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设施测厚指南—固定导管架式平台部分天津分社海工处2006年7月28日丁果林第三章规范对测厚的要求3.4 固定导管架式平台综合下列规范、规则:《海上固定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1992》中国船级社《海上固定设施安全技术规则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海上平台安全规则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浅海固定平台建造与检验规范2004》中国船级社《海上固定平台安全规则》国家经贸委固定导管架式平台的测厚要求归纳如下:固定平台每五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每一年进行一次年度检验。
年度检验时没有特别指定测厚范围,只有在年检外观检查结构发现有可疑区域时,才进行测厚工作。
而在定期检验时,要求同时进行水下检验,应对严重腐蚀的杆件、高应力杆件以及有代表性的杆件进行测厚,而水上结构,如发现有腐蚀也应进行有代表性的测厚。
上述规范对固定导管架式平台的与测厚有关的详细要求请参见附录一。
第四章测厚位置的选择4.4 固定导管架式平台固定导管架式平台按模块结构可划分为上部组块结构和下部导管架结构两部分,另外按照水上水下所在区域又可分为大气区(水上部分)、飞溅区、全浸区三部分。
大气区结构的测厚,施工条件要求低,对测厚人员、测厚设备的要求也低,测厚工作安排也很容易。
但飞溅区和全浸区的测厚则较为困难,测厚公司要求具有水下作业的相关资质,测厚人员要求具有潜水员证书并取得水下测厚作业的证书,并且得配有水下作业所用的呼吸器、潜水服、减压舱、水下测厚仪、水下录像仪等等相关设备,施工当天的天气情况、海水能见度等要求高,测厚之前必须先清除海生物,等等。
所以在这里,分别对大气区、飞溅区、全浸区的各自测厚位置选择进行阐述。
一、大气区测厚范围为:所有甲板板(包括直升飞机甲板);上部组块立柱、主斜支撑梁以及支撑管、主要甲板横梁以及纵桁、钻修井机底座的轨道梁等;吊机底座筒、救生艇艇架以及下面的主要支撑结构、直升飞机平台下主要支撑管、火炬臂、平台群连接栈桥的主要结构件等;导管架结构的大气区部分;可疑区域;其它高应力集中区域;以前检测发现有问题的区载;曾经修理改造过的重要区域。
上述检测范围的比例应根据每一次检测工作平台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投产10年以内(包括10年)的平台可对上述各种类型结构分别抽查30%~60%,10年~15年的平台可抽查50%~80%,15年~20年的平台可抽查70%~100%,20年以上的平台应100%测厚。
检测工作开始前,外观检查这些结构,状况很好时,可以适当取较小比例,但如果外观检查情况很差时,则应适当放大检测比例。
对于板材,选取的每块板至少测2点;对于强力型材,每根至少选取2个典型剖面测量,每个剖面腹板、面板至少分布一个测点,对于较长的强力型材,可选择3个(上、中、下)或更多典型剖面。
对于导管架管材,每段管子(二焊缝间)可选择3个剖面(上、中、下),每一剖面根据直径的大小至少测4点(按照0, 90, 180, 270测4个点),如果直径很大,则每个剖面可分布6点或8点。
当外观检查状况较差时,则应适当增加测点,并且,测厚时应尽量选择腐蚀较为严重的区域来选取测点。
二、飞溅区测厚范围为:飞溅区的导管架主腿;海底管道立管;隔水套管、电缆护管、潜水泵护管、管卡等;登船平台和防碰件等;可疑区域;以前检测发现有问题的区载;曾经修理改造过的重要区域。
上述检测范围在进行任何一次水下检测时均应100%进行。
飞溅区腐蚀一般较其他区域严重,测点可比其他区域密集。
如桩腿结构每米测量一剖面,每一剖面根据桩腿直径的大小、外观检查状况测量4点~8点(按照0,45,90,135,180,225,270,315度测8个点);其它结构2米(或合适距离)测量一剖面,每一剖面根据直径的大小测量4点~6点(按照0,60,120,180,240,300度测6个点)。
三、全浸区测厚范围为:水下导管架的主腿、水平支撑管、斜支撑管等;海底管道立管;隔水套管、电缆护管、潜水泵护管、管卡等;可疑区域;其它高应力集中区域;以前检测发现有问题的区载;曾经修理改造过的重要区域。
如果导管架规模较大,如8腿柱导管架、12腿柱导管架、深水导管架,则一次水下测厚工程一般不会将所有的水下导管架管段(二焊缝之间的管子为一管段)都覆盖到。
导管架的管段可分为主腿柱管段、各水平层的水平支撑管段、各立面的斜支撑管段等几种类型,根据平台投产年限的不同,这几种类型结构的各自的测厚抽查比例可参照下表4.4-1进行。
表4.4-1 投产年数≤10 10<投产年数≤15 15<投产年数≤20 投产年数>20主腿柱管段40%~70%60%~90%80%~100%100%各水平层的水平30%~60%50%~80%70%~100%100%支撑管段各立面的斜支撑30%~60%50%~80%70%~100%100%管段测厚点应尽量在腿柱、各水平层、各立面上均匀分散分布。
水下外观检查状况较差时,则应适当放大检测比例。
最好预先制定出一个导管架生命周期内的水下检测测点安排方案,力争每一次的测点安排各不相同、互不重复,同时又满足上面的抽查比例要求和尽量均匀分散分布的要求。
当然,如果上一次测厚的某个测点发现腐蚀较为严重,下一次测厚必须对此点进行复测。
主腿柱的每段管段(二焊缝间)测量3个剖面(上、中、下),每一剖面根据桩腿直径的大小测量4点~8点,其它支撑管管段可按每段(二焊缝间)测量2个剖面,每一剖面根据直径的大小测量4点~6点。
当外观检查状况较差时,则应适当增加测点,并且,测厚时应尽量选择腐蚀较为严重的区域来选取测点。
第五章腐蚀程度的确定5.4 固定导管架式平台海上固定导管架式平台的腐蚀种类有以下几种:(1)飞溅区腐蚀导管架飞溅区是在潮汐和波浪作用下干湿交替的区域,其范围为设计高潮位以上波高的2/3至设计低潮位以下波高的1/3。
该区域腐蚀很严重。
有统计记载年腐蚀量多达1mm。
(2)海水全浸区腐蚀全浸区指飞溅区以下至海底的区域,这一区域是防腐面积最大的区域,在这区域有以下几种主要腐蚀情况:①疲劳腐蚀这是疲劳与腐蚀共同作用的一种腐蚀,由于疲劳作用造成材料晶体变化,使腐蚀加速。
测验已证明,由于腐蚀作用,疲劳强度能减少40%。
②热影响区腐蚀该种腐蚀是导管架结构中较严重的腐蚀之一。
由于有时焊缝和母材有不同的电位,可能发生快速腐蚀。
③结点等遮蔽区腐蚀导管架结点,桩导管等部分封闭的处所,几何特征比较复杂的区域,均对阴极保护电流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使其对腐蚀的抗力削弱。
④点腐蚀由于阴极保护的不连续或材料的晶体组织不连续造成对腐蚀的抗力不同。
点蚀一般为小面积分布的。
⑤内、外腐蚀结构一旦灌水,将产生内、外双倍的腐蚀。
⑥泥线附近的腐蚀导管架桩腿和桩的泥线上、下一段的阴极保护是由海底以上牺牲阳极来提供的。
由于其接受氧气的条件不同,保护电流密度要求也不同,局部腐蚀可比海水中高出3~5倍。
(3)大气区腐蚀大气区结构的腐蚀与常规船舶船体结构的腐蚀类似。
固定导管架式平台结构腐蚀检验的重点是飞溅区和全浸区的腐蚀。
结构腐蚀,在外观上主要表现为均匀腐蚀和点腐蚀两种类型。
均匀腐蚀(General Corrosion):呈现出无保护、松散的锈皮,均匀地产生于没有涂层保护的钢结构表面,锈皮连续脱落,暴露的金属又遭到腐蚀,一般在发生了严重的厚度损失后,其损失才能由外观看出。
点腐蚀(Pitting Corrosion):是主要指在水平表面和经常有流水的结构处,特别在液舱的底部产生的局部、分散的腐蚀,对于有涂层的区域,会产生很深的小直径的坑点,并会导致穿孔;对于液舱内没有涂层区域的坑点,形成浅的但范围很广的结痂状斑点(直径约300mm),呈现类似于均匀腐蚀的状态。
显著腐蚀(Substantial Corrosion):系指在评估腐蚀形式时,其腐蚀的耗蚀量超过许用限值的75%,但尚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
普遍腐蚀(Extensive Corrosion):系指产生的硬质或疏松锈皮、点腐蚀面积在70%及以上,同时有明显的厚度减少的腐蚀程度。
过度腐蚀(Excessive Corrosion):系指超过允许腐蚀极限的腐蚀程度。
对于均匀腐蚀情况,选取合适的测点,用测厚仪直接进行检测,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其腐蚀量和腐蚀率,如下面所示。
腐蚀量=原始厚度—测量值腐蚀率=腐蚀量/原始厚度如果发现有严重腐蚀区域,则应在此区域内以及周围增加测点,编写检测报告时,应在检测定位图或缺陷定位图上详细画出此严重腐蚀区域的位置、大小等信息,或附录其数码照片。
用到的测厚报告格式为《结构测厚报告 Form T110》(请参照第八章测厚报告的编写要求)。
对于点腐蚀(有是也叫麻点腐蚀),应测量点腐蚀覆盖的面积、分布密度,最大深度等信息,尽可能地用测厚仪测量较大或较深的典型点蚀坑的厚度,并计算其腐蚀量和腐蚀率。
编写检测报告时,应在检测定位图或缺陷定位图上详细画出点腐蚀区域的位置、大小、点蚀分布情况、最大坑深等信息,或附录其数码照片。
用到的测厚报告格式为《结构测厚报告 Form T110》、《结构腐蚀及电位测量报告 Form T106》(请参照第八章测厚报告的编写要求)。
下面的图5.4-1、图5.4-2给出了点腐蚀分布密度的定义,在实际工作中可对照这些图来估出结构点腐蚀的分布密度。
图5.4-1图5.4-2第六章可疑区域的定义和测厚要求6.4 固定导管架式平台可疑区域(Suspect Area):系指有显著腐蚀和/或验船师认为易于快速耗蚀的区域。
显著腐蚀(Substantial Corrosion):系指在评估腐蚀形式时,其腐蚀的耗蚀量超过许用限值的75%,但尚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
当在测厚过程中发现有显著腐蚀时,应对显著腐蚀区域进行扩大范围的测厚。
下面分别给出大气区、飞溅区、全浸区的显著腐蚀区域扩大测厚的一个参考方案,在实际现场检测过程当中,依据显著腐蚀区域的腐蚀程度,灵活决定其扩大测厚范围的大小、比例。
对显著腐蚀区域的测厚范围及结果应在测厚报告中给予详细记录。
一、大气区与显著腐蚀区域的同类型构件的检测比例,按原计划检测比例的2倍左右进行扩大。
对于板材,选取的每块板测厚点可增至5点或更多;对于强力型材,每根再增选1~3个典型剖面测量,每个剖面腹板、面板测点各增至2~4点。
对于导管架管材,每段管子(二焊缝间)可再增选2~4个剖面,每一剖面测点可增至6点~8点。
二、飞溅区主腿柱管每米测量2~4剖面,每一剖面测点可增至6点~8点。
三、全浸区发现显著腐蚀区域的同类型管段(如主腿柱管段、各水平层的水平支撑管段、各立面的斜支撑管段)的检测比例,按原计划检测比例的2倍左右进行扩大。
主腿柱的每段管段(二焊缝间)可再增加2~4个典型剖面,每一剖面测点可增至6点~8点。
其它支撑管管段可按每段(二焊缝间)可再增加1~3个典型剖面,每一剖面测点可增至6点~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