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概况介绍新
火车站
成都火车站在成都本地被称为成都火车北 站,原因是成都实际上有四个火车站,包括东、 南、西、北四站。北站是客运站。南站是货运 站。 成都车站地处宝成、成渝、成昆、达成铁 路干线的交汇点,是成都铁路局管辖内唯一的 客运特等站,担负着宝成、成渝、成昆、达成 线经由成都到全国各站的旅客运输。 站名:成都站即成都北站。 站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二段; 历史:建于1952年; 位置:离重庆站504公里(成渝线);离达州站 403公里(达成线);离昆明站1100公里(成昆 线); 归属:隶属成都铁路局管辖; 等级:现为一等站; 客运:成都铁路局管内唯一的客运特等站,担 负着宝成线、成渝线、成昆线、达成线经由成 都到全国各站的旅客运输。行包托运、货物整 车运输任务,每日开行旅客列车46对,发送旅 客3.3万人,高峰日达到5万,日均行包作业量 超万件; 货运:仅办理专用线、专用铁道整车货物发到。
地理位置
地理: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 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 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 都平原上。 方位: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东 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 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 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 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 都遗留下来的较成 规模的清朝古街道, 与大慈寺、文殊院 一起并称为成都三 大历史文化名城保 护街区。宽巷子与 窄巷子是成都这个 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往昔的缩影,一个 记忆深处的符号。 宽窄巷子历史 文化片区,由宽巷 子、窄巷子和井巷 子三条平行排列的 老式街道及四合院 落群组成,是成都 市三大历史文化保 护区之一,是老成 都“千年少城”城 市格局和百年原真 建筑格局的最后遗 存,也是北方胡同 文化和建筑风格在 南方的“孤本”。
智慧诚信
外来文化与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使成都人充满灵性和智慧,形成了善于创 新、敏于把握时代风尚的传统。都江堰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至今仍然发挥 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理念,是成都大 智慧的集中体现。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范畴,当今世界,市 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越要求政府诚信、行业诚信、市民诚信, 这也是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成都掠景
70年以前的成都第 一郊外公园照片
70年以前的成都市少城 公园大门照片
1980年九眼桥
都江堰
成都体育中心
合江亭
成都掠景
城市精神
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
和谐包容
体现成都城市精神的“和谐包容”,首先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水环境的和 谐相处。成都是一座典型的“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水 是蜀文化的根本精神。从汉晋时期的“二江珥市”到唐代以后的“二江抱 城”,到当代成都人引以自豪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城市雨污分流工程,都 表明成都城市的繁荣与水的联系。 成都人崇文重教、平和友善的处事风格营造了团结和睦的城市氛围,以开放、 包容的胸襟气度广泛吸纳外来文化,塑造了成都精致但不失大气、广博而又 高雅的文化品位。从秦汉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成都历史上 出现了多次移民高潮。从古至今,众多的名人曾聚集在成都,为成都留下大 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城市发展
1993年开始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不仅恢复了成都市两江环抱的历史特色,还使成都“三城相重”的 古城特色和“环古城垣文化风景线”清晰可辨。“三城相重”,即以原东、南、西、北4条传统大街为空 间骨架的旧“大城”;以原少城(满城)长顺街为“鱼脊骨”,将军衙门为“鱼头”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的 街区;以旧皇城(今展览馆)为中心,羊市街、西玉龙街、东城根街、顺城街、东西御街为周线构成的 正南北向空间框架。成都市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现代化的商贸、金融中心和交 通、通讯枢纽。
园、明蜀王陵、升庵桂湖、邛窑遗址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
文化艺术
川剧:早有“蜀戏冠天下”之誉的成都是我国戏剧之乡。形成于清 代的川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繁多,文字优美,幽川 剧变脸默风趣,表现手法丰富,程式化动作含蓄隽永,器乐帮腔独 具特色,尤其是“变脸”、“吐火”等绝技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 止。
民俗文化
成都民俗具有鲜明的“水文化”特征:成都是一座典型的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岷江自古即是滋 润成都平原的生命之源,是哺育成都城市的母亲河。 成都民俗具有注重生活情趣的特征:成都是一座善于品味生活、富于生活情趣的城市。时至今日成都仍 以休闲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闻名海内。 唐代成都的八大景观 庙会、花会、灯会、采桑、芙蓉、濯锦、织锦、酿酒。
川菜:美不胜收的农产品为成都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来自 各省移民的不同饮食习尚互相融合,造就了成都这个美食之都源远 流长的饮食文化、高超绝伦的烹饪技艺。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被视为和平与友 谊的象征而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61年,当世界野生生物 基金会成立之际,各国代表一致推选以大熊猫形象作为这个国际组 织的会徽、会旗。大熊猫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川、陕、甘三 省,目前的野生大熊猫总数不足10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在四 川境内,成都市郊的都江堰、崇州、大邑、彭州都有少量大熊猫出 没。
成 都 北 站
之前投标的成都站
成都双流机场是中国六大 航空枢纽之一,开通国际、 国内航线140余条,航线 总长16万公里,运输能力 达9亿吨公里,通航国际 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是 国航西南、四川航空和鹰 联航空等航空公司的基地 机场。
文化景观
风景名胜
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 森林公园 国家级: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森林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白水河森林公园。 省级:鸡冠山森林公园、白鹿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两河城市森林公园。 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都江堰、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刘氏庄
务实创新
成都城市务实创新的精神,体现在成都城的兴建上。成都在最初筑城时就没 有按坐北朝南的规矩修建,而是适应地形,利用河道,将城垣走势取为西 北—东南,体现了适应地理环境,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理念。务实,是当代成 都城市精神的突出特征。成都市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一项市政建设,是彻底 整治城区水环境。这项工程耗资几十个亿,既没有修建纪念广场,也没有醒 目的标志性建筑,而是默默地为保障成都市水环境发挥作用,成都城市的务 实精神,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 创新是成都城市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之内,四周群山 环绕。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反而极大地激发了成都人富于想象、勇于开拓创 新的能力。成都创新争先的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而且 还表现为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振臂一呼的率先奋起。
气候: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 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空气潮湿。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 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历史沿革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 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 (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 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 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春熙路地区是指成都市东大街以北,南新 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 路以西的范围及临街区域,面积约20公顷。该 区域内有商业网点700余家,网点总面积约22万 平方米。全长1。1公里,道路规划宽度20米。 春熙路位于成都市中心,是一条历史悠久,热 闹繁华的商业街,是成都最具代表性、最繁华 热闹的商业步行街。 成都的春熙路是1924年被命名的,距今83 年,号称百年金街。据有关历史资料查证,春 熙路的前世肇始于商贾,发命于官府,完成于 军阀时期。
发展定位 :“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即: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交通和通信枢纽,西部物流和商贸 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况
成都是宝成、成昆、成渝、达成以及未来沪汉蓉、成兰、成贵、川青、川藏等铁路干线,成绵乐、成西、 成渝城际铁路的交汇点,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和六大铁路客运中心之一,成都北编组站是西南地 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成都是108(北京—昆明)、213(兰州—云南磨憨)、317(成都—那曲)、318(上海—西藏友谊 桥)、319(厦门—成都)、321(广州—成都)等国道的交汇点。2007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20100公 里,其中高速公路437公里。全市拥有汽车84万辆,其中私人拥有68.1万辆,居全国第三。
成都市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