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方言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浅谈方言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浅谈方言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浅谈方言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广西梧州话和广东粤语为例【摘要】悠悠五千年历史,灿灿古国文化,其意深,其味浓,语言更是如此。

少数民族语言就有几十种,汉语虽有通行于全国的共同语普通话,但各地方言在各自的土地上仍然很活跃。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

方言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当地的人文性格是相互吻合的、相互映衬的。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梧州白话和广东粤语的历史关系,分析两种方言的用语交集和分析当地方言给两地带来的发展,指出方言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影响的原因,提出如何充分利用方言这一历史契机和如何处理好方言对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方言;当地经济文化;影响;建议;1引言据《成都商报》报道,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四川团代表童若春已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翔联合30多位人大代表也联名提出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议案。

在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方言的保护是其中必不可少而又极其重要的内容。

方言是地域文化重要载体,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方言是语言学及历史研究珍贵材料。

方言更具表现力,是普通话取之不尽的营养。

方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对经济发展也存在着重大的作用。

本文对广西梧州话和广东粤语为例,探讨方言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意义。

2方言的历史和分布2.1广西梧州白话和广东粤语的历史关系广东,简称粤,而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们所讲的语言,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粤语”了。

追溯到粤语的起源,据一般说法,为宋代时期中原一带居民逃难来到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岭南,与祖居于此的越族人杂居后混合产生出的一种语言。

所以在现代粤语中,明显可见古汉语的痕迹。

如粤人把“没有”讲作“无”,他(她)讲作“佢”,节省讲作“悭”等,这都是古汉语的用法(“悭”本意为吝啬,后引申出节省的意思。

广西的梧州话,与人们所讲的粤语很接近,发音也比较标准。

传统的说法,权威的《辞海》、《辞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当代专家学者的说法,梧州白话与粤语的发源有着渊源的关系,其音、义有着莫大的关联,其两者有着历史的承接并有发扬其优良的语言特色,为语言文化保留着新鲜的文化特产。

2.2说粤语和梧州白话的统计分布粤语在广西西通常俗称为“白話”,平話也經常俗稱為“土白話”。

廣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编撰的《广西大百科全书》称,粤语为广西第一大方言。

“粤语也是唯一一种发源于广东地区的汉语方言,也是在广东省占有主流地位的方言,故称广东话,2008年已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语言。

在学术上,广东话不等同于广东方言。

广东话指的是发源于夏朝的汉族语言,也就是粤语。

今天,大概有着接近一亿使用者的粤语。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4个,即南宁、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防城、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钟山。

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港澳台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境使用粤语。

梧州白话与粤语有着音译义近的联系,有着共同渗透的作用。

2.3两地的地理特征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东径111°,北纬23°5’——25°5’,北回归线在市区南部通过,海拨24米。

地处珠江流域中游,是浔江、桂江、西江交汇处,与粤西地区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是联结大西南及中南地区经粤港澳出海的要道。

可以说,梧州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粤港澳经济进入中西部腹地的桥头堡,是广西的“东大门”。

而处于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交汇处的梧州市,恰好处于能满足包括广西、华南、大西南在内的整个经济区域发展内在要求的最佳位置上。

与广东人文相通的人缘优势, 梧州市地处两广交界地, 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同饮一江水, 由史至今民间、地方政府以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注十分频繁密切, 长期接受广东文化的薰陶。

梧州市城乡人民讲粤语、唱粤曲、食粤菜、习粤俗, 已经粤化, 以致于使梧州获得了“小广州”的美称。

在市区人口中, 往上追溯一至数代,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从广东主要是珠江三角洲搬到梧州定居的,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与广东老家的亲戚、朋友、同学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难得的人缘优势, 不但有利于利用各种渠道引进广东外迁企业, 而且还有利干这些企业在梧州开展经营活动。

梧州与广东有着如此形式的地理特征,不仅经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两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地的人们的语言沟通和两地方言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梧州白话和粤语对两地文化交流的影响3.1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从外省流入的流动人口有15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8642万人的17.4%。

按10%抽样长表数据测算,在这1506万人中约有1 370万人来广东就业打工。

由于梧州与广东省接壤,交通方便,广大的中、青年人都踏上了广东的打工之路。

而广东是工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大量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填充。

就此而论,这些人力资源对广东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广西梧州,有缓解了人们的就业压力问题,为地方的经济,生活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孩子上学,医疗治病等得到部分的经济来源。

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语州市劳动力资源丰富能为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提供范裕的劳动力。

就城市未说目前就业压力较大大批待业青年、企业富余人员甚至部分目费大、中专毕业生, 在等待就业。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破产现象将会不断出现, 夫业二人也需要重新就业。

就农村来讲, 更是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出去。

必须指出语州市劳动力从整体看素质是较高的。

首先, 语州市的基础教育抓得比较好在广西属于先进地区, 劳动力文化索质比较高其次,晤州市农村大多数年青人和相当一部分中年人都曾到广东打工,目前仍有一部分留在广东打工, 一部分人因要成家立业或其他因素, 己返回家乡这些人因曾到广东“留过洋”受过现代工业的洗礼, 如果在悟州设厂、办企业, 重新招其进厂、企业工作, 将会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3.2对两地文化交流的影响3.2.1对语言交流的影响对有关数据的显示,梧州到广东打工的人数以数万计。

到广东的中青年接受着广东文化的洗礼,逐步受到广东当地文化的特色影响。

而每逢节假日,这些打工的中青年回到家乡过年过节与家人团聚,与家人相谈交流,这直接营造了一种粤语文化在梧州部分地区文化的融入,对于一些先进优秀的文化得到了传播。

广东相对梧州人数不少,大部分梧州的中年人虽在外乡依然带着家乡的习俗,带着家乡的特色风气。

这些家乡的习俗,家乡的风气在广东异地就成了一种民族的特色,对当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进一步来说,促进了两地的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而这种交流就建立在两地的语言(方言相近)上。

3.2.2对饮食文化的影响随着两地的交流与文化的融合,在两地的饮食上,梧州和广东也同样存在在一大特色。

如,广西梧州属粤菜菜系,近年也有桂菜菜系的提出,而且因为饮食文化交流,非常多的广东著名厨师为广西人,而且两广语言、饮食口味接近,所以粤菜在广西境内有非常广的范围。

据徐霞客所记载,广西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

其中以南宁老友粉、梧州龟苓膏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滤粉、猪脚粉等为代表。

饮食文化丰富特出。

梧州渗透着广东粤菜的饮食特色,广东饮食同样融合和梧州特色的饮食文化特点。

3.3.3对教育文化的影响广东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事业也是比较完善的。

在广大的趋广东打工的家庭,在其工作需要,带上儿子入读广东初等教育学校,让孩子从小接受不同程度不同地方的教育洗礼。

这对孩子无疑是一个学习的良机,不仅仅促进两地儿童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两地文化的融合。

在广东,文化教育比较发达,思想比较开放,形式比较自由,在一定的程度上,很大影响了这来自不同区域地方孩子的学习。

更甚之的,接受粤文化学习的孩子,对本地的教育文化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刺激了当地落后教育体制的改革。

3.3.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梧州和广东粤地方,在其方言的沟通与交流下,对其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梧州未开埠前,广西就已有商品经由广东输出同外,但当时种类和规模都较为有限。

1897年梧州商埠开放后,以梧州为中心的近代广西城镇商业市场网络渐次形成,梧州作为广两对广东商品输出的总中心,起着“三江襟带,众水湾还,百粤咽喉,通衢阴达”为“两粤之襟带”的作用,与广东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而到了近代“广西西与国内外市场的经济往来中,广东市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广西对外输出的产品绝大多数均需广东市场作为基地传输国内外。

此外,近代梧州等地兴起的装捞业,主要也是服务于广东城镇市场的。

梧州长洲富裕的装捞户约二十户与广东鱼苗商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就地理形式上,与广东山水相连的地缘优势梧州州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曾经是两广政治、经济、军事重镇二地处广西东端、与广东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顶角肇庆市辖区紧紧相连。

总而言之, 从地缘上看, 梧州州市不但紧靠广东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且还以整个西江流域以至整个大西南为依托同广东周边其他地区相比较, 具有更大的地缘优势。

自梧州市十一五的发展规划,及经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各种产业体系,是构成与广粤西长期合作的产业与技术基础。

其中梧州市的各类资源与优势,具有布局均匀,潜力很大,合作愿望强烈,发展前景良好等特点,在共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加快两地区域经济的建设,就广西而言是多建通道与经济发达地区直接接轨,使其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实现快速发展的目的;以广东而言是建立可靠的战略后方与市场网络,缓解产业升级换代的压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改变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

加快共建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也是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必不可少的步骤,是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颇具战略意义的大文章。

这些优越的条件,在语言文化,人文地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对广西梧州白话和粤语方言的一些思考梧州是广西的一个发展窗口之一,是政治、经济、文化重要枢纽。

一直以来, 梧州本土人士讲的都是梧州白话, 这种白话,是广东粤语的支系, 既差异于粤语,又与梧州白话有所联系。

据说, 梧州白话就是通过经商的渠道, 由广东至梧州这样一条线而形成的。

相关主题