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思考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思考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思考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大气污染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减少环境污染和石油依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未来5-1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

近期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我区具有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我们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加大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力度,实现我区电动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这对于巩固和扩大我区汽车产业优势、推动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根据区领导的批示精神,我局会同经科局、保税业务局组成联合课题组,多次到省市发改委、经贸委汇报沟通,逐一梳理我区现有汽车产业项目,并赴广汽集团、本田(中国)、力柏科技等相关企业进行专题调研。

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新能源汽车是应对石油资源紧缺和汽车产业迈向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汽车产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石油消耗和大气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

目前,全球交运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60%,在中国,汽车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35%;出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需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中国为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美国60%以上的原油消费来自进口。

同时,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急剧增加,加速了地球变暖趋势。

据国际能源署2006 年估计,全球16%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汽车的尾气,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汽车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排放日益加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节能和减排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发展新能源汽车既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

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范围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臵),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具体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简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即指在燃料或动力系统上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有所区别的汽车。

有专家总结,新能源汽车实际就是新燃料汽车和新动力汽车的总称。

从发展趋势来看,以燃料电池为基础的电动汽车是全球各汽车公司公认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具有高效节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由产品开发期逐渐向市场导入期过渡。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由于受到电池技术困扰,还没有一款非常完善可实现产业化的产品。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只是电动汽车的过渡产品,以燃料电池为基础的电动汽车是目前全球各汽车公司公认的发展方向。

预测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70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46亿安时,相关产业链发展空间确实非常广阔。

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积极推出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专项计划,颁布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支持力度,推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以期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资金不低于10亿美元,累计投入已达100多亿美元。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扶持政策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2009年全国汽车工业增加值是7400多亿,占GDP比重2.1%,解决就业人数4000多万,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重上升到14%。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不成熟,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价格缺乏竞争性等不利因素,但新能源汽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大约占整个汽车销售量的10%—15%。

“八五”期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期间,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以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体系方面,我国已完成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即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为“三横”)。

目前,列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目录的有24家企业,47个品种,涵盖了普通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车型有轿车、客车、环卫清扫车等车型。

经批准和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一共30项,整车标准13项,关键零部件标准13项,基础标准4项,电动摩托车标志4项,其中最关键的22项标准被列为新能源汽车准入标准,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并不落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方面已形成约1800项专利。

在技术层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技术、几种电动车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取得长足进步,一批自主创新新能源轿车相继上市销售。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属幼稚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

2009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到2011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同时,国家又先后确定了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和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等20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以0.4万元到60万元不等的成本差价财政补贴鼓励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启动“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和百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旨在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由实验样车阶段走向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

与此同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自2010年6月1日起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

另外,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也即将批准出台。

上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3.广东省、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广东省是国内汽车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已基本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三大国际汽车巨头本田、丰田、日产和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都集聚在广州,汽车制造业已成为广州市的首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都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汽车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2010年3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形成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产量5%左右的目标。

5月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发展新能源汽车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发展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适时发展燃料电池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15年,形成15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珠三角地区主要有四个厂家在力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分别是比亚迪(纯电动)、日产(纯电动)、丰田(混合动力)和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和纯电动)。

其中,混合动力凯美瑞已推向市场,价格比同款传统汽车高出10万元。

比亚迪电动汽车计划下半年推向市场。

二、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一)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我区以汽车及零配件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进入发展快车道,也将为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至2009年底,全区汽车工业企业约1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5家(当年新增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97.9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7%,同比增长28.8%(见图1);实现工业增加79.85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4%,同比增长29.2%;实现利润27.36亿元,同比增长31.5%。

图1其中,现有整车生产、改装汽车生产各企业1家: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整车生产企业,2009年全年汽车整车生产近3万辆;广日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改装汽车生产企业,全年改装汽车245台,同比增长76%。

其余均是汽配企业,主要生产汽车主要零部件、汽车电子系统、汽车装饰部件等,2009年规模以上汽配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2.44亿元,占规模以上汽车工业总产值的91.4%(见图2)。

图2相对于我区传统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现有两个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研发项目。

一是广州力柏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力柏电池科技项目,主要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格的磷酸铁锂电池(曾应用于北京奥运公交大巴,并已在大连建成首条全自动化试生产线)和电池系统,并为电动大巴和轿车设计和建设充电站。

公司拥有13项专利技术(其中3项技术已授权,6项技术在审批过程,3项技术在申请中),其核心技术覆盖了电动车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站等所有关键环节。

该项目目前已通过我区土地评审,计划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建设和调试,投产后年产值达到3个亿。

另外,该公司正着手进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研发和对外开展充电站运营服务,该项目目前正在审批当中。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精神,广州力柏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在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纯电动乘用车中的应用均处于发展期,国家允许该产品进行批量生产,但只能在批准的区域内示范推广。

另一项目是广州市泓源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的燃料电池项目。

该司成立于2004年,属民营企业,位于我区科学城创意大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