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重要的人类病毒举例

(二)重要的人类病毒举例

30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结果分析
+-


- HB 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
+-


- 急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带
+-


+ 急慢性乙肝(大三阳)
+-
-+ -+ --








+ 趋于恢复(小三阳)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血行传播,急慢性肝炎, 并与肝硬化、肝癌相关
缺陷病毒, HBV为其辅助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 世界范围传播,危害大,全球携带者3.5亿,我国1.2亿, 携带者10% ,可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
• 传染源(血清传染性)
• 病人——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活动期
• 携带者——具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1.血行传播
和构型有关,有的病毒致病机制不明。
48
类病毒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 为探索生命起源提供了一个新的低层次上的好对象 • 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好材料 • 为寻找动、植物的各类疑难杂症的病因提供了新思路 • 为有关生命本质的认识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49
二、拟病毒
• 是包裹在真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又称之为类类 病毒
正粘病毒 流感病毒
RNA病毒 副粘病毒


其他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
DNA病毒
腺病毒
3
感冒与流感
症状
感冒
流感
发烧
少见
常见(39-40oC)
头痛
少见
常见
全身不适
较轻
严重,可持续数周
流涕
常见
较不常见,量少
喉咙疼痛
常见
较不常见
呕吐、腹泻
少见
常见
病原体
多种(鼻病毒、
(二)重要的人类病毒举例
1、呼吸道病毒 2、肠道病毒 3、肝炎病毒 4、逆转录病毒 5、其他病毒
1
病毒的致病机理
• 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死亡,造成功能缺陷 • 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防御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
时也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 病毒可以长期潜伏于细胞中,造成长期的危害,有
的会导致肿瘤
2
1.呼吸道病毒
为什么会经常被流感病毒感染?
• 流感病毒不断地变化: 基因突变 基因重排
基因重排: 当两种不同的流感病毒同时感染一个细胞时, 所产生的子代病毒在装配时,可能装入两种病毒基 因组的任何一种。由于流感病毒基因组分为8个片
段,所以共可产生: 28=256种病毒
13
流感病毒的基因重排
流感病毒的 基因重排
43
*人类病毒的防治
• 抗生素抑制和控制了细菌性传染病,而病毒性传 染病却显急剧上升而占传染病的80%,其中占 15%恶性肿瘤由病毒诱发形成
• 防治病毒病的策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44
第二节 亚病毒
• 真病毒(Euvirus):非细胞类、均仅含一种核酸和 蛋白质二种组分
• 亚病毒: 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的总称 (Subvirus) 只含一种RNA(具有侵染性或单独不能
迫综合症和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
2009 年美国墨西哥爆发甲型H1N1流感
2010年8月14日报: 印度再现甲流,一周感染942 人,死亡83人
2013年3月 H7N9禽流感来袭中国
新亚型流感病毒;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确诊131人,37人死亡, 76人痊愈。 2013年4月下旬,北京疫苗研制工作进入动物免疫原性试验阶段。
24
HBV 基因组
1)不完全环状双 链DNA;
2)长链为负链 (分为4个开放 区—S、C、P、X) 编码全部已知的
HBV蛋白; 3)C区包括前C 基因和C基因,分 别编码HBeAg 和
HBcAg。
25
微生物学检查
• HBV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 • HBV五项指标
① HBsAg(乙肝表面抗原)、 ②抗-HBs(乙肝表面抗体) ③ HBeAg(乙肝e抗原)、 ④抗-HBe(乙肝e抗体) ⑤抗-HBc(乙肝核心抗体)
• 2.母婴传播(垂直感染,经产道,哺乳)

3.其它——接触传播(外分泌液,性途径)
23
乙肝病毒结构特点
形态与结构 • 结构:完整的HBV颗粒( Dane颗粒),呈球形, 42nm,具双层衣壳 1.外衣壳(相当于包膜):由脂质双层与蛋白质组成 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2.内衣壳 20面体,含有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3.核心:DNA(3200bp)及DNA聚合酶
26
HBV的抗原组成
HBsAg: • 血清HBsAg是感染HBV的重要标志 • 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s是中和
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27源自HBcAg• 存在于Dane颗粒中 • 不易在血液中检出 • 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 • 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G、IgM) • 血清抗-HBcIgM的检出,表明病毒在肝细
120nm。 • 具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NA) • 历史上高致病性的禽流感都是由H5和H7引起的 • 传染源:候鸟、家禽
16
• 禽流感病毒正在 攻击健康人细胞
17
2、肠道病毒
• 属小RNA病毒科 • 有72型 • 人类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71型) 新型肠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为72型)
LTSV
32400 29000 -
SCMoV
29000 26000 -
单链,线状 1.5×106 单链,环状 0.12×106 366
单链,线状 1.5×106 单链,环状 0.12×106 377
单链,线状 1.4×106 单链,环状 0.12×106 324
单链,线状 1.5×106 单链,环状 0.12×106 400或300*
侵染)或蛋白质(侵染或致病)一种组分
45
亚病毒研究简表
• 亚病毒:比真病毒更小更简的一类单分子病原体的总称 • 1971年阐明花生条纹病毒(PSTV)的病原物为一种具有感染性的低分
子量RNA,类病毒 • 1981年发现绒毛烟斑驳病毒VTM0V的病原物中含有两种RNA,其中大的
线状RNA-1和小的环状RNA-2共有时才具有感染性,后者为拟病毒 • 1982年从羊搔痒病中分离出一种具感染性的蛋白质分子,为朊病毒 • 1960、1969年发现了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
效果的跟踪检测: HIV RNA及CD4细胞
38
HIV/AIDS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
Ø 传染源: 患者和HIV无症状携带者
Ø 传染途径 性接触 血液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
*与HIV携带者的日常接触不会导致传染, 避免歧视更有利于HIV的控制
39
5、虫媒病毒
• 虫媒病毒是一大群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家畜 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
发热 头痛 腰疼 四肢酸疼
8
流感的全球大流行
• 1889-1890 “俄罗斯流感” • 1918-1919 “西班牙流感”,现代史
上最大的瘟疫,造成2000万人死亡 • 1957-1958 “亚洲流感” • 1968-1969 “香港流感”
9
1918大流感
主要攻击青壮年
美国人预期寿命的变化
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是指机体感染微生物后引起体液 中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12、IFN-α、IFN-β、 IFN-γ、MCP-1和IL-8等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是引起急性呼吸窘
胞中复制
28
HBeAg
• 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 是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 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 突变株可不产生HBeAg
29
免疫性
• 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阳转,持续6个月 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
•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情开始 恢复的征兆
• 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阳转,无保护作用, IgM可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IgG是HBV既 往感染的指标
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
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传染性
弱,散发 强,季节性、周期性
感冒和流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分别 是其他传染性疾病的15倍和2倍。普 通感冒由鼻病毒或冠状病毒引起。
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形态结构:球形;属RNA病毒;有包膜
核心壳:RNA(7-8个分节)、核蛋白、 RNA聚合酶
*RNA-2约含400个核苷酸,RNA-3约含300个核苷酸
51
拟病毒的生物学意义
Ø 探索RNA结构与功能及两种RNA间的依存和感染关系 Ø 构建拟病毒类弱毒疫苗 Ø 探讨生命本质及起源等问题
52
三、卫星病毒(satellite virus)
• 基因组缺损、依赖专一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和表达的小型伴生病毒。
口、咽、 胃、小肠
血液
病毒血 症
发热

骨髓
延脑
中枢性呼吸衰 竭死亡
颅神经运动核 颅神经瘫痪
肢体弛缓性瘫痪 呼吸肌瘫痪 躯干肌瘫痪
21
3、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 戊型肝炎病毒( HEV )
消化道传播, 急性肝炎, 不转为慢性及携带者
结构
基质蛋白(M蛋白):具有型的特异性
包膜
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