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品评、分析、鉴赏。
2. 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总结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互动设计1]
★课前播放《城南旧事》主题歌《送别》
★导入:CAI 播放《雨霖铃》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入情境。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
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
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郊的《游子吟》等等。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听马嘶”中的呆望; 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 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江淹)中包含的至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爱情词,一起走近词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情弦的脉动。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
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的文学。
困此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一些诗词,尤其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瑰宝,很耐咀嚼。
那么,词究竟是怎样一种诗体呢?哪位同学能简单讲讲吗?
CAI 提示: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的诗歌,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也叫“诗余”。
俗话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相聚、离别,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主线。
自古以来,人们就因相聚而欢欣,因离别而忧伤。
不是吗?离别,心情应是很沉重的,那种感情已无法用伤心、难过来形容。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感伤于离别而创千古佳作,或以诗,或以词,或以文。
无不情真真,意切切,催人泪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雨霖铃》就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写离别之情的词。
众所周知:宋词与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的两座高峰,后人习惯于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风格不同的两派。
豪放派往往气势磅礡,飘逸洒脱; 而婉约派则以清丽柔婉见长。
这种划分是针对对当时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
历史上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
比如说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东去”相当熟悉,可其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句,这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
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关于柳永,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
[ 互动设计2] 我所知道的柳永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永”。
教师补充,CAI 提示:柳永(约980-- 约1053 年),原
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
词。
”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
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 年)54 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以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
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类就反映了他当时的这种复杂的心情。
[ 互动设计3] 朗读指导
CAI 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句子的节奏)诵读指导: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
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 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
有些乐句中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
“豆”,“豆”相当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 互动设计3] 根据问题,自行研读:
1. 哪些句子能体现这种伤感之情?
2. 请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和景物描写。
3. 体会词中关键字的妙处。
CAI:
[ 互动设计4] 问题探究
1.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一句?请说说理由。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 霸桥折柳”是什么意思?
CAI :古代长安东跨水架有一桥,叫霸桥,汉代人们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后因以“折柳”为赠别的代称。
三、拓展延伸
[ 互动设计5] 赏析柳永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③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④还无味。
衣带渐宽⑤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解: ①伫倚危楼: 伫,长时间。
危楼,高楼。
②黯黯: 阴沉、愁闷,心神沮丧的样子。
此句说远望天边伤春惜别的愁绪凄然涌上心头。
③疏狂:狂放散漫,即也想放纵一回。
④强乐:勉强寻欢作乐。
⑤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
”
CAI 点拨:这是一首怀之作。
作者把流落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
念情人的缠绵结合起来,上片登高望远,“愁生天际”,把无形的愁写得形象而具体。
“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出一种相思,万般愁怨而无法诉说的情态。
下片写想放纵一下自己,喝个一醉方休。
然而对酒当歌仍然难解愁。
苦中作乐,更觉无味。
尽管这般苦闷有伤身体,可是“衣带渐宽”“人憔悴”,都不算什么,绝不后悔。
后两句是全词的高潮,是真情所在。
四、背诵练习播放视频、提示字幕,在轻松愉悦中朗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