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表现与基本病变
骨的成分
水 占新鲜骨的20~25% 有机质的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和骨 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 无机质的钙和磷、纤维。
骨的骨化
骨化分为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与混合性化 膜内化骨、 膜内化骨 骨。
膜内化骨是由间充质(间叶细胞)凝成结缔 组织直接发育成骨,见于大部分扁骨(如头 盖骨、面骨)和所有长骨的骨膜下骨化(即 长骨增粗)。
小儿长骨的X线表现 小儿长骨的 线表现
分为骨干(diaphysis)、干骺端(metaphsis)、骨 骺(epiphysis)、骨骺板/线(epiphyseal plate or line) 几个部分。
1. 骨干 骨皮质外面是外骨膜,为软组织密度, 故在X线片上不显影。骨皮质含钙多为骨密质。X 线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骨干中部最厚,向两 端延伸性变薄,外缘光滑整齐。骨干中央为骨髓腔, 含造血组织和脂肪组织,X线表现为由骨干皮质包 绕的无结构的半透明区。
成人长骨
子骨与副骨
骨与关节正常X线解剖
依骨骼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异状骨。
左手正斜位
腕部正侧位
肘关节侧位
右肩正位
踝关节正侧位
右膝正侧位
成人髋关节与儿童骨盆
柱 脊柱由脊椎和其间的椎间盘所组成。 一般,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 和尾椎4个。颈、胸、腰椎各脊椎间都可活动,而骶 椎与尾椎则分别连成骶骨和尾骨。除颈椎1~2外, 每个脊椎分椎体及椎弓两部分。椎弓由椎弓根、椎 弓板、棘突、横突和关节突组成。同侧上下两个关 节突组成脊椎小关节,有关节软骨和关节囊。 脊椎顺列曲度在婴儿时只有一个后突的曲度。 能站立时,脊柱即显示四个弯曲,近于成年的曲度。 成年时,颈椎段前突;胸椎段后突,以胸椎7明显; 腰椎段前突,以腰椎4明显;骶骨及尾骨则明显后突, 尤以女性为甚。
混合型化骨 开始为膜内化骨,后为软骨内 化骨(如锁骨和下颌骨)。
骨的发育与生长
横径生长 外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内骨膜的破骨细胞吸收破坏使皮质内层形 成骨松质→髓腔。
纵径生长 骨骺板的细胞从骨骺向干骺端移行:软骨 细胞增殖带(靠近骨骺的成软骨细胞)→成 熟带(增殖带以下的软骨细胞成熟区)→先 期钙化带(成熟软骨细胞被钙化区) 成形 主要表现为干骺端变化明显(应力作用)。
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骨关节的X线检查主要用摄片,不用透视。只在 火器伤寻找异物与定位时和在外伤性骨折与脱位进行 复位时采用。 摄影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任何部位,包括四肢长 骨、关节和脊柱都要用正、侧两个摄影位置。某些部 位还要用斜位、切线位和轴位等;②应当包括周围的 软组织。四肢长骨摄片都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在 行脊柱摄影时,例如摄照腰椎应包括下部胸椎,以便 计数;③两侧对称的骨关节,病变在一侧而症状与体 征较轻,或X线片上一侧有改变,但不够明显时,应 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摄照对侧,以便对照。
脊
腰椎
基本病变X线表现 基本病变 线表现
骨关节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X线表现多种多样, 但大多包括下列一些基本病变。了解基本病 变的病理变化及其X线表现,对诊断骨关节疾 X 病是重要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观察这些X线变 化,加以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
骨骼的基本病变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一 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1g骨内有 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骨在质上正 常,化学成分不变。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 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3.骨髓腔 骨的中央位骨髓腔,充填骨髓组织。
软骨
蓝色透明的玻璃样软骨:即透明软骨,如 鼻、支气管、肋软骨等。 黄色弹力软骨:如外耳、听道、会厌、喉 软骨等。 纤维软骨:如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软 骨等。
特点:
没有专门的血管供应,仅靠渗透营养,故 损伤后难以修复。 没有神经支配。
作用:
支撑——椎间盘占脊柱的1/4(占一定的空 间)。 缓冲——骨关节面在应力作用下不会变形。 保护——骨性关节面(骨皮质)很薄,但 不会被关节腔内的液体渗入到骨髓腔内。
骨与关节
骨关节总论
骨骼含有大量钙盐,密度高,同其周围的 软组织有鲜明的对比,而在骨骼本身的结构中, 周围的骨皮质密度高,内部的松质骨和骨髓比 皮质密度低,也有鲜明的对比。由于骨与软组 织具备良好的自然对比,因此,一般摄影即可 使骨关节清楚显影,而骨关节疾病也易于在X线 片上显示出来,经观察、分析可作出诊断。
3. 骨骺 在胎儿及儿童时期多为软骨,即骺软骨, X线片上不显影。骺软骨有化骨功能,在骨化初期 于骺软骨中出现一个或几个二次骨化中心,即骺核。 X线表现为小点状骨化影。骺软骨不断增大,而骺 核也不断骨化增大,形成松质骨,边缘由不规则变 为光整。X线片上,常将这样的骺核称之为骨骺, 其边缘仍有薄层软骨。骨骺的干侧软骨成骨逐渐停 止,形成一层薄的骨质,为骨骺终板,X线表现为 一条骨性致密影。 4. 骨骺板/线 当骨骺与干骺端不断骨化,两者间 的软骨呈板状时,则称为骨骺板。随着骨的生长, 骨骺软骨板逐渐变小呈线状结构,X线片上呈横形 透明线,位于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称之为骺线。最 后骨骺线消失,即骨骺与骨干结合,完成骨的发育。 X线表现为骺线消失。
二、特殊检查 (一)体层摄影 在骨关节本身结构复杂 或同其他结构重迭的部位,体层摄影可使结构 显示清楚。对骨病亦可更清晰地显示病灶。 (二)放大摄影 使用微焦点X线管通过 X线影像的直接放大,可观察骨骼细微结构和 轻微变化。多用于检查局部骨小梁结构和小的 骨关节。
三、 造 影 检 查 (一)关节造影 关节内的软骨盘、关节 囊、滑膜及韧带等均为软组织,彼此间密度一 致,在平片上缺乏对比,这些软组织的损伤和 病理改变需向关节腔内注入造影剂,形成人工 对比才能观察,即关节造影。 关节造影一般用气体作为造影剂,或用有 机碘水剂注入关节腔内。也可同时注入有机碘 水剂和气体行双重造影。 (二)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多用于肢体动 脉。主要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良、恶性肿瘤 后的鉴别,对后者,根据肿瘤的血管形态改变、 肿瘤血流情况和邻近血管的移位等骼的骺软骨内 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龄和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 即骺线完全消失时的年龄,就是骨龄(bone age)。 根据正常男女人体各骨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骺与干骺 端结合时期的差别范围可制定一个正常骨龄标准, 用这个方法估计骨的发育情况骨龄标准,用这个方 法估计骨的发育情况即骨龄判断,虽不够准确,但 较简便易行,为较多人采用。也有人根据儿童年龄 增长而出现的骺有规律性X线变化来判断骨龄,这 个方法比较准确,但因程序比较复杂,较少应用。 “头钩三月舟,大小角豌豆,一岁出两个,七岁全 出够”。 测量骨龄是了解被检查者实际骨发育的年龄,并与 正常儿童骨龄标准相比。如骨龄与被检查者实际年 龄不符,且相差超出一定范围,常提示骨发育过早 或过晚,对诊断内分泌疾病有一定的价值。下图是 天津地区国人的四肢骨龄正常标准,可供参考。
骨破坏——胫骨下端干骺端及骺结核于干骺端及骺骨松质中可见局限性 密度减低(箭头所示),形成缺损,其中无骨质结构,过缘较清楚。邻 近无骨质增生,也无骨膜反应。
骨质破坏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不 同病因造成的骨质破坏,在X线表现上虽无特征, 但由于病变的性质、发展的快慢和邻近骨质的反应 性改变等,又形成它各自的一些特点。如炎症的急 性期或恶性肿瘤,骨质破坏常较迅速,轮廓多不规 则,边界模糊。而炎症的慢性期或良性骨肿瘤,则 骨质破坏进展缓慢,边界清楚,有时还可见一致密 带状影围绕,且可使局部骨骼轮廓膨胀等。骨质破 坏是骨骼疾病的重要X线征,观察破坏区的部位、 数目、大小、形状、边界和邻近骨质、骨膜、软组 织的反应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病因诊断有较大的 帮助。
正常
疏松
软化
骨质软化 骨质软化(osteomalacia)是指一定单 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因此,1g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骨发生软化。组织 学上显示骨样组织钙化不足,常见骨小梁中央部分 钙化,而外面围以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 骨质软化的X线表现主要是由于骨内钙盐减少而引 起的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与骨质疏 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系因骨组织 内含有大量未经钙化的骨样组织所致。由于骨质软 化,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此外,还可见假骨 折线,表现为宽约1~2mm的光滑透明线,与骨皮 质垂直,边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 上段和胫骨等。
影响骨发育的因素 骨组织的生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一是 由成骨细胞的作用形成细胞外的有机质,骨细 胞埋置于其中,形成骨样组织。二是矿物盐在 骨样组织上的沉积。与此同时,还由破骨细胞 作用进行骨吸收。如此,维持正常骨组织代谢 的平衡。如果成骨细胞活动、矿物盐沉积和破 骨细胞发生变化。都将影响骨骼的发育。其中 关系密切的有钙磷代谢、内分泌和维生素等。
前臂及小腿骨骨质软 化—佝偻病 骨质普遍密度减低, 骨皮质薄,边缘不清, 骨小梁模糊,骨变弯、 变形。干骺端宽大呈杯 口状变形,骺与干骺干 骺端距离增宽。骺边缘 模糊。腕骨出现少
在成骨过程中,骨样组织的钙盐沉积发生障 碍,即可引起骨质软化。造成钙盐沉积不足 的原因可以是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功能 减退,肾排泄钙磷过多和碱性磷酸酶活动减 低。骨质软化系全身性骨病,常见者发生于 生长期为佝偻病,于成年为骨软化症。亦可 见于其他代谢性和氟中毒骨疾患。
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destruction of bone) 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 织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 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或骨皮 质均可发生破坏。 骨质破坏的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 结构。骨皮质破坏,在早期发生于哈氏管周 围,X线上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 呈虫蚀状。
2. 干骺端 由松质骨组成,骨小梁彼此交 叉呈海绵状(骨纹理),周边为薄的骨皮质。 顶端为一横形薄层致密影,为干骺端的临时 骨化带,是骨骺板软骨位干骺端软骨基质的 钙化,经软骨内成骨即为骨组织代替,形成 骨小梁,经改建塑形变为干骺端松质骨结构。 此临时钙化带随着软骨内成骨而不断向骨骺 侧移动,骨即不断增长。骨干与干骺端间无 清楚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