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装配工艺课程设计
汽车工程系生产工艺部
2016 年 12 月
河南工学院 工艺文件名称
自制 6770CR 底盘管线 布置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编号 适 用 范围
141602122 6770CR 系列
共 17 页 第3页
整车图片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编制
校对
(日期) (日期)
余帅辉 2016.12
线束布置要求:1、用 8*240 扎带沿线束钢筋捆扎线束,固 定牢靠,每 300~400mm 要有固定点,扎带头尽量向下,锁 紧凸出齿露出金属镶片外两个齿。剪切平齐,剪切后扎带不 得有尖角。 2、临时固定线束盘放整齐,用 10*400 扎带固定在底盘车身 上,不得有零乱、拖地、踩踏现象。线束插体用透明胶带和 塑料布包裹严实,以起到防水、防尘、防油的效果。
发动机进 气口处 (可参见 图十四)
发动 机进 气口 处
发动机柴油 细滤器处
图十三:发动机上线束布置图(二)
图十四:发动机上线束布置图(三)
线束布置要求:选用 4016-00072 镀胶支架,借助发动机进 线束布置要求:选用 4016-00061 镀锌支架,借助发动机柴 气口旁边的工艺孔,将线束固定牢靠,如图示。要求:发电 油细滤器处的工艺孔,将线束固定牢靠,如图示。要求:发 机线束与传感器线束分开固定,且不得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电机线束与传感器线束分开固定,且不得与其他部件发生干
2、传感器线束插体需固定牢靠,以防车辆运行过程中插体 致性。
出现松动,导致传感器接触不良。具体工艺要求参见《自制 2、将电瓶线盘放整齐,然后用 10*400 扎带将线束临时固定
底盘线束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
在底盘车身上。
编制
校对
审核
会签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线束布置要求图:十1七、:借搭助铁变线速布箱置上图的(连一接)螺栓,将电瓶搭铁
线束布置要求:1、借助变速箱上的连接螺栓,将电瓶搭铁 线固定牢固,保证接触良好;此处固定螺栓时不得使用锯齿
线固定牢固,保证接触良好;此处固定螺栓时不得使用锯齿 垫圈,以免因发动机频繁震动使螺栓松脱,导致线束接触不
垫圈,以免因发动机频繁震动使螺栓松脱,导致线束接触不 良,不能起到导电作用。
共 17 页 第6页
储气筒 支架
镀胶支架 与橡胶耐 油线卡
图五:仓体封板过孔处
图六:左后减震器处
线束布置要求:1、在仓体封板过孔处,用胶圈或波纹管对 线束进行保护,以防止线束与仓体封板直接接触,摩擦破损; 胶圈或波纹管要固定牢靠,并涂仓体密封胶,如图示。
线束布置要求:1、左后减震器处,在储气筒支架上焊接镀 胶支架,用耐油橡胶线卡将线束固定在镀胶支架上,使线束 避开减震器。线束与减震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20mm。如图 示。
发电机处
图十五:发动机上线束布置图(四)
起动机线束 固定点
线束布置要求:1、发动机水泵处:选用 4016-00039 镀胶支
架,借助发动机水泵处工艺孔,将线束固定牢靠,如图示。
2、发电机处:选用 4016-00061 镀胶支架,借助发电机处工
图十六:起动机线束
艺孔,将线束固定牢靠,如图示。要求:发电机线束与传感 器线束分开固定,且不得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3、发电机线束端头与电机接线柱试连接后,确定长度,在 此基础上再增加线束活动余量 30-50mm。 4、发电机线束不得和搭铁线束捆扎在一起。
共 17 页 第5页
临时固定 线束及插 体
过棱角处加波 纹管保护
图三:仓体前封板前
图四:仓体上方
线束布置要求:1、临时固定线束需捆扎整齐,固定牢靠, 不得出现零乱、拖地的现象; 2、插体需用塑料布和透明胶带包扎,以起到防水、防尘、 防油的效果; 3、线束过横梁(支架或棱边)处,需加胶垫或波纹管保护, 以免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线束受到磨损。
141602122 6770CR 系列
共 17 页 第8页
左后轮
临时固定的 电瓶线束
图九:底盘主线束与发动机线束对接插体处
图十:左后轮后方电瓶线临时布置图
线束布置要求:1、线束插接体处应固定牢靠,插接体具体 线束布置要求:1、用塑料管卡将电瓶线固定在底盘左侧连
工艺要求参见《自制底盘线束作业指导书》线束插接件部分。 接板上,要求固定牢靠,线束不得有松动现象,保证批量一
工艺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自制 6770CR 底盘线束布置作业指导书
班级:汽检 141 学号:141602127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余帅辉 杜潜
校对
河南工学院汽车工程系 2016 年 12 月 16 日
编 制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 6770CR 系列自制底盘线束、管路布置,作业指导书内容着重以图片图示加文字说 明的方式,来明确指出线束在重点部位的布置位置及固定方式。对于文中图示或描述不详的部位会在后期 的改进中逐步完善。 本作业指导书中螺栓紧固规范:用手臂臂力以螺栓弹簧垫圈压平为准。 编写侧重点:以发动机处线束、管路布置为主。 启动发动机作业特别要求:用启动电源启动时,电源正极与启动机正极接线柱连接,必须用螺母拧上 连接,使接触紧密(不允许电源正极与启动机正极接线柱用手搭接)不得出现启动螺柱螺纹损伤或烧伤得 现象出现,且在发动机未启动或停止运转后,启动机螺柱套亚大管保护。电源负极与车架上牛腿末端连接 时,若出现漆面损伤必须及时涂黑漆处理。 线束、管路布置的基本要求:所有管路不得有划伤、漏气、打死弯现象,线束、气路、油路在发生 交叉处,应遵循线束在上,气路在中、油路在下的原则布置;所有线束、管路距热源距离应保证在 200mm 以上,如不能避免,均需做隔热保护,保护后,距热源距离应保证在 50mm 以上;所有线束、管路在过 大梁或支架棱边(角)处,均需做相应保护。 本车型所用物料:圆钢规格:直径φ 10mm。 说明:下面图片中只对线束布置安装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直.观.的说明,具体部位的操作应严格遵循《自 制底盘操纵工位作业指导书》的工艺规范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本工艺文件有不当之处,请及时与 生产工艺部联系,以便及时修订,使其更好地服务现场,指导生产。
黄油。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编制
校对
(日期) (日期)
余帅辉 2016.12
审核
会签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河南工学院 工艺文件名称
耐油橡胶线 卡固定牢靠
方向机
自制 6770CR 底盘管线 布置作业指导书
变速箱 左侧 (见图 八)
最后桁梁处线束
常闭电磁阀
图八:变速箱左侧
线束布置要求: 1、常闭电磁阀线束直接从底盘主线束上分
支下来,分支处线束要有固定点,插体连接后,线束不得过
紧,应留有活动余量,但不得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图七:变速箱上方线束布置总图
2、临时固定线束盘放整齐,固定牢靠;插体用塑料布和透
明胶带包裹严实,以起到防水、防尘、防油的效果。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编制
校对
(日期) (日期)
余帅辉 2016.12
审核
会签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河南工学院 工艺文件名称
自制 6770CR 底盘管线 布置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编号 适 用 范围
141602122 6770CR 系列
共 17 页 第 10 页
要求固定牢靠,下垂量不得大于 10mm。如图示。
编制
校对
审核
会签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余帅辉 2016.12
河南工学院 工艺文件名称
线束插接体处 应固定牢靠
自制 6770CR 底盘管线 布置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编号 适 用 范围
线束布置要求:1、如图示:借助车身连接板上点工艺孔和 大梁上点工艺孔,选用合适点镀胶支架,用耐油橡胶线卡将 起动机线束固定牢靠; 2、起动机线束端头与电机接线柱试连接后,确定长度,在 此基础上再增加线束活动余量 30-50mm。
编制
校对
审核
会签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良,不能起到导电作用。
2、搭铁线连接车身端,固定时必须把油漆除干净,同时使
2、借助车身连接板上的工艺孔,用耐油橡胶线卡固定电瓶 用锯齿垫圈和弹簧垫圈,使接线端子的不压线面与大梁接
搭铁线,要求搭铁线要单独固定,不得与其他线束捆扎在一 触,并在与大梁接触部位(锯齿垫片和大梁咬合接触处)涂抹
起,不得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线束布置要求:1、选用镀胶支架 4016-00072、4016-00039, 借助中冷器进气管支架上得工艺孔,用耐油橡胶线卡将线束
束和发电机线束固定牢靠。
固定牢靠。
要求:1.线卡与线束间无相对位移;2.发电机线束与传感器
线束分开固定,线束不得明显下垂,且均不得与其他部件发
生干涉,两相邻固定点间距 200mm。线束布置如图示。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编制
校对
(日期) (日期)
余帅辉 2016.12
审核
会签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河南工学院 工艺文件名称
仓体封板过 孔处胶圈涂 密封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