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波的衍射和干涉》课件

高中物理《波的衍射和干涉》课件


一、波的衍射
1.定义:波 □01 绕过 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实验及现象
(1)实验器材: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个 □02 狭缝 。
(2)现象
①狭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时:波的传播如同光沿 □03 直线 传播一样,挡 板后面产生一个 □04 阴影区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例 1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B.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才发生衍射现象 C.只有孔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 的衍射现象 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三、波的干涉
1.定义: □01 频率 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02 振幅加大 、某 些区域的 □03 振幅减小 的现象。
2.稳定干涉的必要条件
(1)两列波的频率必须 □04 相同 。 (2)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 □05 保持不变 。 3.干涉的普遍性:□06 一切 波都能够发生干涉,干涉是 □07 波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解析
课堂任务 波的叠加原理与波的干涉
一、波的叠加 1.波的独立传播特性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即各自的波长、频 率等保持不变。 2.波的叠加原理 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其振动位移 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当两列波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 这两个位移的矢量和在选定正方向后可简化为代数和。
[完美答案] CD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衍射现象的判断方法 判定一些熟悉的现象是否是波的衍射现象,首先要看现象中是否有波, 其次是看波从波源传出后是否偏离了直线传播,即是否“拐弯”,这两个条 件都满足时才有波的衍射现象发生。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变式训练1] (多选)如图所示,S 是振源,M、N 是挡板,其中 N 固定, M 可以上下移动,为了使原来不振动的 A 点振动起来,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大 S 的振动频率 B.减小 S 的振动频率
C.M 下移
D.M 上移
答案 BC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要使 A 振动起来,则 S 振动产生的波必须经窄缝发生明显衍射, 原来 A 未振动,说明窄缝的宽度太大,所以应使窄缝的宽度减小,C 正确, D 错误;当然 A 未振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波长太小,在传播速度一定的前提下, 要增大波长则必须减小 S 的振动频率,B 正确,A 错误。
03课后课时作业
(1)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2)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吗? 提示: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会产生衍射现象。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规范解答] 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现象,发生明 显衍射的条件是孔或障碍物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孔径大并不 是不发生衍射,只是波的衍射现象不明显,A、B 错误,C 正确;衍射现象 是波特有的现象,D 正确。
②狭缝宽度与波长相差不多或狭缝宽度比波长更小时:波 □05 绕条件
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 □06 相差不多 ,或者 □07 比波长小 。 4. □08 一切波 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 □09 特有 的现象。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波的衍射和干涉
1.理解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波的独立传播特点,理解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干涉是波叠加 的结果。 3.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理解波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知道振 动加强点、减弱点的振动情况。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特有的
现象。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判一判 (1)在操场上不同位置听到学校喇叭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声波的干涉现 象。( × ) (2)两列频率不同的水波不能发生波的干涉现象。( √ ) (3)不是所有的两列波之间都能发生干涉。( √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想一想 (1)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不能发生衍射现象,对吗?
提示:错。障碍物尺寸比波长大时,也能发生衍射现象,只是现象不明 显。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2)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始终位于波峰吗? 提示:否。振动加强点的振幅大,而不是始终位于波峰。
01课前自主学习
二、波的叠加
1.波的独立性原理
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仍然 □01 保持 各自的 □02 运动特征 ,继续传播。
2.波的叠加原理
在几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 □03 同时 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 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 □04 矢量和 。如图所示。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02课堂探究评价
提升训练
对点训练
课堂任务 波的衍射
1.定义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2.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会产生衍射现象,当波碰到障碍物时, 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 (1)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大小,并不是决定衍射能否发生的条件,仅是衍射 现象是否明显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波长较大的波容易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 (2)波传到小孔(或障碍物)时,小孔(或障碍物)处仿佛一个新的波源,由它 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称为子波)在孔后传播,于是,就出现了偏离直线传 播的衍射现象。 (3)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管衍射十分突出,但由于衍射波的能量很 弱,衍射现象不容易观察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