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串讲保教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串讲保教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养 • 触觉:视触觉的协调、动觉 • 知觉(多种感官) 空间知觉:形状、方位、距离 时间知觉:外界变化、人体内部
20
(3)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 • 感受性与幼儿活动 适应、对比、个体经验、教育和训练 • 知觉特征与幼儿活动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对象与
背景
21
(4)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2. 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
先天
(2)环境 家庭
内在
社会
后天
物质 精神 幼儿教育
外在
(3) 幼儿主观能动性
5
3.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适应、平衡化、建构、转换
同化 顺应 (2)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0-2岁 2-6、7岁 图式发展:客体永久性、实际位移群、因果性
13
幼儿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
• 观察法:如何观察及写观察笔记
观察日期: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水平
观察实录:幼儿的动作、对话、表情
观察分析:从观察目的出发,根据实录做推 测
措施:预设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案
14
1. 观察法(观察笔记的写法)
观察日期/时间:
观察对象:(化名)
观察目的:了解……
观察实录:(对象的行为、言语细节)
分析与措施:
2. 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3. 谈话法 4. 作品分析法
要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运用这些方法,才能真正掌握15
二、幼儿身心发展
1. 幼儿的生理发展 (1)身体发育规律和特点 • 规律——关键年龄:2岁、6岁 外显:身高和体重(计算公式) 内在:脑、神经系统 • 特点——呈波浪式
18
(3)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 危机期:1岁、3岁、7岁 • 转折期:2-3岁 • 关键期:不同学习技能有不同的关键期 • 敏感期:包括关键期,跨度更大
19
三、幼儿认知发展
1.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1)感觉&知觉 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2)幼儿感知觉发展中的主要特征 • 视觉:视敏度、颜色视觉 • 听觉:听觉感受性、言语听觉、听力保护和培
10
艾里克森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理论
八个阶段: 信任-不信任 自主-羞怯 主动-内疚 勤奋-自卑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友爱亲密-孤独 繁殖-停滞 自我调整-绝望
连续 每一阶段完成一个任务 主动性、获得性别角色
11
艾氏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
• 强调家庭、学校对幼儿个性产生直接影响。 • 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特点:连续性、阶段性 • 婴儿期,是形成稳定亲子关系的关键期,
迅速性、不等速性、连续性 大脑发育
16
(2)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动作发展规律
动作发展特点(水平)
从上至下 由近及远 由精到细 由整体到局部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头部 躯干 手臂和手 腿和脚 动作技能
17
2. 幼儿心理发展
(1)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进步性——向着更高级的方向 • 简单——复杂(不完备—完备、笼统—分化) • 具体——抽象 • 被动——主动 • 零乱——成体系 (2)基本特点 0-3:动作、感知觉 3-6:游戏
3
试卷结构
模块
比例
题型
一 学前儿童发展
33%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 分析题
二 学前教育原理
31%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 题
三、四、五、六、 36% 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活动设计题
合计
100% 单项选择题:约20%
非选择题:约80%
4
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
一、幼儿发展概述
1. 幼儿发展:生理、心理,量变、质变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辅导
保教知识与能力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七大模块
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 模块二 学前教育原理 模块三 生活指导 模块四 环境创设 模块五 游戏活动的指导 模块六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模块七 教育评价
8
(3)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 顺序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 有独特的认知结构 • 连续构造的过程 (4)自我中心VS去自我中心化 含义、特点、阶段
9
该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
1. 教育目的 图式-建构,重新发明知识 2. 儿童课程 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 教学原则 适应、促进、实践操作 4. 教学方法 教法:临床教学法、两难故事法 学法:社会交往法、活动游戏法
6
感知运动阶段
核心概念:动作 先天反射-循环反应-重复动作-动作有目的0-1月 1-4月 4-10月 10-11月
达到目的-表象思维 11-12月 12-18月
7
前运算阶段
核心概念:运算(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1)五种动作模式 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绘画、心理表象、
初期语言 (2)此阶段认知特点 • 静态表象(符号、刻板) • 不可逆性(无守恒性) • 自我中心
婴儿以此获得对他人的信任感 • 自主对羞愧怀疑的态度,从婴儿期起形成 成人应注意对婴儿适当给予自由 • 3-6岁幼儿要解决两个问题:发展主动性、
获得性别角色 • 4-5岁是自主人格形成关键期,成人应鼓
励幼儿探索
12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 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 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 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发展他的个 性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理论学是以观察学习为核 心而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提出两个理论:(1) 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 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 和行为性质。(2)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 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 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 示范者。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 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并将观察学习 的过程分为四个具体过程: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 程;③复制过程;④动机过程。
• 适应现象(把握活动的节奏) • 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同时对比 •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活动性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成 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22
(5)观察力的发展
• 目的性:选择性、针对性 (观察准确性随年龄提高而稳步增加) • 精确性 • 持续性:保持时间的长短 • 逻辑性:从事物表象发现其相互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