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西周的第二次封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
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
”这一分封布局()A. 促进西周政治中心的东移B. 有利于经济中心的东移C. 加强周王室对东方的控制D. 有效防止殷商遗民叛变2.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U”,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
这反映了汉字的演变()A. 体现了审美和实用双重取向B. 取决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C. 根源于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D. 跟随于官方文书的使用率3.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
可以从右图得出的信息是()A. 江浙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B. 工商业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C.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D. 国家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4.黄仁字在谈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道:“宁可在实质上打折扣,而不放弃其形式。
甚至以仪礼代替行政,以表面文章代替实质。
这制度总以上级的理想为准则,不以下级实际情形为准则。
如实施困难,则上级向下级施加压力。
因之……其最需要发生作用的地方,反成为顶不实际的地方。
”据此可推知该制度的主要问题是()A. 形式主义B. 官僚主义C. 主观主义D. 唯上主义5.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
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 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
这反映出当时()A. 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B. 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C. 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人国际社会D. 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6.“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台!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这段选自民国某时期的军歌歌词,反映了()A.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 新民主义成为革命旗帜D. 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受到重创7.1938年2月10日,晋察冀边区颁布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规定:严禁庄头剥削,大粮、小粮、小租、送工等额外附加,一律禁止。
高利贷一律禁止。
租斗以通用公斗为准。
该条例表明()A. 中日民族矛盾尖锐B. 土地革命持续推进C.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 封建剥削遭到禁止8.如表为我国部分年度的GDP增长率,对此分析合理的是()年份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GDP增长率11.6%11.2% 4.1% 3.84%--据中国经济网汇集整理A. GDP增长率下降是因为国家政策失误B. 经济体制改革亟待进行新突破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经济发展D. 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际环境9.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从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此话意为()A. 自己是万物的尺度B.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C. 行动必须遵循真理D. 一切德行都是智慧10.1789年8月26日,法国通过《人权宣言》。
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该宣言()A.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超B. 直接导致法国大革命走向高潮C.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体制D. 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条约的签订表明()A. 工业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B. 平等协商消除贸易摩擦C. 大不列颠成为“世界工厂”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12.夏尔洛是卓别林系列作品的主角。
无论是《寻子遇仙记》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尔洛,还是《摩登时代》中作为机器的奴隶精神失常的夏尔洛,人物都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郁、快慰。
这一经典形象是()A. 浪漫主义的光辉典范B. 电视艺术的登峰造极C. 西方社会的现实写照D. 悲剧作品的永恒经典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
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
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1、合法的土地交易;2、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3、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
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摘编自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7.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卢浮宫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这里是艺术的殿堂。
卢浮官始建于1204年,占地面积24公顷,共分为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未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
其中,绘画馆馆藏了多幅世界名画,如《蒙娜丽莎》、《拿破仑加冕》、《自由引导人民》。
请选择以上一幅画为游客写份解说词(提示:可以从时代背景、艺术风格等角度人手,要求史实准确,表述连贯。
)15.材料: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颁布了算缗、告缗令。
算缗就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
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不是三老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的车,则征收两算;船五支以上者,每只船抽税一算。
隐瞒不报或者自报不实者,鼓励知情孝揭发,叫做“告缗”。
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一半。
同时重申,禁止商人占有土地,违者没收。
此法一出,各地争相告缗。
在扬可主管告缗事务时,告缗之风,遍及全国。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中家以上大氐(抵)皆遏告。
……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
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
--齐涛《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税收政策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算缗、告缗的影响。
16.材料1945年9月,根据盟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临时分界线。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
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历时3年。
1953年7月,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1953年10月,美韩共同签署了《韩美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国长期在韩国驻军至今。
2009年5月26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
第二天,因韩国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朝鲜宣布退出《朝鲜停战协定》。
2015年8月l5日,朝鲜开始使用以东经12度30分为基准设立的平壤时间,比韩国和日本采用的东9区时间推迟30分钟。
2018年4月,金正恩与文在寅会晤期间,与文在寅讨论统一双方时间。
2018年5月,朝鲜正式开始实施修改后的平壤时间。
由此,朝鲜和韩国时区一致。
--宋一善主编《朝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半岛空间上的“分”与时间上的“台”的原因。
17.材料鲁哀五十一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冉求帅鲁师与齐战,获胜。
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采的。
在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币迎68岁的孔子归鲁。
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孔子仍有。
心从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季康子欲施行田赋,孔子反对。
鲁哀公十二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
孔子斋戒沐浴三天,见鲁哀公,请求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
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
终年七十三岁。
不少弟子为之守基三年。
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
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英杰著,张亮编《孔子(榜样的力量-思想篇)》(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晚年的境遇以及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柝孔子晚年境遇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
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将送掖在中间,这一布局加强了周王室对东方的控制,故C正确。
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
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体现了隶书的审美取向,而“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则体现了隶书的实用取向,隶书的演变这反映了汉字的审美和实用双重取向,故A正确。
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官方文书的使用率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汉字的形成与演变。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