 安全事故
❖ 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 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
公司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我公司生产工艺复杂、生产 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在各个工 序存在不同的危险、有害因素, 各工序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见下 表。
公司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生产区域
危险、有害因素
复合工段
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灼烫
铣齿、分齿、清 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洗、滚扎校直
本课程内容简介1、培训Fra bibliotek目的 2、安全生产的定义 3、公司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4、相关安全知识简介 5、如何预防安全事故 6、出现了安全事故后怎么办 7、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培训的目的
培训目的:--使大家从本 课程培训中学会安全生产的基本 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有效 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采取 有效措施面对安全问题。
海恩法则与安全生产
❖ 安全生产工作有一个著名法则——海恩 法则
❖ 海恩法则是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他 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 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次未遂先兆,以 及1000个事故隐患。要想消除一起严重 事故,就必须把这1000个事故隐患控制 住
海恩法则与安全生产
海恩法则强调两点:
危险、有害因素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 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锤击等造成的伤 害,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 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 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伤亡事故,不包括 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 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 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 试验、使用)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 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 等。
消防安全—灭火器使用方法
1、拔去保险销。
2.手握灭火器橡 胶喷嘴,对向火 焰根部。
3.将灭火器上部 手柄压下,灭火 剂喷出。
注意:灭火时,灭火器要保持直立,不宜水平或颠倒使用。
行车作业指导书
❖ 上班前,操作员应仔细检查与起重机安全运转直接相关的重要零部件的完好 状况,如钢丝绳、吊钩和各机构制动器等,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危险、有害因素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11、爆破,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爆炸,是指可燃物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 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 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 等; 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摔、扭、 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 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
安全生产定义
安全生产定义:-- 安全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 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 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
公司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危险、有害因素参照事故类别进行 分类:
参照GB6441- 1986《企业职工 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 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 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 16类。
危险、有害因素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 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包括高处坠落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 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 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 伤; 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 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 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车辆、起重机 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 在某些场合下,吊物必须通过地面作业人员所在上方,操作员必须连续发出 警告信号,待地面人员安全躲开后,方可开车通过。
❖ 当吊物到达指定的停放位置时,吊物必须准确对正指定位置后方可开动起升 机构落钩,严禁快速下降,为使吊物平稳落地,应待指挥人员发出吊物放置 稳妥安全信号以后,方可落绳脱钩。
❖ 没有上升限位器或上升限位器工作失效,在未修复前不准开车运转,以防止 钩头碰撞定滑轮而造成绳断钩头坠落事故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