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吨位丈量工作总结

船舶吨位丈量工作总结

船舶吨位丈量工作总结篇一: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细则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一、实施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长20米及以上的国内航行船舶。

为境外建造需要在中国办理临时登记的船舶不在实施范围内。

船长20米以下国内航行船舶的吨位丈量维持现有管理模式不变,其申请受理、审图、丈量与发证仍然由受理检验的船检机构负责,船舶吨位证书沿用原证书格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吨位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授权中国船级社签发。

二、实施时间本细则自XX年9月1日起实施。

自实施之日起,船检机构不再为适用船舶签发“船舶吨位证书”。

三、工作分工(一)流程分工。

1.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吨位丈量申请的受理、吨位计算与现场丈量、吨位证书的打印发放由船检机构负责实施;船舶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由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实施,其中, 对于业务量特别大或业务过于分散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经批准后可设立工作站点或调派有资质的复核人员从事吨位复核工作,但“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须由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实施。

“船舶吨位证书”签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负责实施。

2.国内航行入级船舶由中国船级社受理检验申请、进行吨位丈量、出具相应检验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统一组织实施船舶吨位的复核和发证工作。

(二)管辖分工。

1.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吨位复核发证的管辖。

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的吨位复核按照检验地进行管辖,各直属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各自辖区(与直属海事局船检管理辖区相同)内在直属海事系统登记或拟在直属海事系统登记的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的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的签发工作;各省级地方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各自辖区内在地方海事系统登记或拟在地方海事系统登记船舶的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的签发工作。

2.现有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换发新版“船舶吨位证书”和持有新版“船舶吨位证书”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在营运中发生船名、船籍港的变更和证书遗失、破损情况处理的管辖。

对于现有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换发新版“船舶吨位证书”,和持有新版“船舶吨位证书”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在营运中因船名、船籍港的变更和证书遗失、破损需要重新签发和换发证书,按照船籍港进行管辖,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分别负责签发各自辖区内船籍港登记船舶的“临时船舶吨位证书”,其中,船籍港变更的证书换发由变更后的船籍港所辖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

“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后,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将相关材料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经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签发“船舶吨位证书”。

持旧版“船舶吨位证书”的现有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如不符合直接换发条件,在船籍港所在地有管辖权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辖区以外进行坞内检验申请换发新版船舶吨位证书,应从工作便利出发,可以由船籍港所在地有管辖权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指派人员赴检验地开展实船复核,也可以由其委托检验地有相应管辖权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开展复核和发证工作。

3.国内航行入级船舶吨位丈量复核发证的管辖。

对于国内航行入级船舶,包括新建、改建、初次检验以及营运船舶变更船名、船籍港的证书重发,证书遗失补发、破损换发和现有“船舶吨位证书”换发,统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实施管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负责签发“船舶吨位证书”。

四、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复核发证工作程序(一)新建和改建船舶的复核发证。

新建船舶系指实施方案生效之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似建造阶段的船舶。

改建船舶系指在实施方案生效之日及以后开工改建且改建涉及船舶吨位变更的船舶。

1.申请受理船舶吨位(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船舶吨位丈量工作总结)丈量申请由船检机构在受理船舶建造检验申请时一并受理,船检机构在正式受理检验申请的同时将受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报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

2.复核提请船舶下水日的7个工作日前,船检机构应向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提请复核。

提请复核时应将经审查批准的以下图纸资料以当场递交、邮寄等方式送至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1)船舶吨位丈量复核发证提请表(附件1)(2)总布置图(3)型线图(4)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计算书或邦氏曲线表(5)主要横剖面图(6)基本结构图(7)船体说明书(8)与(2)-(7)项有关的审图意见书(9)其他与吨位丈量有关的图纸资料(10)船舶吨位计算书(完工前复核提交)对于同一船厂建造并使用同套图纸的船舶,如不涉及适用法规变化,后继船舶可免除递交上述第(2)-(9)项资料,但应在第(1)项所述的船舶吨位丈量复核发证提请表中予以说明。

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应对材料完整性进行确认,并将确认回执通过传真(或其它方式)和船舶吨位丈量管理系统告知提请人。

船舶完工7个工作日前,船检机构应向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补充提交经确认的船舶吨位计算书。

3.下水前实船复核船检机构在提交复核提请后,应根据船舶建造进度情况将适合下水前实船复核的时间(该时间应不晚于船舶下水日前3个工作日)通过传真(或其它方式)和船舶吨位丈量管理系统告知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

确定下水前实船复核具体时间时,复核人员应尽可能与现场验船师同时在场开展复核,具体方式可在双方联合工作机制中确定。

下水前实船复核应依据复核提请时提交的批准图纸资料,如复核提请后,批准图纸发生变动或未按原批准图纸施工,提请人应及时补充提交变动部分最新的批准图纸。

下水前实船复核主要核查船体水下部分的船图一致性并记录有篇二:船舶吨位丈量统一实施细则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一、实施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长20米及以上的国内航行船舶。

为境外建造需要在中国办理临时登记的船舶不在实施范围内。

船长20米以下国内航行船舶的吨位丈量维持现有管理模式不变,其申请受理、审图、丈量与发证仍然由受理检验的船检机构负责,船舶吨位证书沿用原证书格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吨位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授权中国船级社签发。

二、实施时间本细则自XX年9月1日起实施。

自实施之日起,船检机构不再为适用船舶签发“船舶吨位证书”。

三、工作分工(一)流程分工。

1.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吨位丈量申请的受理、吨位计算与现场丈量、吨位证书的打印发放由船检机构负责实施;船舶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由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实施,其中, 对于业务量特别大或业务过于分散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经批准后可设立工作站点或调派有资质的复核人员从事吨位复核工作,但“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须由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实施。

“船舶吨位证书”签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负责实施。

2.国内航行入级船舶由中国船级社受理检验申请、进行吨位丈量、出具相应检验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统一组织实施船舶吨位的复核和发证工作。

(二)管辖分工。

1.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吨位复核发证的管辖。

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的吨位复核按照检验地进行管辖,各直属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各自辖区(与直属海事局船检管理辖区相同)内在直属海事系统登记或拟在直属海事系统登记的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的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的签发工作;各省级地方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各自辖区内在地方海事系统登记或拟在地方海事系统登记船舶的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的签发工作。

2.现有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换发新版“船舶吨位证书”和持有新版“船舶吨位证书”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在营运中发生船名、船籍港的变更和证书遗失、破损情况处理的管辖。

对于现有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换发新版“船舶吨位证书”,和持有新版“船舶吨位证书”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在营运中因船名、船籍港的变更和证书遗失、破损需要重新签发和换发证书,按照船籍港进行管辖,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分别负责签发各自辖区内船籍港登记船舶的“临时船舶吨位证书”,其中,船籍港变更的证书换发由变更后的船籍港所辖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

“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后,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将相关材料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经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签发“船舶吨位证书”。

持旧版“船舶吨位证书”的现有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如不符合直接换发条件,在船籍港所在地有管辖权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辖区以外进行坞内检验申请换发新版船舶吨位证书,应从工作便利出发,可以由船籍港所在地有管辖权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指派人员赴检验地开展实船复核,也可以由其委托检验地有相应管辖权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开展复核和发证工作。

3.国内航行入级船舶吨位丈量复核发证的管辖。

对于国内航行入级船舶,包括新建、改建、初次检验以及营运船舶变更船名、船籍港的证书重发,证书遗失补发、破损换发和现有“船舶吨位证书”换发,统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实施管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负责签发“船舶吨位证书”。

四、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复核发证工作程序(一)新建和改建船舶的复核发证。

新建船舶系指实施方案生效之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似建造阶段的船舶。

改建船舶系指在实施方案生效之日及以后开工改建且改建涉及船舶吨位变更的船舶。

1.申请受理船舶吨位丈量申请由船检机构在受理船舶建造检验申请时一并受理,船检机构在正式受理检验申请的同时将受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报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

2.复核提请船舶下水日的7个工作日前,船检机构应向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提请复核。

提请复核时应将经审查批准的以下图纸资料以当场递交、邮寄等方式送至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1)船舶吨位丈量复核发证提请表(附件1)(2)总布置图(3)型线图(4)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计算书或邦氏曲线表(5)主要横剖面图(6)基本结构图(7)船体说明书(8)与(2)-(7)项有关的审图意见书(9)其他与吨位丈量有关的图纸资料(10)船舶吨位计算书(完工前复核提交)对于同一船厂建造并使用同套图纸的船舶,如不涉及适用法规变化,后继船舶可免除递交上述第(2)-(9)项资料,但应在第(1)项所述的船舶吨位丈量复核发证提请表中予以说明。

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应对材料完整性进行确认,并将确认回执通过传真(或其它方式)和船舶吨位丈量管理系统告知提请人。

船舶完工7个工作日前,船检机构应向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补充提交经确认的船舶吨位计算书。

3.下水前实船复核船检机构在提交复核提请后,应根据船舶建造进度情况将适合下水前实船复核的时间(该时间应不晚于船舶下水日前3个工作日)通过传真(或其它方式)和船舶吨位丈量管理系统告知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